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歲時生了一場大病,抱著我掉眼淚的是媽媽,爸爸只是一言不發(fā)地把我背到醫(yī)院。
我五歲上幼兒園時,給我買書包的是媽媽,爸爸只是把我送到學校,還要求老師對我嚴格一些。
我拿著滿分的試卷跑回家時,露出笑容的是媽媽,一旁干活的爸爸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繼續(xù)努力。
十歲生日時,給我買漂亮裙子的是媽媽,而爸爸只是忙著招呼客人。
十三歲那年,我在做飯時,放在爐灶上的打火機爆了,燒著了我的頭發(fā),眉毛,媽媽嚇得驚慌失措,爸爸用濕毛巾捂住了我的頭。
第一次離家寄宿時,叮囑我天冷時穿衣服的是媽媽,爸爸只是把錢打到我的信用卡里。
打電話時,接電話的總是媽媽,我習慣了媽媽的聲音,即使是爸爸接了電話,我也總是找媽媽。
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時,呵斥我的是媽媽,而爸爸說:“孩子都這么大了,她自己應該知道該怎么做的。”
從小到大我習慣了被媽媽寵著,被外公、外婆疼著,也知道在媽媽生日時給她祝福,也會跟外公、外婆散步、聊天,卻總是忽略了爸爸?;蛟S是爸爸的沉默讓我感到難以和他接近。我很少和他說話,或許是爸爸所做的一切我都習以為常了,我感覺不到爸爸的愛,甚至說,有他沒他對我的生活好像沒什么影響。
高中時,我讀寄宿在學校,一個星期回家一次,有次回家時,爸媽都不在,桌上放著一張字條,我一看字,竟然是爸爸寫的:我和你媽今天下午才能回來,飯在鍋里,自己熱著吃吧。
其實我已經(jīng)在學校吃過午飯了,可還是端起碗來吃了一點,我忽然覺得爸爸是那樣的——怎么說呢?可愛吧!
有一次,我不經(jīng)意地提了一句房間的燈太暗了,沒想到,爸爸第二天就去買了一個日光燈管,并安裝在書桌的正前方。每每坐在桌前翻開書時,明亮的燈光照著那些字跡時,心里總是暖暖的,也總會想起爸爸。
我第一次出遠門時,在門口抹眼淚的是媽媽,送我上車的是爸爸。
我第一次寫家書時,給我回信的是媽媽。她說爸爸很想我,那一刻,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愛沒有母愛細膩,卻在平凡中蘊涵真實,在樸實中包含真誠,在沉默中寓于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