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剛進中學的時候,總成績列在全年級的40名左右。兩年下來,她的總成績已經(jīng)進入全年級的前五名了,跟她一起入學的五六個小伙伴,成績已經(jīng)遠遠地落在她的后面?!懊髂昃鸵锌剂?,我那孩子仍然在班上排五六十名,這樣下去她哪能考上重點中學?可是總是我們急她不急,我們一不在跟前她就打開電視看起來了?!彼齻兊募议L,也總是喜歡攔住我說這樣的話,并夸我女兒學習的自覺性特別強,并問我們夫妻倆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自覺性的。
那么,我女兒的學習自覺性是怎樣養(yǎng)成的呢?當然,靠一朝一夕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作為父親,在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她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習慣,自立自強,而不指望去“找人”。記得女兒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寫了一篇題為《家里有個病人》的作文,她媽媽見文章寫得還比較生動,有特點,就說她可以投稿,還示意我是 不是可以在當?shù)氐膱笊缯覀€熟人,把它登出來。并說,第一次若是成功了,對女兒的鼓舞作用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說:不能這樣,不能讓她的腦子里從小就形成一種思想——要想達到愿望,只要“找人”就可以。我讓女兒自己在方格稿紙上一筆一畫地把她的那篇小文章抄好,叫她自己寫好信封,貼好郵票,然后,帶著她去郵局,讓她親手把她那封載滿期望的稿件投到《小學語文報》去了。妻子認真想過之后,也覺得我這樣做很有道理。
從那時到現(xiàn)在,女兒一共發(fā)表了近10篇文章。這些文章全是在外省或本省省城的報刊上發(fā)表的,在本地的報紙上她一篇也沒投過。本地報社的那些編輯中,確實有不少是我的熟人——因為我已在海內(nèi)外的報刊上發(fā)表了上千篇詩文了,在當?shù)?,我確實已經(jīng)有了一點“名氣”。有次在當?shù)貓笊缃M織的一個活動中,一位編輯主動找到我說:“我目前正在籌劃‘作文園地’版,你可以把你孩子的作文直接寄給我?!钡珵榱撕⒆幽軌蚶喂虡淞ⅰ拔业奈磥砜孔约喝?chuàng)造”的思想,哪怕女兒的文章已經(jīng)到了發(fā)表水平,我是打定了主意不讓孩子的作文在當?shù)氐膱罂习l(fā)表的。因為我擔心她的小伙伴會這樣議論:“她的文章,要不是她爸 爸在報社找熟人,能發(fā)表嗎?”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或多或少會擾亂孩子的思想和成長。
在其他方面,我們也是不“找人”的。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jīng)常給女兒講我的一些不找人也能實現(xiàn)奮斗目標的故事,強調(diào)依靠自己活著是光榮的,憑本事吃飯、憑實力走向成功的人生才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生。我認為這種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家庭雖然各種條件都很好,父母也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但是他們總是習慣于“找人”,明明孩子通過努力可以辦到的事也托人幫忙。他們不知道,這樣的事做多了,無形中就會給孩子這樣的錯覺:社會上的那些規(guī)則并不重要,自己的努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找人,只要會找人,有人可找,就沒有辦不了的事。想想看,這樣的思想一旦形成,孩子在自己的學業(yè)上還會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嗎?
不看重自己的努力、無視各種規(guī)則地去“找人”,這樣的“門”一旦打開,孩子的奮斗精神和學習自覺性乃至他做人的信念與理想,就會偷偷從這個門里溜掉。只有將這樣的歪門邪門堅決堵死,孩子才能一步步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