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彩乘槎訪仙圖大盤
高6厘米,口徑36厘米,足徑20厘米。敞口,弧壁,雙圈足,底部青花雙圈內(nèi)繪花押圖記。盤沿處繪五彩萬字錦地六開光琴、棋、書、畫、太極、寶劍圖。盤Jb處滿繪乘槎訪仙圖。描繪天宮庭園美景,五仙女游息其間,一海客乘龍槎來到天河。據(jù)西晉張華《博物志》傳說天河通海,有個家住海邊之人,常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來,他便登筏到天河,得見牛郎織女。唐李商隱《??汀吩娫唬骸昂?统碎渡献蠚?,星娥能織一相間”,便指此事。
康熙時期絢麗多姿的五彩瓷器,比之明代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制瓷匠師們把傳統(tǒng)的釉上彩工藝推向了巔峰。繪制筆法細勁古雅的“戲曲故事”、“神話傳說”等古裝人物圖紋,是康熙民窯五彩佳器最具特色的繪畫題材。這些上乘五彩佳器,無論從畫稿的設(shè)計,精細的胎釉和艷麗的色澤來看,都不亞于“官窯”。
二、青花刀馬觀音尊
高42厘米,口徑14厘米,足徑15厘米。該尊撇口,長頸,圓肩,腹下漸收。體形修長,二層臺式外撇圈足。底施薄白釉,青花雙圈。此觀音尊為康熙中期青花瓷典型器,因形似觀音得名。尊口處繪開光博古和鳥蝶圖,頸中部飾一周篆書百壽紋,頸肩處飾兩圈如意和回紋,底沿處飾一圈回紋,器腹?jié)M繪刀馬人物。尊正面繪一將軍騎馬舞刀率眾出城大戰(zhàn)敵寇;尊背面群寇敗陣而逃。整體畫面構(gòu)圖舒展巧妙,蒼松、城堡、山石布局錯落有致,恰到好處,人物場面宏大。繪畫風(fēng)格受明末清初“四大家”畫風(fēng)影響,尤其蒼松山石筆勢縱放,甚為高雅。
該尊造型挺拔峻峭,胎質(zhì)潔白縝密。瓷化程度好,器物手感沉重。釉面白亮透明。青花發(fā)色嬌艷青翠,呈寶石般純藍色,深沉無飄浮之感。
康熙中期青花瓷以新穎多樣的器型、青翠艷麗的色澤和“青花五彩”而久負盛名。繪制戲曲故事和表現(xiàn)《三國演義》、《水滸》等軍事題材的“刀馬人”戰(zhàn)爭場面圖紋,是康熙中期精品青花瓷器繪畫的特點。這種以傳統(tǒng)繪畫技法,將歷史人物故事搬到瓷器之上,繪畫之工整、精湛,達到了元、明、清青花“刀馬人”瓷繪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編者注:歷代許多研究者都認為流傳下來的《博物志》已非張華原作,乘槎事跡除《博物志》外,《荊楚歲時記》等書又將浮槎附會為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在明清時期的銀酒槎及瓷繪中皆有張騫乘槎題材)
(責(zé)編: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