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鼎
“梔子花!”一聲聲,沾滿縷縷煙雨、陣陣鳩鳴。
那一把旋轉的紙雨傘,那一彎淺淺晃動的小竹籃,還在那遙遠的深深雨巷嗎?
濃香,依舊隨著記憶的跫音,襲人。
“梔子花!”一半是叫賣,一半是歌吟,猶如紫燕問雨,撒一串脆脆的呢喃。
傘檐雨,綠衣裳,伴和著賣花聲聲。
是姑姑、是姑姑!聲聲鳩鳴,卻喚不出姑娘掩入傘中的面目,惟有被芳香浸透了的賣花聲。
淡褪了的往事,分外迷人。
那濕漉漉的雨巷,濕漉漉的叫賣聲,常常在記憶中泛起,在思緒中停泊。
深深的石板小路,深深的桅子花香。
跫音過后,便是一朵朵潔白,簪在鬢邊,插在襟上,夾在墨香的書頁里。
“梔子花!”是鳩的歌吟么?撒一路濃香……
在蛙雨中裊動,于鳥影里抒情。
炊煙,一條立起來的小路。
時而逶迤,時而扶搖,是撥動的琴弦么?彈一路匆匆跫音,灑一串悠悠牛鈴。
汗水、雨水以及陽光,是小路的激情?
沿著小路,就會走進鄉(xiāng)土,走進溫馨。
那揚鞭策牛、揮鋤舞鐮,都是小路的情節(jié);那躬身泥土、背負驕陽,都是小路的夢茵……
小路,以其深厚的底蘊,不盡地延伸著。
誰將這條小路,喻為幸福,喻為祥和?
根植艱辛,卻訴說著如夢的溫馨,將成熟的光景,沉醉于田疇的瞳仁。
一條瘦瘦窄窄的小路,
一縷纏山繞水的鄉(xiāng)情。
起源于灶膛,拔節(jié)于淺空,裊裊娜娜,丈量著汗水的高度,季節(jié)與激情的高度。
炊煙,雨打不濕、風吹不倒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