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教師在講授思想政治課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同損害國家尊嚴的行為作斗爭”這一內容時,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1997年夏天,40名中學生飛越太平洋,來到澳大利亞參加悉尼第八屆國際音樂節(jié)。當他們準備在悉尼市政廳演唱時,帶隊老師嚴肅地對學生說……”講到這里,這位教師停頓了下來,且表情嚴肅。教師在這片刻的沉默中造成一種“空白”,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懸念。接著,這位教師繼續(xù)講道:“帶隊老師告訴大家剛才在大會的演出臺上發(fā)生了一件有損我國尊嚴的意外事件。他說:‘同學們,我們要……”講到這里,教師又停頓下來,這又使學生產生一種懸念:事關國家尊嚴的問題應該怎樣做呢?接著,教師氣憤地伸出手臂,果斷地一揮說:“‘放棄演出!'。接著帶隊老師立即與大會組委會交涉,組委會和惹起事端的團體代表走上舞臺,當著全場觀眾向中國代表團致歉。同學們帶著喜悅和自豪的淚水登上舞臺,以優(yōu)美的歌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舞臺上捍衛(wèi)了祖國的——尊嚴!”說著,教師緊攥拳頭在胸前剛勁有力地一揮而止,如電影中的“定格”。頓時,全班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這位教師在講述這則故事的過程中,運用體態(tài)語言創(chuàng)造了多次“空白”,既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又將學生的愛國情感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