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正當(dāng)家家戶戶歡度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時,山東省陽信縣張集村的張園林老人收到了一封來自西柏坡的信。他當(dāng)即將信拆開,里面有一張黑白相片,上面有毛主席,還有半年前曾在他家住了一年的楊同志,還有他不認識的兩個女孩子(即劉思齊和李訥)。信是這樣寫的:
張大爺、張大媽:
二老好!
離別二老,倏忽數(shù)月,天各一方,萬分懸念。遠隔天河,情懷衷腸。二老待我,勝似兒女,恩德之重,銘刻肺腑!一路平安來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暫分中宣部工作,一切均好,萬望放心。我已要求到部隊去鍛煉,目前只待組織決定。請代問張會山二老好!鄉(xiāng)親們好!
祝全家安好!
楊永福
1948年8月19日
看了信和照片后,張大爺這才知道在村里住了一年的楊永福就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張大爺和村長激動得拿著信和相片急步跑到村子中央高喊:毛主席的兒子來信了!村民們聞聲紛紛跑了過來,簇擁著爭相傳看相片。
1946年春天,毛岸英從蘇聯(lián)留學(xué)回國后,毛澤東對他說:“岸英,外國的大學(xué)你念過,可中國的大學(xué)你還不熟悉。要念好中國的大學(xué),當(dāng)務(wù)之急是深入農(nóng)村,了解農(nóng)民,也就是了解國情?!泵队⒙犃税职值脑捫念I(lǐng)神會,堅定地說:“請爸爸放心,我一定按您說的去做,保證完成任務(wù)?!庇谑牵醒敫鶕?jù)毛澤東的提議,安排毛岸英到康生領(lǐng)導(dǎo)的中央土改工作團工作。
1947年9月,全國土地工作會議在西柏坡召開后,各解放區(q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為進一步了解土地改革和建鄉(xiāng)試點情況,11月的一天,毛岸英和康生等人一起,從西柏坡乘一輛卡車,經(jīng)過幾晝夜的顛簸,來到山東省陽信縣張家集村,住進了張園林大爺家的東屋里。安頓好后,康生對毛岸英(化名楊永福)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向社會學(xué)習(xí);二是少在公開場合講話。
毛岸英住下后,就與同事們一起一家一戶地了解情況。當(dāng)?shù)厝罕娡粮牡臒崆楦邼q,使毛岸英十分振奮。他詩性大發(fā),做了一首詩:“東頭步西頭,猶似走遍五洲,馬列主義在手,細水變洪流?!蓖聜兟牶蠖颊f:“你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p>
在陽信縣張集村,毛岸英始終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更不接受地方政府的特殊照顧。他身著爸爸送的舊軍裝,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體恤民情,了解社會。他工作認真,處事謹慎,待人和氣,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深得大家的好評。一次,他因給一些隊員講解誤了吃飯時間,其他隊員全都吃飽了,他才吃了一半,盆中就只剩下了一些菜湯水了,他一手拿窩頭,一手端菜盆,喝著菜水湯將就吃了一頓飯。毛岸英深知自己的責(zé)任和任務(wù),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房東張園林大爺家里,他一有空就幫著挑水、掃院子、喂豬、干雜活。張大娘待他也像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
毛岸英十分關(guān)心村民的生活。鄉(xiāng)親們想加工豆芽卻沒有綠豆,在情急之下找到了“楊同志”,毛岸英馬上寫了一份建議書并蓋上印章送給了有關(guān)單位。在毛岸英的幫助下,群眾很快就從糧站拉回了綠豆,群眾感動地說:楊同志處處為咱老百姓著想、辦事,真是咱們的貼心人?。〉诙甏禾?,華東軍區(qū)劇團到渤海區(qū)慰問演出,來到了張集村一帶,群眾從沒見過這么高水平的演出,看過《三打祝家莊》后還想讓劇團再給加演一場,大家將想法向“楊同志”說了,毛岸英及時向劇團和區(qū)政府的領(lǐng)導(dǎo)匯報了群眾的想法,結(jié)果,劇團又為群眾上演了精彩的京劇《紅娘造反》,滿足了群眾的愿望。
在山東陽信的日子,讓毛岸英了解到了農(nóng)村的實際情況,也使他與陽信縣的干部群眾,尤其與房東張園林大爺一家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毛岸英在山東陽信縣基層鍛煉的經(jīng)歷,成為了陽信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如今陽信縣把毛岸英住過的房屋、所用過方桌等物件精心保存、保管,供后人參觀、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