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2004年7月22日
由于撰寫了關于物理學的大眾讀物,并且極度暢銷,霍金博士早已名聲大噪。他似乎有一種訣竅,善于向非科學界人士描述關于宇宙和時空早期情形的心理圖景。更重要的是,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論。他也造成了這個領域最大的矛盾——近期,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20世紀70年代中期,霍金博士說,黑洞吞噬的信息永遠不可能恢復。每當天體坍縮,就會產生強烈的重力場,包括光在內的任何物質都被吸收,難以逃脫,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洞”。
但問題是,這一理論與描述宇宙中基本粒子運動的量子理論產生了矛盾。根據(jù)量子理論,任何過程都能夠按照相反的方向進行,因此任何開始時的狀況,理論上都能夠根據(jù)最終的產物推斷出來。這就意味著,一個黑洞必然以某種方式儲存著被它所吞噬的物質的信息。換句話說,進去的,必然會以某種形式出來。
因此,霍金博士的模型并不是完整的故事,這一點大多數(shù)物理學家都知道,包括霍金。他提出一個可能,在黑洞死后,其中的信息可能會被引導到一個類似的宇宙。但它們很難令人信服,所以悖論始終存在。
一些科學家,包括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普瑞斯奇堅信,霍金錯了。普瑞斯奇曾和霍金打賭說,失去的信息有可能恢復,這一點,正是霍金現(xiàn)在所主張的。
7月21日,他在第17屆廣義相對論與萬有引力國際會議上公布了這一觀點。他使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的語言,揭示了和前期不同的發(fā)現(xiàn)。他說,黑洞從來都沒有形成一個絕對的視界,比如說,一個疆界,所有東西都無所遁形。
霍金的新觀點指出,在宇宙中并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黑洞,在那里只有這樣一片區(qū)域,物質可以慢慢地逃逸,但這要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信息最終能回到我們的宇宙,而不是去相似的宇宙。當信息回來,雖已遭到毀壞,但卻調和了原有的悖論。
這些年來,黑洞理論給科幻小說提供了奇妙的素材。宣布新發(fā)現(xiàn)的時候,霍金說:“我非常抱歉令科幻迷們失望了,如果信息能被保存,我們就沒有可能利用黑洞去其他的宇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