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說,英國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兩個季節(jié)我都沒趕上,我是秋天去的英國,是在雨季。
說是秋天,說是雨季,其實都不準(zhǔn)確。因為英國的氣候交替實在不大,季節(jié)與季節(jié)的劃分幾乎就在一眨眼間,四季雖有,但那是教科書上講的。英格蘭屬于“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這等話,除了氣象學(xué)家,誰能搞得清楚?恐怕多數(shù)的英國人也只有攤攤手,搖搖頭。至于英國的雨和所謂的雨季,那就更讓人不知所以。英國的雨一年要下1000多毫米,這1000毫米的雨從春夏就開始連綿不斷,到了秋冬,依然還是綿延不絕。英倫三島大約永遠(yuǎn)都在雨季里。因此,在英國有三件東西是必備的,那就是雨傘、雨衣和雨鞋。在很久以前,就聽說英國的紳士們出門不管下不下雨總要戴上帽子拿把雨傘,到了英國一看,這話果然不虛。而此等景致皆因英國的天氣作怪。
秋天的英國,雨就成了家常便飯。從8月開始到第二年初,雨和人如影隨形,幾乎就纏繞不去。由是,大街的商鋪,超市的門口,各種樣式的雨傘便擺得到得都是,就像賣香煙和糖果一樣隨手可取。即使在高檔的商店,雨傘也沒有專門的柜臺,但不管是哪里的傘,做工如何精致,說也奇怪,竟差不多都是中國造的。恕我淺陋,在國內(nèi)從未見過這么多五花八門的傘,總以為就是那么幾種花色,可到英國一看不得了,這里簡直就是傘的世界。而且中國的傘其精巧別致大出人的想象。只可惜全孝敬了洋人!好像我們國內(nèi)也賣“倫敦霧”,據(jù)說,那是英國的名牌傘??傻搅擞艜缘茫朔N傘在它的家鄉(xiāng)算不得很有名的名牌。而又據(jù)說,“倫敦霧”也是在中國生產(chǎn)的。英國人自己已經(jīng)很少做傘了,成本太高不合算。他們也很少再用名牌傘,除了老人家,有懷舊情懷的人之外,雨傘早就不是什么身份的象征了,它不過就是為了遮風(fēng)避雨。因此,雨過天晴之后,馬路旁的垃圾桶里盡是丟棄的傘,要不嫌寒磣,大可以揀回十把八把的。
雨過之后雨傘成了垃圾,似乎在英國才有。雨給英國人帶來了多少麻煩,沒有體會的人是感覺不出的。所以,英國人養(yǎng)成了動不動就抱怨天氣的壞毛病。老實說,我在英國待了20多天,雨幾乎就陪了一路。從英格蘭到蘇格蘭再到威爾士,可算是領(lǐng)教了雨對人的親密無間。天氣真的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時而疾雨翻飛,時而陽光明媚,要不就霏霏細(xì)雨從早一直下到晚上。有好多天,本來睡前還是明月當(dāng)空,可一覺醒來打開窗,撲面而來的又是冰涼的雨絲。我從北京去,雨對我這個北京人來說,那是何其珍貴!在中國的北方,干旱把有摧殘和折磨提太苦了,為了雨,為了空氣中有一點(diǎn)點(diǎn)濕潤,讓久旱的大地能托起更多的綠色,人們的內(nèi)心給予了老天太多的企盼??捎藚s在咒罵雨水太多,讓他們出行不便,使他們?nèi)鄙倭岁柟獾膿嵛俊瓝Q個角度想,他們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大自然對他們恩賜有加,他們卻并不買賬。沒辦法,生活里的許多事就是這么奇怪。在我看來,是雨才讓英國成了一個大花園。你看它到處綠草如茵,花樹蔥蘢,沒有大自然這個辛勤園丁的精心呵護(hù),英國人哪里還有對自己家園的驕傲。讓英國人到我們的甘肅、青??纯矗纯次覀兇笪鞅钡母珊?,他們保準(zhǔn)會目瞪口呆,不再抱怨。
可雨確是在英國那里走著極端。也難怪英國人要說,他們“只有天氣沒有氣候”,從他們時時發(fā)布的天氣預(yù)報就可以看到。沒有了季節(jié)的變化應(yīng)該說對人是很不舒服的。沒有寒冬的肅殺,就感覺不到春天的可人,沒有了盛夏的過渡,大約也就體會不到秋的愜意。如果都是濕漉漉的雨霧冥蒙,都是陰濕潮冷,那么人們詛咒天氣也就可以原諒。據(jù)說,英國面向大西洋的北部和西部山地,一年中有300多天都在下雨的地方,這樣的地言想一想也是挺可怕的。可我畢竟是客人,客人的感受是不必拘泥于主人的好惡的。于是在雨中,深深吸一口氣,只感到有了一種通體的舒暢。我不討厭雨,相反,倒希望它下得越多越好。雖然它耽誤了行程,影響了參觀,讓有些人由于雨而感覺著陰悶或壓抑,甚至天空的混沌和潮濕都使他們?nèi)淌懿涣?。可我心里能說的是他們太矯情。回到家,還會有這種體驗嗎?
雨水讓英國有了一種與別的國家不同的氛圍、特別是那種沉郁的色調(diào),總不由讓我想起在大英博物館里看到的一幅幅油畫。陰郁的灰色,凝重的紅色,沉著的黃色,濃重的綠色,英國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種色彩,就像這個民族的性格,在他們這里,任何色彩都不是純?nèi)坏拿骺?,總是在相互交織著,并氤氳開來,融化成連英國人自己都說不清的圖像。而這色彩的特征一旦表現(xiàn)在他們的臉上,便成了我們慣常說的高貴不凡,不茍言笑,孤傲矜持……而在用語言表達(dá)出來時,雖然其中透著溫文爾雅,幽默詼諧,卻也不乏粗魯和無禮。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他們作家說的。英國就是這么個矛盾的民族,盡管他們的表情有淡然有莊重,可這副面孔后面是什么很難說清,當(dāng)他們面帶微笑時你切不可以那就是他們高興的時候。這就像他們的天氣,變化是捉摸不定的,而這種捉摸不定也會通過空氣感染傳遞到每個角落。反正我是這么想的,或許以偏概全了,但我堅信,也許正是這種自然氣候?qū)θ说挠绊?,最終使他們走上了與別的國家不同的路。他們善于調(diào)和一切可以調(diào)和的東西,他們懂得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收益,乃至在政治上也有別于他們的近鄰。他們不知不覺地沿著這條路向前跋涉,將他們的情感化作目標(biāo),灌注到社會生活以及思想的方方面面,進(jìn)而形成了他們與歐洲大陸迥然不同的民族傳統(tǒng)。
英國人有他們可驕傲的地方,甚至連他們那里的雨,那種任性和纏綿,在我覺得,似乎也染上了英國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