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八冊。
教學目標:
1.能從簡單的生活事例中發(fā)現簡單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數字編碼的研究與探索,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字編碼來表達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或從中獲取一定的信息,從而親身體驗到它的方便與快捷。
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思考過程中的目的性(任務感),并能在遇到問題時可以不斷修改、調整,以達到較完美的效果。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運用符號(數字)來描述一定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研究探討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新的想法,并不斷地調整、完善號碼,增大信息含量,達到完美的效果。
教學準備:卡片、信件、實物投影。
教學流程:
一、走進生活,引出問題
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去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數字編碼問題。請舉例說說。
生: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郵政編碼、車牌號碼等。
師:可見,數字編碼在生活中很重要?,F在,學校準備把每一位同學的姓名、年齡、出生日期以及性格特點、個人愛好等有關資料輸入電腦,實行網絡管理。通過上網我們可以互相了解,進行交流。你們高興嗎?(生回答高興。)
師:為了便于查找資料,需要給每位同學編上號碼。(板書:編號碼)
師:你們可以自己編號碼嗎?
【評析:關注生活,改單一的學習內容為重視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多維性。為了體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上課伊始,在“社會調查——生活中的數字編碼”這一生活背景中,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數字編碼資料,交流所了解到的信息;進而發(fā)展到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為全校學生編號碼,實行資料網絡管理,使“編號碼”活動在一種生活化、需求化的大背景中應運而生?!?/p>
二、合作研討,解決問題
1.小組討論,提出方案。
師:每個同學自己先想一想怎樣編號碼?然后小組互相討論一下,拿出你們的最佳方案。
(學生討論,小組匯報。)
生:可以用每個人的學號進行編號碼。
師:舉個例子說說。(板書:學號。)
生:例如,我是14號。
師:其他小組有什么看法?
生:如果只用學號,那別的班也有14號,號碼重復。應該在學號的前面加上年級和班。
師:(板書:年級、班號)如果這樣,那么你的號碼是多少?
生:我的學號是34號,在四年一班。這樣我的號碼是4134。
師:同學們提出了兩種編碼方案,大家有什么看法?
【評析:引導學生在富有現實意義的信息交流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使學生經歷材料收集、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促進個性化的數學理解和表達?!?/p>
生:第二種方案好,號碼中表示出年級、班、學號,不會重復。
師:我們就按這種方法來試一試。(教師請幾名學生說出自己的號碼。)
師:學號是一位數字怎么辦?
生:添0占位,使位數相同。比如,我就是4105。
(教師說號碼,點出來后發(fā)現都是男生,滲透編號碼要表示出性別。)
【評析:在“編號碼”中,教師嘗試把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之上,通過與學生和諧有效的互動,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感悟,成為知識的積極構建者?!?/p>
2.遇到問題,逐步完善。
生:如果在號碼中能表示出來是男生還是女生就更好了。
師:快互相商量一下,看怎么辦?
生:在最后一位數字中,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
師:同學們的意思是在學號的后面用一個數字來表示性別。(教師請幾位學生說號碼。)
生:我們還可以用數字表示不同的愛好。
師:請同學們對這個想法評論一下。
生:如果一個人愛好很廣泛,用數字表示太麻煩。
生:愛好可以在資料里查找,并且每一種愛好都有不同編號,不便于記憶。
師:同學們分析問題很客觀、全面?,F在,請同學們在卡片上寫出自己的號碼。
(教師讓幾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號碼。)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號碼,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這些號碼的位數相同。前兩位都表示年級和班號,第三位和第四位都表示每個人的學號,最后一位表示性別。
【評析: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教師沒有直接評價可行性,而是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發(fā)現其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逐步完善。真正體現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師:同學們,再過幾個月我們就上五年級了。到那時我們的號碼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生:五年級,表示年級的數字要改變,應該是51***。
師:其他年級的同學呢?同學們每升高一年,表示年級的數字就要加1,號碼就要調整,這樣是不是太麻煩了。能不能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討論一下。
生:用出生年表示年級。例如,我就是19941332。
生:不可以,號碼可能重復。
生:用畢業(yè)時間表示年級。我就是20051352。
生:似乎可以,但是推算年級有些麻煩。
生:把年級換成入學時間。我們是2000年入學的,我的號碼就是20001051。
師:這位同學提出用入學時間來替代年級。(板書:入學時間 [年級])
師:對于這種方案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
生:為什么用入學時間來代替年級呢,怎么想的?怎樣推算入學時間?
【評析: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動手“做數學”——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析處理信息,以充分地展示學生自己的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并且引導學生在集體的思維碰撞中修正個體的思維。】
師:經過同學們一步步調整、修改,我們找到了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請同學們再來編寫自己的號碼,寫在卡片上。
師:在這些號碼中體現了那些信息?
三、反饋交流,知識拓展
1.編號交友,加強練習。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新朋友,想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快打開桌上的信封看看。(信件內容:一個是給出姓名、班級、學號、性別,編號碼;另一個是給出號碼,猜猜是誰?)
(學生交流,完成信件練習要求。)
師:知道了編號,就可以通過網絡找到他的資料,也可以在網上相互交流了。
【評析:利用編碼交友,體驗數字編碼的方便與快捷,感受數字編碼的應用價值?!?/p>
2.隨機采訪,發(fā)現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很多外校的老師來聽課,想不想也為他們的學生編號碼?好,下面就請同學們來當一回小記者,去采訪一下各位老師,收集你們所需要的信息,再進行編碼。(生采集信息,交流匯報。)
師:通過給其他學校的同學編碼,你們是否又發(fā)現新的問題?
生:各個學校之間號碼怎樣區(qū)分呢?
3.大膽設想,解決問題。
師:大家來討論一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可以給一個地區(qū)內的學校編號。例如,經緯小學編號01。
師:是否還有更大膽的設想?
生:如果把全區(qū)、全市、全國的學生都編上號碼,在網上就可以任意查找全國學生的資料了。(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完善編碼方案。)
師:說得太好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對數字編碼問題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生活中應用起來很方便,比較簡單、清楚。
【評析:教師設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有關數字信息的知識?!?/p>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yōu)槊课煌瑢W編了號碼。數字編碼問題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清楚地表達一些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使我們從中獲得一定的信息,生活中應用起來既方便又快捷。課后,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數字編碼問題,做一個小調查,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總 評:
學生對于“學籍資料網絡管理”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自然而然地想要為全校學生編號碼。在解決“編號碼”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始終帶著一種目的和責任,因此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這個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
課上,學生每次提出一個編碼方案,教師都讓學生自己思考這種方案的可行性。對于號碼中要體現班級、學號、性別這幾個基本信息,學生總能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他們又提出各自不同的想法,有的提議用生日編號,有的提議用畢業(yè)年份編號。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案,他們能夠結合自己在校的生活經驗,提出想法,不無道理。學生自己提出了問題,就會迫不及待地試一試,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方法不斷完善。這樣的課堂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很好的鍛煉和培養(yǎng)。
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案,教師沒有去一一評價,而是請學生自己互相評價、互相質疑。這也是新型的學習方式所倡導的。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要先作出判斷,深入思考。這既是針對對方的考驗,同時也是自己學習、提高、完善的過程。學生間的相互質疑真可謂是針針見血,質疑的內容也正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例如,有位同學提出:可以用入學時間來表示年級。教師讓同學們對他的方法提出質疑,有的說:“怎樣推算入學時間?” 有的說:“這樣有什么優(yōu)點?”課堂就像一場辯論會,而教師就像一個主持人,只在最終宣布一下結果,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發(fā)人深思的地方:
課上,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入學時間是2000年,號碼是20001241。2004年的6月份我上四年級,可是到9月份,我上五年級。如果還用2004-2000=4,這怎么能表示我上五年級呢?
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這位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動腦思考了。這個問題教材上也沒有提到,當時教師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對他的表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后來教師說,因為我們的一個學期是跨兩個年度,所以每年9~12月份計算出來的年級數要加1,其他月份不用加1,這樣就可以準確表示幾年級了,這是一個慣例。
教師的回答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這件事也使我們深深感到:今后備課要多角度、多維度地去理解、挖掘教材,更加充分地去準備,多想想學生會怎么想?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他會怎樣解決?真正實現教師行為角色的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變“教師”為“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