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體血尿酸的正常含量為142umol/L—416umol/L,超出這個數字時,即為高尿酸血癥。
人體內的嘌呤多來自食物,含高嘌呤的食物主要是肉類(如濃肉汁等)。特別是動物的內臟(如胰臟、動物腦、牛肝、牛腎等)及海產品(如鳳尾魚、沙丁魚等)。正常人每月體內代謝產生的嘌呤總量為600—700毫克,食物中每月攝入量僅為150—200毫克。因此,僅減少飲食量是不能完全控制高尿酸血癥的。必須長期堅持“三防”,才能有效控制。
一、低攝入。堅持低嘌呤飲食(如粗糧、面類、豆類、乳類、茶類及各種水果),從源頭上控制高嘌呤的攝入。急性期飲食適度防止暴飲暴食,以防血尿酸的驟然升高。慢性期堅持平衡膳食,使嘌呤每日攝入量控制在200毫克以內。
二、高排出。堅持三多:多喝水,除三餐進食外,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500毫升左右,以利尿酸的排出。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食品,以堿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溶解排出。多活動,適當多活動可預防痛風發(fā)作,對降低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等有幫助。應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緩慢的運動為宜,以不出汗為度。早晚各活動30分鐘,每周3—5天,體重是生命的指征,建議每1—3月量一次體重。
標準體重(斤)=身高(厘米)-105
三、服中藥。急性期:以清熱利濕,涼血止痛為主,方用土茯苓湯(土茯苓30克,金銀花30克,丹參30克,澤瀉30克,豕希薟草15克,絡石藤15克,木瓜10克,甘草10克)。加減法:1.氣虛加黃芪15—30克;2.陽虛加黑附子、白芥子各5—10克;3.濕盛加生薏米30—100克;4.陰虛加丹皮15克,生地15—30克。服法:每日一劑,分早晚服。連服1—2療程(10天為一療程)。待紅腫熱痛消失后,改服慢性期藥物。
慢性期:以扶正祛邪、化瘀去濁為主方用黃龍散(黃芪200克,土茯苓100克,穿山龍100克,澤瀉100克,千年健、雞血藤、當歸、紅花、鬼箭羽、甘草各40克)共為細末,高壓后裝,每粒0.3克,每服5—10粒,一日二次,白水送下,直至血尿酸正常后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