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話題作文”方興未艾,筆者以為,能夠寫好“材料作文”,就能比較容易地寫好話題作文了,現(xiàn)將幾則材料作文進行觀點的提煉,并從課本中尋找論證材料,然后進行聯(lián)系實際的例舉,以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材料一:
有個年輕人非常勇敢,一天鄰居家著火了,他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一個小男孩。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上帝托夢給他:你早上醒來的時候,打開大門,東南方向有條大道,是用大小各異的石頭鋪成的。你可以撿任意大小的一塊石頭,到路的盡頭跟我換與石頭一樣大小的金子。但你只能撿一塊石頭,半路不能放下,更不能走回頭路。第二天清早,年輕人打開大門,果然看到門口朝東南方向有一條用石頭鋪成的大路。于是他上路了,看到一塊雞蛋大的石頭時,他想太小了,說不定后面還有大一點兒的呢,沒有撿,繼續(xù)往前走。當他看到很大的石頭而非常高興時,卻發(fā)現(xiàn)根本搬不動,只好再搬一塊,可又發(fā)現(xiàn)沒有前面一塊大而又不甘心。這樣不斷后悔,不斷往前走,不知不覺快走到路的盡頭了,石頭越來越少,從石頭到石子,最后是沙子。當這個年輕人空手走到上帝面前時,只好彎下身子撿了一粒沙子,換了一粒金屑。
學生可能提煉出的最佳觀點:只有把握機遇,才有可能成功。
正面材料:
A、燭之武把握了機遇,選擇在秦晉圍鄭但還沒有開始進攻的這個時間,選擇了勸說的對象是既瞻前顧后又貪得無厭的秦伯,而不是足智多謀的晉文公,終于一勸成功。(高中語文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B、鄒忌善于抓住機遇,利用妻妾有求于己之事諷諫齊王,終于使燕趙韓魏等國皆朝于齊,而成為一代名臣。(高中語文第一冊《鄒忌諷齊王納諫》)
C、觸龍善于把握機遇,不是在趙太后氣盛之時去勸諫長安君為齊人質,而是從“丈夫亦愛憐其少子”話題談起,終使趙太后明白了以其子為人質的事理。(高中語文第一冊《觸龍說趙太后》)
D、鄧小平同志把握住了機遇,在中國國力日漸強大,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會見時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并得以實現(xiàn)。(高中語文第二冊《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
E、白居易在潯陽江頭巧遇琵琶女,因“同是天涯淪落人”,抓住機遇,有感而發(fā),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高中語文第三冊《琵琶行》)
F、《水滸傳》里的吳用抓住了機遇,智取了生辰綱。(高中語文第四冊《智取生辰綱》)
G、信陵君善于利用隱士侯嬴、門客朱亥和王妃如姬,抓住了機遇抗秦救趙,既達到了目的又名傳天下。(高中語文第六冊《信陵君竊符救趙》)
反面材料:
H、方仲永由“神童”而變?yōu)椤般槐娙恕?,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抓住機遇好好學習,成天和他父親走街竄巷荒廢了學業(yè)。(初中語文第三冊《傷仲永》)
I、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把握機遇殺掉劉邦,最終自刎烏江。(高中語文第一冊《鴻門宴》)
聯(lián)系實際:
J、楊利偉抓住機遇,天天刻苦訓練,心理和業(yè)務素質均良好,成為我國第一個飛天宇航員。
K、不少同學能夠抓住課堂45分鐘的機遇,用心聽老師講課,而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
材料二:
據(jù)傳聞,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平日不輕易寫字送人,所以要想得到他的手跡十分困難。
一天,一個素不相識的青年找到了于先生,一進門就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十分恭敬又誠懇地說:“于先生,我太喜歡您的字了,請您無論如何也要在百忙中揮毫寫幾個字給我,留作紀念。”于右任說:“我有個怪脾氣,一般不寫字送人,何況我又不認識你,怎能隨便獻丑呢?”可是,不管怎么推辭,這青年就是不肯離開。于先生無奈,便拿起一本書坐在那里讀了起來。
讀了好一會兒,抬頭一看,那青年還站在那里,看樣子是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正巧,這時有個小孩在窗外的墻角下撒尿,被于先生看見了,他立即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下“不可隨處小便”的幾個字給了那青年。
于先生是要和他開個玩笑,不料那青年先是眉頭一皺,轉瞬間又喜笑顏開。他向于右任先生鞠了一躬,走出屋子。過了幾天,那個青年拿著一張裱好的條幅前來道謝,于先生展開一看,正是自己前幾天為了敷衍他而寫的那幾個開玩笑的字。不過已經(jīng)不是“不可隨處小便”,而變成了非常嚴肅的警言“小處不可隨便”,此時,于先生不得不因這青年的聰明而對他刮目相看了。
學生可能提煉出的最佳觀點:處處留心皆學問。
正面材料:
A、牛頓在蘋果樹下留心思考: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從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第一冊)
B、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以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免費搭乘貝爾格號巡洋艦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在物種起源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成為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者。(高中語文第二冊《<物種起源>導言》)
C、蘇軾到石鐘山后留心觀察其命名的來歷,不輕信寺僧小童的敲打,不盲從酈道元的說法,而是親駕小舟至絕壁之下留心考察,得出了當時的人們認為石鐘山命名的正確原因。(高中語文第二冊《石鐘山記》)
D、徐志摩留心觀察康橋的金柳、青荇、潭水、夏蟲、星輝等景物,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的秀麗風光。(高中語文第三冊《再別康橋》)
E、北大教授王力細心鉆研古漢語,寫出了《古代漢語》等多部著作,成為我國研究古代語言的大師。(高中語文第六冊《語言與文學》)
反面材料:
F、瑪?shù)贍柕掠捎谳p浮和有強烈的虛榮心,從舞會上回來時得意忘形又不留心自己借來的項鏈,丟失了項鏈后遭受了十年磨難。(高中語文第四冊《項鏈》)
G、成名好不容易捕到了一只蟋蟀,由于放在盆內疏于看管被其兒子弄死,以致兒子投井自殺。(高中語文第四冊《促織》)
聯(lián)系實際:
H、大眾最喜愛的雜志《讀者文摘》管理者由于沒有注意市場的變化,沒有留心該刊號被別人搶先注冊,只得忍痛改名。
I、某學生在蒲松齡故居旅游時留心了門前的那副對聯(lián),第二年高考時在與之有關的考題上得了高分。
由此可看出,課本是我們尋找論證材料的不竭的礦藏。熟悉教材,也能有豐富的論證材料,寫出論證有力的議論文。
(本文由廣東省番禺中學教研會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