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經(jīng)濟、金融中心,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可謂風云際會、歷經(jīng)滄桑。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這座城市一直非常關注。他的革命生涯是從這里開始的,而他生命中最后的幾個春節(jié)也是在上海度過的??梢哉f,他對上海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革命生涯從上海開始
1920年8月27日下午3點,16歲的鄧小平乘坐著“吉慶”號輪船從重慶啟程,順長江東下。9月5日,他和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83名同學到達上海。他們是第17批赴法勤工儉學的。他們的到來,立即在上海引起了輿論轟動,許多報紙競相報道這一消息。
1920年9月14日的《時事新報》上刊登了“前日赴法之大批學生”的報道:
本埠華法教育會曾經(jīng)登報聲明《時事新報》還在后面一一附上這次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的名字,其中鄧希賢(即鄧小平)的名字赫然在列。
來到上海后,鄧小平首先和同學們一起來到華法教育會。按照華法教育會的規(guī)章,教育會為這批學生免費代購船票,從法國領事館領取護照。由于從上海到法國的郵輪每月只有一班,因此,教育會就安排他們暫住在名利大旅社,等待一個星期后搭船赴法。
對于鄧小平而言,被喻為“十里洋場”的上海與家鄉(xiāng)四川截然不同,這里有代表近代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大工業(yè),有連接廣大內(nèi)地與西方世界的繁忙的商貿(mào)往來,以及融合中西方文化特色的城市風貌。
然而,在這繁華景象的背后,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景象。外國在華商行壟斷了中國80%的出口貿(mào)易和幾乎全部的進口貿(mào)易,操縱著對中國的政府借款和工商業(yè)投資,控制著中國的財政、金融市場、海關,掌握著90%以上的鐵路和70%~80%的內(nèi)河航運,壟斷了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享有治外法權的在華外國人,可以恣意妄為而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和制裁。在西方帝國主義的控制和壓迫下,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幾近崩潰,許多農(nóng)民只得逃到上海謀生。在上海,精巧的洋房和豪華的公寓后面是密密麻麻的貧民窟;日夜隆隆作響的現(xiàn)代化大工廠正面對著污穢簡陋的小作坊;黃浦江上汽笛長鳴的新式輪船旁,緊挨著在江中隨波起伏的小舢板。這一切都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鄧小平和同學們只在上海停留了短短一個星期,但上海的景象卻始終縈繞在鄧小平的心頭,也更堅定了他赴法勤工儉學、將來拯救中華民族的決心。1920年9月11日,鄧小平胸懷對民族、對國家更強的責任感,登上鴦特萊蓬號,踏上赴法勤工儉學的航程。
這位世紀偉人從上海開始了他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從上海走向當時全世界最發(fā)達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歐洲,孜孜探尋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富強之路。
革命低潮和家庭變故在上海發(fā)生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中國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工農(nóng)大革命進入了低潮。
1927年9月底到10月初,鄧小平隨中央機關再次來到上海。12月,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幾十年過去后,他在談到這一經(jīng)歷時,曾風趣地說:“1927年底,我第一次當中央秘書長時23歲,也是大官啦?!碑敃r,他不僅掌握著所有中央負責同志和各處中央秘密機關的地址,而且每天都要往來于各個秘密機關之間,接待來自各地的秘密交通員,處理地方黨組織的文件和情報,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一旦稍有不慎,不僅會有生命危險,更會危及中央機關和各級組織。
因此,鄧小平時時刻刻都十分小心謹慎,就連穿著也特別注意。到租界去的時候,就穿綢緞袍子,穿馬褂;到平民住的地方去,就穿工人服裝,盡量不引人注意。這時期,他再度和當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時相識的張錫媛成為同事。共同的理想、事業(yè)和情趣,使他們相愛了。
1928年剛過年不久,24歲的鄧小平和22歲的張錫媛在上海結婚。為了慶祝這對年輕的革命者喜結良緣,中央的同志們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個叫聚豐園的四川館子里辦了酒席。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王若飛等30多人參加了婚宴。
此后的大半年時間,鄧小平夫婦和周恩來夫婦同住在公共租界的一幢小樓里,周恩來和鄧穎超住樓上,鄧小平和張錫媛住樓下。霍步青和朱月倩夫婦在中央軍委機關工作,這三對夫妻編在一個黨小組,同過組織生活,一周一次,但為了安全,地點是經(jīng)常變換的。那時6個人的平均年齡也就是20剛出頭,是個年輕又堅強的戰(zhàn)斗集體。
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戰(zhàn)斗在龍?zhí)痘⒀?,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為了革命大業(yè),鄧小平和張錫媛這對年輕夫婦,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鄧小平后來回憶說:我們在上海做秘密工作,非常艱苦,那是吊起腦袋在干革命,我們沒照過相,連電影院也沒去過。我在軍隊那么多年沒有負過傷,地下工作沒有被捕過,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但危險經(jīng)過好幾次,最大的危險有兩次。
1928年4月5日在上海愛文義路望德里1239號(現(xiàn)在的北京西路1060弄內(nèi))羅亦農(nóng)的住所,鄧小平與當時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羅亦農(nóng)接頭。辦完事后,他剛從后門離開,巡捕就從前門進入羅亦農(nóng)的住處,逮捕了羅亦農(nóng)。從鄧小平離開,到羅亦農(nóng)被捕,前后只差了一分鐘的時間。后來,羅亦農(nóng)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還有一次是在鄧小平自己的住處。當時,巡捕發(fā)現(xiàn)了周恩來的住處,要來搜查。由于當時特科事先得到了情報,并及時通知了周恩來,因此住在這里的同志都安全地撤離了。但鄧小平當時恰好不在家,沒有接到通知。當鄧小平正要敲門進屋時,巡捕還在屋內(nèi)搜查。幸虧搜查的人中有一名特科的內(nèi)線,他故意答應了一聲要來開門。機警的鄧小平一聽聲音不對,立刻轉身就走。多年后,鄧小平還常常提到這兩次危險的經(jīng)歷:“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兩次危險。那個時候很危險啊!半分鐘都差不得!”
1929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派鄧小平從上海去廣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領導廣西黨的工作和組織武裝起義。鄧小平告別已懷孕的愛妻,踏上去廣西的征途。1929年至1930年,鄧小平、張云逸、俞作豫、李明瑞等發(fā)動百色、龍州起義,創(chuàng)立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jù)地。
當鄧小平奉命回上海向中央?yún)R報工作時,張錫媛正住在上海寶隆醫(yī)院,準備分娩。鄧小平匯報完工作,急忙趕到醫(yī)院。夫妻久別重逢,雖感欣喜,但孩子卻難產(chǎn)。后來,孩子雖生下來了,但張錫媛卻得了產(chǎn)褥熱,幾天后就不幸去世了,年僅24歲。剛生下不久的孩子也隨之夭亡。鄧小平顧不得埋葬妻兒,便奉命匆匆趕回廣西。
紅色戰(zhàn)旗在上海飄揚
1949年,渡江戰(zhàn)役之后,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委進駐丹陽,準備決戰(zhàn)上海。上
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人口密集,工業(yè)集中,國民黨集團投入數(shù)十萬重兵駐守,苦心經(jīng)營,勢在必爭。這就決定了這里必有一場惡斗,決定了上海作戰(zhàn)必是京滬杭戰(zhàn)役中最艱巨最復雜的一場戰(zhàn)役。鄧小平多次打比喻說:上海作戰(zhàn)是一場極其特殊的戰(zhàn)斗,好比瓷器里捉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極其珍貴的瓷器打碎。為了打好這一仗,鄧小平和陳毅經(jīng)常在一起研究如何順利攻占上海又完整地保留上海的辦法,苦心孤詣地謀劃。他們還把分散在外地的劉伯承、譚震林、粟裕等請到丹陽來,一起精心研究,根據(jù)情況不斷修訂、補充和完善作戰(zhàn)計劃,及時作出新的決策。
5月23日晚,我軍對上海發(fā)起總攻,迅速占領除蘇州河以北一帶地區(qū)的全部上海市區(qū)和高橋、吳淞等地。5月25日,陳毅冒雨從丹陽乘車經(jīng)常州、無錫、蘇州等地到達上海南翔鎮(zhèn),就近掌握上海戰(zhàn)局。鄧小平則繼續(xù)留在丹陽擔負全局性指導工作。
5月26日,鄧小平率領總前委、華東局機關和大批接管干部,在蘇州河北時稀時密的槍炮聲中,乘火車抵達上海。
到上海以后,鄧小平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地說: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重點解決上海的經(jīng)濟恢復問題。鄧小平善于發(fā)揮干部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華東財經(jīng)委員會草擬《新解放區(qū)財糧稅收工作條例草案》時,他一再懇切地告誡:條文不宜過細,對下面限制不宜過多。要相信各地區(qū)的司令員、政委,相信他們都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給他們定幾條方針、原則,他們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的。對各級干部要放手、信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不久,陳鄧首長先后遷往上海湖南路262號原周佛海公館。這是一處花園別墅,一幢小型樓房掩映在濃蔭叢中,陳鄧分住樓上和樓下。這時他們的夫人和子女也來了,盡管他們?nèi)耘f日夜忙碌,但開始有了家庭的溫馨。有時兩人一起下圍棋,或一起在花園散步,或一起陪客人進餐。陳鄧兩家竟比一家人還和睦親愛。
7月中旬,鄧小平離開上海赴南京。不久,他和劉伯承為了完成解放祖國大西南地區(qū)的崇高使命,又不辭勞苦地率領第二野戰(zhàn)軍踏上了新的征程。
改革的藍圖在上海繪就
鄧小平一生中曾數(shù)十次蒞臨上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1988年至1994年的7年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更是每年都到上海視察,對上海的工作做了許多重要指示,并寄予殷切期望。
1990年初,鄧小平面對世界的風云變幻,思索著90年代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他把目光投向了上海,投向了浦東。3月,回北京后,他在同中央負責同志的一次談話中說:“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條件更好,可以更廣大地開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蓖?月,黨中央作出了開發(fā)浦東的戰(zhàn)略決策。
1991年2月18日,鄧小平登上了上海新錦江大酒店41層的旋轉餐廳,一邊眺望上海中心城區(qū)的面貌,一邊對身旁的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朱镕基說:“金融很重要,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了,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后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現(xiàn)在就要做起。”
“抓緊浦東開發(fā),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编囆∑浇又终f,“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么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p>
1992年2月4日,鄧小平結束了在廣東的巡視,又來到上海,和上海黨政軍負責人一起共度除夕。當他健步來到會議大廳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市委書記吳邦國、市長黃菊迎上前去代表1300萬上海人民向小平同志拜年,祝他健康長壽。
小平滿面春風,微笑著向大家致意,向上海人民問好。在歡樂的氣氛中,鄧小平與大家親切握手,互賀新春,合影留念。
從1月底到2月21日,鄧小平與上海市的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重要談話。在上海,小平同志連夜整理審定了后來被稱為“南方談話”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澳戏秸勗挕笔谴_?!包h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的綱領性文件,為黨的十四大做了充分的理論準備。
在上海,小平同志坦率地說:“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jīng)濟特區(qū)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xiàn)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闭劦竭@里,他不免有一點遺憾,但他同時又指出,上海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輻射面寬,目前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浦東開發(fā)比深圳晚,但起點可以更高,相信可以后來居上。
他還說,上海民心比較順,這是一股無窮的力量。上海1年就有很大的變化,3年會有更大的變化。
鄧小平的話,給上海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1992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了上海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目標:以浦東特區(qū)開發(fā)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把上海建成遠東地區(qū)的經(jīng)濟、金融和貿(mào)易中心。
1993年春,鄧小平在上海再次提醒上海的同志,要抓住上海發(fā)展的機遇,他說:“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大發(fā)展的機遇并不多。中國與世界各國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機遇。比如,我們有幾千萬愛國同胞在海外,他們對祖國做出了很多貢獻?!?993年末,已經(jīng)89高齡的鄧小平不顧勞累又一次來到上海。12月13日,他在吳邦國和黃菊的陪同下,冒著細雨驅(qū)車視察了新建成的上海內(nèi)環(huán)線浦東段和浦東羅山路、龍陽路兩座立交橋,接著駛上了楊浦大橋。
鄧小平在橋上下車,迎著寒風,邁步走在楊浦大橋上。他眺望著日新月異的浦東,說道:“喜看今日路,勝讀十年書。”他又握著大橋建設總指揮朱志豪的手說:“這是上海工人階級的勝利。我向上海工人階級致敬!”
1994年初春,當鄧小平看到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時,十分高興地說:“上海的工作做得很好,上海有特殊的素質(zhì)、特殊的品質(zhì),上海完全有條件上得快一點?!碑斔先思易詈笠淮坞x開上海,火車即將啟動時,他緊緊抓住前來送行的市委書記吳邦國、市長黃菊的手,充滿深情地說:“你們一定要抓住20世紀的尾巴,這是你們上海的最后機遇!”
上海,這座在鄧小平心中有著特殊地位的城市,如今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發(fā)展神速的國際大都市,如果小平同志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