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中國老太太臨死之前將攢了一生的錢用于購房———“我終于購到新房了”,而美國老太太臨死之前才還清幾十年前貸款買房的錢———“我終于還清房錢了”。文章或多或少能折射出東西方兩種文化背景下消費理財觀念的差異,這種差異就稱為“財商”。
“財商”是繼“智商”、“情商”之后人們提出的又一新概念,通俗地說就是要有科學的理財頭腦。中國平常家庭居家過日子,大多是拼命勞動換取酬勞,再將這酬勞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消費,余下部分存入存款利率趨近于零的銀行。到頭來一清算,財產(chǎn)所剩無幾,日子也一直過得清苦。這種幾乎普遍的大眾理財方式,談不上有什么“財商”。于是很多人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賺不到錢呢?
[個案一]
辛苦一生為哪般
口述/林先生(49歲中學教師)
我們家是典型的工薪階層,我在學校里教物理,妻子在醫(yī)院做護士,有一個正在念大學的兒子。我和妻子的收入加起來有3000元錢左右,這樣的收入在我們這個城市里算是中等水平。
我和妻子都是那種比較守舊的人,對于改革開放后轟轟烈烈的下海弄潮根本不敢嘗試,害怕丟了自己的鐵飯碗。所以我們的理財方式就只有一種———存錢。
婚后,我們就開始了永無休止的存錢計劃。5年下來倒是存了幾萬塊錢,這時單位集資建房,幾萬塊就全部投進去了。好不容易解決了住房的問題,孩子又成了花錢的主兒。于是又努力存孩子的教育基金,小學、中學一路下來花得不少,高考時孩子分數(shù)不理想,念了一所二級學院,每年光學費就是一萬多。我們辛苦攢下的錢又幾乎花了個精光,剩下的一點點錢還得準備著雙方父母有個不時之需,一點也不敢亂花。
開始我還覺得我們家的經(jīng)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正父輩們也是這樣勤儉持家一步步走過來的。直到去年開同學會,看到以前的同學們一個個事業(yè)有成、意氣風發(fā)的樣子,內心開始不平衡起來。為什么我這么努力,一生卻依然清苦呢?
專家點評:林先生的問題在于———缺乏“財商”。林家的財務情況如下:家庭月收入3000余元,年收入4萬元。兩人所在單位投保了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和基本醫(yī)療險。每月支出水、電、煤氣、通訊等雜費350元,伙食費500元,孩子生活費500元,個人開銷(人情往來、個人置物等)300元,月余額1400元,年余額1.5萬元,幾乎全部用于孩子的教育基金。
以林家的經(jīng)濟收入,完全可以在孩子上大學以前進行投資計劃,早作籌謀。到了如此重壓之下,想要有節(jié)余或另作投資并非易事。建議林先生夫妻開始記賬、清楚財產(chǎn)走向,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儲備資金以作投資資本。
比較穩(wěn)固的投資手段是購買第二套房屋出租或轉手出售增加收入。林先生一家目前并沒有住房危機,通過銀行按揭購買一套二手房用于出租是不錯的選擇。二手房的地段選擇商業(yè)區(qū)附近,面積不需要太大,出租目標人定位于單身白領或外來生意人,這樣租金才可以在支付按揭之后略有余節(jié)。注意:反復核算成本、房屋地段考察和經(jīng)營、轉租謀劃有把握后,投資才會成功。
[個案二]
炒房3年賺了20萬
口述/汪先生(28歲 IT工作者)
我是溫州人,1999年我大學畢業(yè)留在杭州工作,父母給了我10萬塊讓我買個小房子住。當時的杭州房價還不高,我看中了一套市中心的二手房,90多個平方,總價32萬。我向銀行申請了25年按揭,付了10萬元的首付,每月還貸1300元。當時我的月收入2000元,支付貸款已經(jīng)足夠,但我又把房子的另兩間臥室租了出去,每月房租收入800元。這樣一來,我每月還可以存一些錢。
2000年的時候,杭州房價開始上漲,光我住的地段房價就漲了1000元多/平米,我有點動心了,就試著把房子掛到交易所,最終以45萬元成交,我一下子就賺了12萬多。嘗到了甜頭以后,我開始密切關注樓市。
當時城西的房屋處在規(guī)劃中,還不太有人買,售價也相對便宜。2001年初的房價在3500元/平米左右,我盤算著5月份要開房交會了,按照慣例,房交會后房價都會上漲。于是我趕在房交會之前按揭買了一套80多平米的住房,總價31萬元。房交會后,杭州房價果然上漲了800元/平米,這次我并沒有急著出手,我想這幾年房價呈上漲趨勢,這房子留一留,一定會有更好的價位。
2002年城西開發(fā)完畢,經(jīng)過了兩次房交會后,城西的房價上漲到5000元/平米,我趕緊把房子出手賣了,這樣下來我又掙了10多萬。當時我的月收入已有3000多元,存款加上賣房掙的錢已經(jīng)夠我結婚買房的了。可是我并不滿足現(xiàn)狀,我又按揭買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租出去,為我今后的生活留個保障。
專家點評:汪先生大概是一般人眼中的投機主義者。但從“財商”角度來說,汪先生卻是個極具理財投資意識的人,他深諳“雞生蛋蛋生雞”的“錢生錢”理論,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成天生活在爭取加薪、升遷或退休后的政府養(yǎng)老金的勞動保護之中。這是目前社會一般家庭非常缺乏的理財意識。
從汪先生的賺錢史中可以看出他對市場的果斷判斷力和廣泛了解度,這是汪先生投資成功的基礎。大膽、心細、果斷、謀略樣樣兼顧,是“高財商”的決定因素。
[小測試]
你是有“財商”的人嗎?
問題:如果你用3個飲料空瓶就可以換取一瓶飲料飲用,假設現(xiàn)在你有10個空瓶,你能喝到幾瓶飲料?
備選項:A:三瓶B:四瓶C:五瓶
解答:選擇A的人,你是一個老實人,在你身上幾乎沒有“財商”,因為你只會做計算題;選擇B的人,你是一個聰明人,你知道把喝過的飲料瓶也算上,“財商”指數(shù)50%,適合作一些穩(wěn)當?shù)耐顿Y,成功關鍵在于政策;選擇C的人,你是一個“高財商”者。你會用“借雞下蛋”的手段向飲料換取處借一瓶飲料,你會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適合任何投資。
[相關鏈接]
如何提高你的“財商”?
學會理財
記賬。正確的記賬方法是學會理財?shù)牡谝徊剑宄兰彝ナ杖腴_支流向是掌握理財?shù)牡谝魂P。
列出開支計劃。列舉出當月的基礎開支,如水、電、燃氣、通訊等費用;列出當月生活費用開支(伙食費);再留少部分其他開支。
信封開支。拿出3個信封,第一個信封是基礎開支,不到用時堅決不動這份錢;第二個信封是其他開支,視情況動用;剩下一個信封就是每天的生活費了,每天只用當天的,用不完可留到第二天用,超支的話就從第二天扣除。
定期儲蓄。對于工薪家庭來說,錢放在銀行里最有保障。儲蓄分為兩部分,20%用于活期,80%用于定期,這樣可以制止花錢的沖動。
正確投資
存錢。當存款達到一定程度時,存款就成為了投資的最初資金。有了這筆資金,才可以建立自己的致富事業(yè)。千萬別像個案一中的林先生那樣,辛苦一輩子不知道錢到哪里去了。
借錢。這里的借錢并不是指向某人或銀行借取一定金額的錢,而是指在有了具體的投資方向后,就要善于利用外界的資源,學會借一個飲料瓶子的方法,“取世間萬物為我所用”。
滾錢。滾錢的過程就是讓資金在流動中增值,財富在滾動中積累,像個案二中的汪先生那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正視風險。避開風險當然可以,但風險總是與財富同在的。自古“富貴險中求”,要學會險中求財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收集廣泛的信息資源、掌握可靠的政策方向,乘著風險的翅膀順風而上才會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