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要領:很多企業(yè)越是存在于微利中,就越會過于討好現(xiàn)有客戶,不敢嘗試新產品、新作法,結果反而造成利潤每況愈下,市場上真正能博取廣大商機的,往往是“破壞性創(chuàng)新”。
獲利關鍵:難道處于微利中的企業(yè)從沒想過改革?其實他們是落入了一個誤區(qū),即通常會更專注于研發(fā)更高級的產品,以討好更高級的客戶,求取高利潤。實際上,當純粹的產品性能提升,遠超過客戶的需求,這時如果推出價格較低、功能較簡單,卻貼近一般使用者需要的新產品,就能開拓嶄新市場。這即是“破壞性創(chuàng)新”,并且是最適合新興小公司做的事情。
拆招解招:創(chuàng)新并不像許多企業(yè)人士想的那樣,是一場風險難以預測的賭博。只要依據一些方法,就可清楚掌握創(chuàng)新的成果,成為企業(yè)永續(xù)成長、突破微利的動力。這些方法包括從管理架構、公司財務、市場區(qū)隔、業(yè)務外包、策略的改革等。
瑞士軍刀與王麻子剪刀
維氏瑞士軍刀堪稱刀具制造的典范,它美觀、鋒利、實用,與瑞士鐘表并稱瑞士品質的經典代表。作為歐洲最大的刀具制造商,維氏瑞士軍刀名冠天下,至今已有110年歷史,它每年生產700多萬件刀具和其他工具,75%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海外150多個地區(qū),所到之處,廣受歡迎。
同樣的歷史悠久,同樣的剪叉刀具,瑞士軍刀的劍氣逼人讓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王麻子”的落魄遭遇。由于競爭激烈,利潤下降,導致虧損嚴重、資不抵債,曾經享譽全國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走上了申請破產之路。一個久負盛名的品牌就此隕落,300年的文化積淀,從苦心經營、極度輝煌及至慘淡維持,其中故事,讓人感嘆,個中是非,讓人扼腕。
瑞士軍刀與王麻子剪刀都是歷史名牌,都是歷史饋贈的寶貴的無形資產,都經歷了百年風雨滄桑的考驗,但如今,一榮一枯,一盛一衰,兩相對比,分析得失成因,總結成敗要素,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迪與反思。
二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瑞士軍刀雖以傳統(tǒng)工藝起家,但110多年來從未原地踏步,它一直緊跟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步伐,始終致力于運用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以15453型瑞士軍刀為例,該刀由17個零件構成,具有32項功能,經過306道特定工序加工制成,而刀組重量僅有216克。就是這把小刀,渾身都是高科技細胞,美國宇航員在執(zhí)行太空任務時,它是必不可少的隨身工具,被宇航員親切地稱為“太空探險袖珍工具箱”。瑞士軍刀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持之以恒的技術創(chuàng)新,因此有人說瑞士軍刀“刀刃刀把和刀身,處處洋溢創(chuàng)新魂?!狈从^王麻子剪刀則不難看出,它仍舊停留于“一只風箱一把錘,一塊磨石一只盆”的作坊式生產格局,一直延續(xù)傳統(tǒng)的鐵夾鋼板工藝,雖然硬度、韌度都比不銹鋼刀好得多,但其工藝復雜,成本高,外觀檔次低。歸根到底,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王麻子產品陳舊落后、制作粗糙,百年來產品樣式變化緩慢,產品質量停滯不前。
其次,在品牌產品的經營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差距。瑞士軍刀從來沒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態(tài),其生產者非常注重市場需求,通過不斷開拓市場,延伸品牌內涵,擴大品牌影響。今天的瑞士軍刀除了傳統(tǒng)軍刀產品之外,還積極開發(fā)了廚房用刀、裁縫用刀、辦公室刀具等市場領域,占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為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笆赌镜端芰系叮瑯訕佣加?;餐刀剪刀辦公刀,個個好用”,成為瑞士軍刀有口皆碑的形象寫照。不僅如此,瑞士軍刀還尤其注重營造產品的高層次的文化內涵,使它成為一種名貴的禮品,更是把玩欣賞的收藏佳品。數(shù)屆美國總統(tǒng)選擇它作為白宮禮品;世界許多大公司、財團也用它饋贈貴賓與重要客戶,就足以證明它的這個努力是非常成功的。再看王麻子剪刀,在經營上極其缺乏市場意識。因為自己是悠久品牌,所以“皇帝女兒不愁嫁”,坐店經營,等客上門,生產與銷售嚴重脫節(jié),不關注顧客的需要,不注意市場的變化。單一品種外加一副老面孔,怎能占據市場要地:好端端的無形資產,又豈能不消耗殆盡?
瑞士軍刀的暴利和王麻子剪刀的遭遇實際上正說明了一點,期盼新鮮、追求新鮮、享用新鮮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心理,誰能巧妙地制造新鮮,誰就能贏得主動、吸引顧客、占領市場。
我們不妨看看兩個成功的例子。例一,有一次,美國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在散步時發(fā)現(xiàn),幾個孩子正在玩著一只非常丑陋的小甲蟲,于是立刻來了靈感,決心研究一批以“丑陋”為特點的玩具,果然,這一極富創(chuàng)意的“新鮮”做法為公司贏來了空前的效益,他們研制的“丑陋玩具”在市場上一炮燈響。這以后,他們還不斷研制出一批又一批的丑陋玩具,并使之構成了一個系列,牢牢地占領了玩具市場。
例二,曾有人研制出一種頭上長草的娃娃,那娃娃的頭皮里頭埋有草籽,只要提供適當?shù)臏囟扰c濕度,草籽就會長成毛茸茸的綠草——那細如發(fā)絲的小草鮮得可愛,綠得活潑。不僅長得快,還可以由人們修剪成他所喜歡的各種樣式,如小平頭、小分頭、披肩發(fā)、小辮子等。果然,此種娃娃“新鮮”之極,一上市就引起了人們的熱切關注,一時間購買者眾,贊美者眾,迅速風靡首都并成了京城一景。
可見“新鮮”的確是可以“制造”的,而且,誰成功地制造了“新鮮”,誰也就真的贏得了暴利。
反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突圍微利
溫州人葉進博大學畢業(yè)后,向家人借了50萬元資金,在溫州城區(qū)開了一家玩具批發(fā)公司。他選擇玩具行業(yè)是因為玩具在溫州是不引起當?shù)厣倘俗⒁獾拿c。靠著批發(fā)的微利,第一年他就賺了200萬元,還了父親的50萬元借款,留下150萬元繼續(xù)發(fā)展。4年后,他手里已經有了3000萬元的資產,但他無法滿足這種現(xiàn)狀,于是,他一面做玩具批發(fā)生意,一面尋找新的出路。
一天,有個客戶來進貨時對他講,你為什么不辦一家玩具租賃店?他反問道,為什么要辦玩具租賃店?客戶說,我們在經營玩具時發(fā)現(xiàn),經濟條件差的家庭,面對日新月異的玩具往往力不能及;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雖然對小孩購買玩具舍得花錢,但由于小孩興趣多變,過不了多久,所購的玩具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開一家玩具租賃店,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可為不同家庭解決兒童玩具的處置和購買問題。有道理!這是一種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就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第二天,他很早起床買好機票,飛往重慶、上海、廣州、北京等地考察。在北京、廣州考察的結果,使他大吃一驚:這里的玩具租賃店開一家火一家。不過,這些店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管理不規(guī)范,都是小作坊式的經營。匯集各路信息,他堅信這是一個很值得一干的產業(yè)。最后在家里花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詳細的策劃方案。有了策劃方案.下一步就是按圖紙施工了。
第一步是選擇公司地址。父母親建議他就在溫州干,朋友們建議他到上海去,他卻選擇了武漢。其理由有三:一是武漢九省通衢,辦連鎖店易于向全國輻射;二是武漢沒有玩具租賃店,是空白點;三是武漢是一個內地城市,消費觀念稍落后于北京、上海。玩具租賃在武漢能成功,那說明在北京、上海也能成功。
葉進博從溫州帶了8萬元現(xiàn)金,單槍匹馬地來到武漢,選擇了不在鬧市、也不鄰街的武漢市總工會3樓一個50平方米的單間作為展示廳。這里租金便宜,又有一個天然優(yōu)勢:旁邊是市青少年宮,樓下是一個兒童培訓中心。2001年12月1日,他的公司正式開業(yè),取名“智慧鳥玩具租賃公司”。全公司職工只有3人:一名玩具維修工,一名接待員,還有一名就是經理兼推銷員的他。公司的營銷方式是發(fā)展會員制,即每個會員交200元,就能保證1年之內免費享受這里的2000多種玩具。
葉進博的公司是否能成功,第一家玩具租賃店是關鍵,第一家成功了,就可以按照第一家的模式,復制若干家玩具租賃店,形成玩具租賃連鎖店。兩個月下來,他的樣板店賣出了520張卡。每張卡是200元,進款10多萬元。有了樣板店的成功,葉進博立即打出加盟連鎖的旗號。武漢常青花園的一個客戶得到信息后,主動登門拜訪葉進博,咨詢加盟事宜。葉進博首先帶著他參觀“智慧鳥公司”的展示廳、銷售部、消毒部、維修部等各個部門,然后,把玩具租賃店如何賺錢的6大技巧向他和盤托出。經葉進博一番講解,加盟者覺得照葉進博的方法去做,肯定大有錢賺,當場與“智慧鳥”簽定了合同,經1個月的運轉效果顯著。一家加盟者的成功,引來上百家加盟者的興趣,在隨后的幾個月里,“智慧鳥”公司的咨詢電話一個接一個,只用了1年多的時間,葉進博在全國發(fā)展分店1000多家,發(fā)展分公司80家。
當然,玩具租賃店并非葉進博的目標,他的目標是在全國開4000家店,這樣就等于擁有了4000個店為平臺,很多非玩具商品也就可以通過這個網絡推銷出去。假如葉進博為某廠家代理兒童書包,通過他的4000個店,一個店每天只賣一個書包,就是4000個書包。這其中的暴利自然不必再多說了。這種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顯然是突圍暴利的一大利器。
創(chuàng)新帶來暴利的例子還有很多,瑞士素來就有“鐘表王國”之美稱,在世界稱雄有200多年的歷史。可是到了1979年,日本人稱:日本鐘表的產量已超過瑞士!后來居上的日本讓瑞士丟盡了臉。瑞士鐘表在哪里出了毛???本來,電子表是瑞士人最早發(fā)明的,但是由于自以為有著精湛技藝的瑞士制造商對電子表卻不屑一顧,認為生產這種手表要更新設備,再者這小玩意兒又利薄能成什么氣候?他們寧愿繼續(xù)生產機械表,他們太迷戀自己幾百年來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以致無力自拔。日本人卻敏銳地發(fā)覺了電子表的市場前景,一劍封喉,只輕輕地一擊,瑞士就失去了昔日的威風。
當然,瑞士人并不甘心將老大的寶座拱手讓給他人。1980年,瑞士人開始打響反擊戰(zhàn)。首先是利用其技術優(yōu)勢,將電子表不斷地改良,研制出了比日本人更精確更細小的電子表,以狙擊日本人的進攻,另一方面,加強了對高檔表的開發(fā),這是日本人在當時所不能涉足的領域。從高、中、低檔產品線全面出擊,經過圍攻,終于奪回了老大的寶座。
今天我們正處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企業(yè)的優(yōu)勝劣汰加快,順者昌、逆者亡,不進則退。經營者要在這種社會求生存、求發(fā)展,就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使自己企業(yè)充滿生機活力;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使自己的企業(yè)改進不足,增加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勢;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在微利時代永葆財源不竭。
創(chuàng)新的內涵極為豐富,它不僅包括技術、產品,也包括管理模式、營銷決策、經營理念等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新用途、擴大、縮小、轉變、組合等方面創(chuàng)新。典型的新用途創(chuàng)新是發(fā)泡技術。發(fā)泡技術最早用于面包,后來美國商人用于橡膠——橡膠海綿;德國商人則制成泡沫塑料;日本商人用于氣泡混凝土、制成浮游香皂等。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將發(fā)泡這基本的技術遷移到其他產品的用途上,結果讓他們都發(fā)了專利創(chuàng)新財。
創(chuàng)新不僅能讓企業(yè)在微利時代快速發(fā)展,而且有時運用、利用得好還能挽救發(fā)生危機的企業(yè),使其走出低谷,邁上快速發(fā)展之路。
只有小學文化的四川農民周興和,1990年在一個展覽會上買了一項專利技術,辦了一個小建材廠。由于買來的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很難打開市場,企業(yè)也因此長時間處于虧損狀態(tài)。面對這種局面,周興和決定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突破口。他選擇當?shù)氐慕斩捵鳛檠芯繉ο?,將它研制成高檔的建筑材料。經過3年多的研究,1997年周興和的技術獲得成功。由于他的技術解決了多年來農民焚燒秸稈問題,因而得到當?shù)卣拇罅χС趾屯茝V。1998年,他的技術獲得國際愛因斯坦發(fā)明金獎,1999年他的“秸稈隔墻板”在成都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他的創(chuàng)新,不但救活了他的建材廠,還使他的產品走向了世界。
生存就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對小企業(yè)來說,創(chuàng)新則是為了更好地從微利中突圍,從而贏得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