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頭兒,養(yǎng)了個聰明伶俐的兒子,他很想讓兒子讀書,將來好有個出頭之日。可是家里窮,供不起兒子。沒辦法,他就想去偷。
但是他又想:如果白天偷東西,叫人抓住太丟人,不如夜晚去挖墻打洞。挖墻打洞也有危險,腦瓜鉆進去叫人發(fā)現(xiàn)了,咔嚓一刀,豈不丟了命?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先做個木頭人頭,墻洞挖好后,先把木頭人腦殼伸進去試試,沒有人發(fā)現(xiàn),就放心大膽去偷。萬一叫人發(fā)現(xiàn)了,一刀下來,砍的也是木頭腦瓜,自己趕快跑掉,也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
主意打好后,當天就做了一個木頭人頭,到了晚上,就去偷鄰近一戶有錢人家。
該他倒霉,他挖墻打洞的時候,里面人就發(fā)現(xiàn)了。等他把木頭人腦殼伸進去,里面咔嚓就是一刀。
老頭兒出師不利,扔下人頭轉身就跑,可是他再也沒有臉面回家了,就在外面流浪討飯。
一晃過了好多年。老頭兒離家久了,不免想家,就討著飯回家了。走到自己家門不遠,發(fā)現(xiàn)好多人提著花紅火炮,到他家賀喜。一問,才知道兒子上京趕考,中了狀元。
原來,自從他出走后,兒子發(fā)奮讀書,立志要洗刷父親的恥辱,而今果然出息了。
老頭兒聽說兒子中了狀元心里高興,本想回家認兒子,可是一看自己一身破衣爛衫,哪有臉面進門?只好仍然裝過路要飯的,到自家門前要飯。
老頭兒不要殘湯剩飯,專要紙墨筆硯。家人覺得奇怪,就去回稟狀元。狀元說:“要紙墨筆硯,就給他嘛,看他要做個啥!”
家人把紙墨筆硯交給老頭,老頭鋪開紙寫了四句詩:
曾記當年學過偷,一刀砍斷木人頭。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寫完詩,轉身走了。
家人把詩交給狀元,狀元又把詩交給母親。老夫人一看大驚,說:“兒啊,這不是你父親回來了嗎?你還不趕快派人去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