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報志愿都會讓家長和學生頭痛,因為要考慮的因素太多,總是左右為難、舉棋不定。在近幾年高考招生中,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有的學校(專業(yè))第一志愿在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的人數為計劃招生人數的2倍、3倍甚至更多,“撞車”現象嚴重;而有的學校(專業(yè))卻很少有人甚至無人填報。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過于盲目,存在誤區(qū)。
那么,到底應該怎樣填報志愿?到底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本文綜合了高校招生辦老師以及相關專家的意見,歸納出家長和學生在填志愿前必須考慮清楚的12個細節(jié)問題:
(1)是否只考慮保證升學而忽略了其他?
很多家長和考生一般是把“保證被所填報的學校錄取”作為第一目標。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能否升學,因此在填志愿時不愿冒不必要的風險。專家認為,這種考慮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保證能夠被錄取的情況下,仍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興趣和專業(yè)優(yōu)勢能否通過所填的專業(yè)得到更大發(fā)展;否則,盲目地為求錄取而選擇冷門專業(yè),即使錄取了仍可能后悔。
(2)學校重要還是專業(yè)重要?
一些學生報考時總抱著非名牌大學不去的想法。專家指出:名校的確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如果僅僅是為了炫耀和風光,而與自己的興趣相去甚遠,獲得的可能只是暫時的“面子”,得到的卻可能是終生的悔恨。因此,在考慮選擇名牌大學的同時,不要忽視專業(yè)的選擇。
同時,報考時也不能為求熱門專業(yè)而忽視學校因素。例如同樣的計算機專業(yè)就會因學校不同,專業(yè)方向和就業(yè)前景也會不同。因此學校和專業(yè)對考生來說,都很重要,應該全面衡量。
(3)就業(yè)因素如何考慮?
一些家長和考生填寫志愿時,會把將來求職是否方便看得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很有把握上線被錄取的考生。專家認為,不考慮就業(yè)因素而報考大學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把就業(yè)因素看得過重,而忽略個人的興趣發(fā)展,也會得不償失。同時很多專業(yè)的冷熱都是相對變化的,有可能今年就業(yè)很吃香的專業(yè),四年以后倒是無人問津;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未必適合某些熱門專業(yè)。因此,在充分考慮就業(yè)前景時,也要綜合個人興趣和發(fā)展?jié)摿Φ纫蛩亍?/p>
(4)要不要考慮經濟成本?
現在各院校都公布了不同的收費標準,可能對經濟條件良好的家庭來說,學費不是問題;但是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來說,一般要考慮成本問題。專家認為:這類學生可以考慮選擇收費標準相對較低或獎學金、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yè);但前提是自己要喜歡這些院校和專業(yè),不要因為經濟條件而忽視了發(fā)展機會,而且現在高校都有一系列“貸款助學”政策,即使是經濟條件不佳的考生也完全可以靠貸款或勤工助學賺學費和生活費。
(5)志愿是自己作主還是父母包辦?
完全由父母包辦填報志愿是不正確的:一是不利于考生個性的發(fā)展,父母的選擇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確選擇專業(yè)和學校,很多父母帶有個人主觀因素,甚至會比較盲從;三是不利于調動考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比較好的方法是:把父母的建議作為參考,由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志愿也不應由學校或是老師包辦。因為許
多學校或老師會片面追求升學率,為求“保險系數”,人為地將學生分成各種層次,這樣容易降低考生的志愿標準。所以,學?;蚶蠋煹慕ㄗh也應只作為參考。
(6)是不是完全要按興趣來填報志愿?
興趣是填報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興趣不成熟,如果以一時的興趣作為填報標準也會不妥當。因此,首先要好好審視自己的興趣,看看這種興趣有無發(fā)展?jié)摿Α⒛芊駧椭约荷钤旎蚓蜆I(yè),然后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上再決定自己的選擇。
(7)面對新增專業(yè)應該如何取舍?
2004年增加新專業(yè)的學校很多,尤其是一些傳統(tǒng)理工類高校添加了不少文史類專業(yè)。由于沒有歷年的參考資料,這些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市場需求、發(fā)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選擇。特別要提醒的是:新增專業(yè)雖然年輕但并非就是冷門專業(yè),像物流、會展等專業(yè)本身就是熱門,因此報考者不要把這些新專業(yè)當成冷門專業(yè)來報考。
(8)沒有讀到最喜歡的專業(yè)怎么辦?
部分調劑入學,或進校后覺得專業(yè)不對“胃口”的考生也不必緊張,因為你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一般來說有兩種途徑:
一是轉系或轉專業(yè)。今年有好幾所高校在學生轉專業(yè)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的規(guī)定,有的放寬了申請條件,有的提高了轉專業(yè)學生的比例。
二是參加第二專業(yè)、輔修專業(yè)等項目。這就需要在填報志愿前還要搞清楚考生能選讀、輔修哪些學校專業(yè)或課程,對于所選讀的第二專業(yè)、輔修專業(yè),學校將給予何種形式的證明等問題。
(9)如何利用外省市院校招生的機會?
以上海為例,這幾年來,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招收考生,但該市考生中把外地院校作為第一志愿的并不多。這對考生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實際上報考外地院校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首先,外省市高校在滬招生計劃占上海市生源計劃的10%左右,錄取率相對較高;其次,這些在上海招生的學校大多是名校,專業(yè)也不錯。對于那些處于錄取邊緣線上的學生,鼓勵他們去外地上學,是出于讓學生有學可上的考慮。此外,到外地上學,還可以鍛煉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
(10)報考走讀院校(專業(yè))要注意什么?
不少考生如果填報離家近的學校,會比較關心走讀問題,但走讀志愿并非人人能填,必須要符合要求。一般來說報考走讀專業(yè)應該具備走讀條件,家與學校的距離不宜太遠,能解決住宿問題。同時需按要求填妥志愿表中“是否有走讀條件”一欄,無走讀條件,不要填報;凡被走讀院校(專業(yè))錄取的,不得要求住讀;不具備走讀條件的考生即使填報了走讀院校(專業(yè)),也不會被錄取。
(11)選擇高職志愿是否更合適?
近年的高考錄取中,高職(大專)錄取時經常會出現考生主動放棄,結果學校招不滿的現象,原因就是考生不愿上高職。專家認為這其實是誤區(qū),因為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生命力日漸凸顯。高職學校的專業(yè)設置緊貼市場,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實行“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策略,學生實踐能力強。從目前的人才市場看,高職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前景較好,這主要是因為高素質、具有操作技能的人才缺乏。對于一部分成績平平、考本科危險但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報高職志愿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12)志愿表填得不理想的話,還有機會再填一次嗎?
考生正式填寫的志愿表交到區(qū)(縣)招辦以后,就不能再行改動。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招生工作一環(huán)一環(huán)順利地進行,也為了保證招生中公正的原則,這是利于考生的。因此,填寫志愿表時應當謹慎小心,避免出錯。
在高考錄取階段,會有補填志愿的機會,但這只是針對上線未被錄取的考生。補填志愿的院校是在每一批次中招生未滿的院校,這樣可以保證招生計劃的完成,也是讓考生有再次填志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