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馬一居
京滬等七城市調查結果顯示:
調查緣起
從長三角的“電荒”到涉及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qū)的“煤荒”、“缺油”無不昭示中國的能源緊缺問題,城市居民是如何看待這個能源危機呢?零點市場調查公司作了一項有關《中國城市居民對中國環(huán)境與能源問題的看法》課題研究。
該項調查結果來自于零點指標數據網2004年5月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西安7個城市的2211名16~60歲當地居民進行的入戶訪問。數據結果根據各市實際人口規(guī)模進行了加權處理,在95%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為±1.34%。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有一定的能源緊缺意識,但節(jié)能行為普遍不足;在家用能源定價上,城市居民希望建立高公眾參與度的能源定價機制,特別是高學歷、高收入群體。
居民節(jié)能行為不足
調查顯示,超過7成(70.4%)的城市居民認為中國的能源緊缺問題嚴重,認為不嚴重者比例不足2成(16.7%)。進一步分析表明: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男性能源危機意識更強。
雖然有了一定的能源危機意識,但城市居民的節(jié)能行為普遍不足:對于與自己利益直接相關并且簡便易行的環(huán)保和節(jié)能行為,城市居民做得較好,但對于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或者是需要一定經濟投入的環(huán)?;蚬?jié)能行為則普遍做得不夠。此次調查中,分別有88.1%和81.7%的受訪居民表示他們在平時比較注意節(jié)約用水和節(jié)約用電,但是,僅有34.2%者表示他們會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等;僅有19.7%者會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僅有8.0%者使用清潔或可再生能源。
能源定價需要高公眾參與度
穩(wěn)定透明的能源定價機制對于能源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表明:在家用能源定價問題上,城市居民期望建立高公眾參與度的定價機制,特別是對于家用電力、天然氣和家用煤燃料等與普通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能源。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在能源定價問題上,學歷越高、收入越高者越認同公共聽證會,而低學歷、低收入者相對來說更信任中央政府。低學歷、低收入群體作為弱勢群體,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所能支配的社會資源不足,因而在能源定價這一問題上“相信權威機構”成為他們的主要意見。在能源價格改革中,如何采取措施減緩價格調整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