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于“性”的態(tài)度一直都是遮遮掩掩,奉行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理對待子女性教育的問題。但是,伴隨著由于性教育不力而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何時進行性教育、怎樣進行性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認為:我們應該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就進行性教育。中國的性教育處于嚴重的滯后狀態(tài),在小學二、三年級就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是非常好的黃金時期,那時講陰莖、陰道、子宮就像講杯子一樣,對他們來說都是知識。
這一觀點其實吻合了兒童性心理的發(fā)展過程,在他們進入青春期之前,他們對性知識的探索和好奇是正常的,不帶有任何滿足性生理需要的目的,因此在這一階段進行性教育,能夠避免進入青春期后再進行性教育所面臨的尷尬問題。所以說,講性要趁早,早到十二歲之前。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去向這些把性知識當成植物或汽車一樣的孩子去講解“性”呢?
幾乎每個父母都被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該怎么回答,是編一個故事、還是含糊其詞,或者是抓住機會,告訴孩子,他是從媽媽的子宮里出來的?當孩子問你,“為什么男孩子上廁所的姿勢和女孩子不一樣?”時,你又該怎樣說?
請注意,兒童通常通過朋友、電視、兄弟姐妹、親戚及他們本身有創(chuàng)意的想象力,獲得大部分有關(guān)性的知識,這些知識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或不完善的,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教給他們正確的性觀念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提出的疑問,不要避而不答。
在兒童的性別發(fā)展方面,三歲到十二歲的階段焦點可以放在身體的意義上,從外觀來看,他們會首先注意到男女在發(fā)型穿著上是不同的,接著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男女上不同的廁所,于是孩子會明白,男生有小雞雞而女生沒有,也就是了解到男女有不同的生理結(jié)構(gòu),有了這方面的差異,他們便感覺到一些模糊而曖昧的氣氛,一方面是來自于父母師長被詢問時出現(xiàn)的尷尬臉色,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媒體的報道。在此階段,父母應該要注意兩大原則,一是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第二是要孩子對身體的各部位有正面的經(jīng)驗與認識。
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
通常在給小孩洗澡的時候,可以輕松地告訴孩子,身體各個部位被人碰觸的尺度范圍在哪里,例如臉頰可以親吻,但是限于親人之間,有第三者在場時,可以與別人牽手,但限于某種狀況,生殖器絕對不能被人碰觸,即使是隔著衣物手套。教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只限于女孩,男孩也一樣,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新聞中,也有男孩子被侵犯的例子。除此之外,還要教導孩子,在生活中、進出家門之間、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陌生人的干擾。
讓孩子對身體的各部位有正面的經(jīng)驗與認識
也許在亞當與夏娃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之后,人類對于自己的身體就產(chǎn)生了一種原始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讓人們對于性,不敢公開討論,反而造成許多的錯誤知識與私密的性行為,因此,家長本身要對性有正確的認識,身體應該是被尊重與肯定的,如果父母對于小孩探究生殖器的反應是憂愁責罵或處罰,可能會使小孩認為這種方式得到的快樂是錯誤的,這種信息可能會妨礙小孩接受和給予性愛愉悅的能力,而且最后會干擾到建立愛情與親密關(guān)系的能力。以承認性欲取代禁絕性欲,能夠增進孩子的自尊,建立正面肯定的身體形象,而且能激發(fā)能力及果斷力,但是性的表現(xiàn),必需經(jīng)過父母的指導。
父母也應該使用正確的字眼,父母有時使用簡單的字(有時甚至不是文字),來形容性的構(gòu)造,例如“噓噓”或“屁屁”,以至于讓孩子感受到有關(guān)性的負面信息,因為這樣的字眼似乎在暗示:比起身體的其它部分諸如鼻子、耳朵、膝蓋,性器官(如外陰部,睪丸)是相當不同的,而且是令人不好意思的,感到神秘或是一種禁忌,這會影響到衛(wèi)生保健的習慣與觀念,甚至青春期階段對異性的看法。通常對自己身體有負面認識的人,也會對異性有負面的印象,而造成青春期的偏差行為,例如強暴、虐待。
用正面的態(tài)度與孩子們討論性
父母應該主動提出適合各種孩子年齡、興趣及理解程度有關(guān)生殖及性方面的主題,例如當有親戚或朋友懷孕時,正是對孩子說明有關(guān)嬰兒如何存于母親體內(nèi)的時機,且要使用正確的專門用語說明,例如說明嬰兒是生長在女性的子宮內(nèi),而且要正確的形容子宮正是為了孕育嬰兒,如溫床似的特別地方。一個更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是母親告訴孩子,自己在懷他的時候,一些心情與期待,指著孩子的肚臍說,這是曾經(jīng)與母親相聯(lián)系的部位,這樣既客觀又具個人意義的方式,將能使孩子對于性有一個正確的看法與意義,不再隱晦不清,或是抱持著太多的幻想。
另外,父母本身對于性的知識與看法必須是健康的,如果成年人都著迷于偏差的性錄影帶,那如何教導下一代有一個健康的性觀念?只要施教者保持一種平和心態(tài),與孩子共同研究學習“性”,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消除性尷尬,進入青春期后坦然面對各種性問題。
【專家】:為家長支五招
1、對孩子的性提問絕不應回避。
性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即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掌握性別識別,盡管他(她)并不明白何以要區(qū)分彼此,但對異性產(chǎn)生的某種程度的回避和距離感已成潛意識,所以當孩子向你問起任何與性相關(guān)的問題時,他(她)往往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這時你千萬不要一口回絕,認為他(她)不該問,或者顧左右而言他,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變?yōu)樾睦黻幱?,為今后的成長設置障礙。
2、盡可能多掌握一些性科學知識。
盡管性科學所包容的學科范圍極其廣泛(生理病理學、醫(yī)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但多涉獵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非常必要。不要因為你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性教育引導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你多付出一些,孩子也就多獲益一些。
3、不要過分擔心尺度問題。
多數(shù)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的問題超過了他的年齡所需,講多了會不會產(chǎn)生副作用?其實,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每一個年齡段所提出的問題都有差異,一旦了解,孩子絕不會像科學家那樣窮根究底。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對“寶寶就像一粒種子在媽媽的肚子里成長”這樣的回答就滿意了;對十三四歲的男孩講偶爾的自慰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大礙,一定會安撫其躁動的內(nèi)心,他多半不會再進一步問你自慰的方式都有哪些。
4、預先做些示警工作。
過早接觸性行為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兩方面均會產(chǎn)生嚴重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及時對孩子“示警”是非常必要的。如對年幼的孩子灌輸異性觸摸自己私處是不友善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或者向成年人告發(fā);對已經(jīng)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過早與異性進行性接觸很可能對性器官產(chǎn)生危害,感染眾多疾病,并可能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埋下隱患,待生理、心理兩方面均成熟之后才可以接受健康文明的性生活;學會潔身自好比學會使用避孕套更安全等等。
5、引導孩子識別真假。
市場上各種媒體良莠不齊,其中對性行為的描述往往背離了科學的宗旨,代之以單純的感官刺激,當孩子難以避免地接觸到這些東西時,不要簡單地呵斥,而應該把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張、虛假等非科學的內(nèi)容予以剖析,讓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