編者按:
《大勇太子舍身施虎本生》是中國佛教壁畫中繪制最多的故事畫之一,僅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就有18幅。在眾多同類題材故事畫中,莫高窟北周第428窟東壁南側(cè)所繪的一幅,規(guī)模大、畫面多、內(nèi)容最豐富。此故事畫中人物的相貌、衣飾基本定型,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反復出現(xiàn),已具備現(xiàn)代連環(huán)畫的特點;畫中的建筑、山巒等景物的描繪也已不是北魏“人大于山”的畫法,人物與景物的比例趨于合理;畫中景物的描繪只追求意像,不追求實像,體現(xiàn)了北周后期的一種新畫風。
佛陀的前世曾是大車國王的三太子薩埵。
一日,三位太子告別父母,到深山狩獵。
在返回的途中,他們見到一只母虎剛生下七只小虎,因饑餓所逼,將食幼虎。
大勇太子決定舍身施虎,惟恐二位兄長阻攔,便說謊支走二位兄長。
大勇太子脫掉衣服,俯身倒地,躺在母虎嘴下??赡富⒁蝠囸I困乏,無力啖食。
太子又爬上山崖,用干木刺刺破喉嚨,投身崖下。母虎吸吮太子鮮血后,恢復體力,同幼虎一同吞食太子。
二位兄長見弟不歸,尋路來找。只見弟弟已被餓虎食盡,僅剩殘骸。兩位太子驚恐萬分,馳馬回宮,告知父母。
國王和王后趕至山中,抱尸痛哭,悲痛欲絕。最后收拾遺骸,建塔供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