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鐵臂與斬錘是心意拳的經典盤式之一,它體現(xiàn)著心意拳互為陰陽之理。迎面鐵臂是要打出鉆翻之意,斬錘是要打出罩墜之意,一上一下,一起一落,高低適意,起落有度,陰陽轉接有序,束展自然。在用意上,它又體現(xiàn)著“上打咽喉下打陰”的狠毒之法。學習此盤式者,一定要嚴守手德,不要輕易與人動式動意。
盤式法:
一、輕步站
兩足并排呈自然步站立。頭頂項豎,舌抵上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雙膝微屈,足心含空,雙手自然垂于身體左右兩側。然后,左腳向左前方邁進,與右腳呈大約45度角,呈稍息步站立。同時雙手五指揸開,左手起至左胯內側,右手起至右腰內側,呈欲拔槍射擊狀。
二、迎面鐵臂右式
接著,左腳前邁,將身體重心置于左腿,右膝向上猛地提貫。同時右拳貼右肋向上快速鉆擰沖出,左拳向上鉆擰助力,置于右肘下方(圖1)。
要點:拳的鉆擰與膝的提貫要協(xié)調一致,一氣呵成。右拳鉆擰與左拳助力,全身要右束合勁,右拳要有向上沖打勁,小臂肱部要有向前撞靠勁,提膝上貫,腳面要平,力貫膝尖。
三、斬錘右式
接著順其勢而下墜,右腳快速向前踩、捺,左腳緊跟,雙膝相套,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同時右肘上翻,右拳迅速向前下方擊出,拳心略向外。左手變掌向右外側劃拔拍擋,置于右耳側,五指揸開,掌心向右(圖2)。
要點:右腳落步下踩,要快、要狠、要絕。足捺即是腳下落時,從腳跟到前腳掌依次接觸地面,至腳趾快速抓地,猶如腳下毒物,被我趾控制,抓住致死。右拳下斬與左掌向右劃拔拍擋,全身仍要有右束合勁。
四、迎面鐵臂左式
接著右足前邁,重心置于右腿并用其支撐地面,同時左膝向上猛地提貫。左拳貼左肋向上快速鉆擰沖出,右拳向上鉆擰助力,置于左肘下方(圖3)。
要點同二,唯左右互換。
五、斬錘左式
接著,順其勢左腳向下快速踩、捺,右腳緊跟,雙膝相套,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同時左肘上翻,左拳向前下方快速沖出,拳心略向外,拳面向下,右手變掌向右外側劃拔拍擋,置于左耳側(圖4)。
要點同三,唯左右互換。
六、回身式
接著兩腳跟欠起,以前腳掌為軸,身體向右快速轉體180度,左手向上隨身轉動,從自己面前貼右肩而過。此時右腳快速前邁,左腳緊跟,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左右兩手分別向左右撩擊。接著快速盤出迎面鐵臂左式。
要點:回身式要一氣呵成,要盤出猛虎回頭,虎之觀山,惡虎尋物的靈勁與氣勢。此時可繼續(xù)練習或視體力而休息。
以上我們知道迎面鐵臂與斬錘的盤法。下面我們仍要在“三尖照”上找。何為“三尖”?是鼻尖、肩尖、腳尖也。我已在《大劈與挑領》一文中詳細講述了“三尖照、三尖到”的作用。三尖照則拳勢穩(wěn)當,無歪斜之患;三尖到,不會有此先彼后,此速彼遲,互有牽掛而不順也。練形時,時刻留意于此,方為合度?!叭庹铡保€有利于全身裹束,有利于整體力的發(fā)揮。盤練時,三尖照一旦找準,使我對敵僅暴露自身的三分之一,受擊面相對減少。三尖照時,前手打人,后手用力,使身體左右兩側同向中線,即連結鼻尖與肚臍上下兩點一線擰裹、縮束。裹得緊,展得驟。束如彈簧,展如彈發(fā)。內外統(tǒng)一,內收而外束,內放而外長,再加上“一枝動百枝搖”,勢勢如惡虎撲羊之勢,落步猶踩毒物,“氣落地,歸著一處”,全身各部積極到位參與,其勢如決堤之水,一瀉千里,如山之崩塌,憾地動天。
心意拳,象形取意。盤意是心意拳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正如盧嵩高老先生所說:“意形為拳藝之根本。意之無形,若魚之去泉;形之去意,如燈之無火。意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形者,拳意之所倚,勝敗之所系也。故意形不可須臾離之,而厚此薄彼也”。在盤意方面,迎面鐵臂意為“恨地無環(huán)”,盤時意念地上若有環(huán),就可以把大地掀起。盤斬錘之意時,意念“恨天無把”,想象若天上有把,就可以把天拉下來。但這里還有一個問題,身體哪部分作支點?有好多心意拳家認為:有環(huán)有把,掛在臂彎,即肘部。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支點應放在腰腹,更易整體力的發(fā)揮。沒有整體力的發(fā)揮哪有絕勁的展放呢?何況身整與“六合”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練者不可不知。
至此,盤藝已合法度。若在盤藝時,我們能做到“六合”(即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若能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此,這說明我們已掌握此技法;若在盤藝時,我們不僅能做到“六合”,體現(xiàn)“五勁”(即踩、撲、裹、束、決),還能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動作效果上,這說明我們已掌握此技藝。
用藝時,頻誘敵人中門開,迎面鐵臂撲上來。迎面鐵臂一式氣勢宏大,用之,也可不必考慮守御之禍,揣摩迎合敵意,帷拙至巧。手掐咽喉膝貫陰,妙在一快。而斬錘一式,要打出斬勁。斬者,如刀切物也,這是先輩們的經驗,也體現(xiàn)心意拳的科學性。斬錘擊陰,一般初學者認為是直向下?lián)?,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人的陰部處于襠部的正下方,藏于其中,向下直擊很難擊中,中而不狠。所以,盤斬錘時應向前下方沖出,小臂肱部如刀切物,切敵陰部。其勢如沉身劈竹,沉身下斬,一斬即挑,勇猛直上。斬時,頭撞、肩靠、肘劃、臂切,整體連貫一氣。用藝時,還可將迎面鐵臂與斬錘結合在一起用,起落上下,如同浪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