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shè),你與一個男人相遇并愛上了他,這樣的情形通常有三種,你愿意選擇哪一種?
A. 在他一無所有之時遇到他,動用自己的力量(金錢、社會地位、家族力量等)去提攜他。
B. 在他的事業(yè)初創(chuàng)期遇到他,與他共同打拼。
C. 在他功成名就之后遇到他,坐享其成。
現(xiàn)在就有這么一道選擇題放在你的面前,你將如何選擇?你是愿意在他一無所有之時提攜他,讓他終其一生對你感恩戴德;還是與他相濡以沫共同創(chuàng)業(yè),在漫長的歲月中磨粗你的雙手;還是在他最風(fēng)光的時候遇見他,坐享他打拼出來的天下?
選擇一個男人,就是選擇一種人生;選擇一個男人的不同人生階段,也等于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甲說:我自然是想當(dāng)少奶奶,想坐享其成,但也得有人愿意娶我呀。
乙說:我愿意與他共同打拼,他成功的歷史中怎可以沒有我?
丙說:我有錢,什么都不缺,我可以提攜他,但要投資也得找準(zhǔn)潛力股才行。
說的都是心里話。
坐享其成當(dāng)然舒服安逸,誰不想?可惜嫁給有錢人的機會并不多。如果你是才不驚人貌不出眾的尋常女子,機會更少。
共同打拼是一種比較實際的態(tài)度,但除了極少數(shù)天賦奇跡的寵兒,成功對大眾而言絕對是一個漫長的磨人的過程。許多年后你和他確實成功了,那時你身邊男人容顏依舊,滄桑只不過為他增添了成功者的魅力,而你呢?你的臉經(jīng)了風(fēng)霜,你的手粗糙無比,你看上去像他的保姆或大姐。到那時你又該如何?你能自信到認(rèn)為自己仍是他心中初遇時那朵帶著朝露的玫瑰?
最具主動性、最女權(quán)的選擇,是“我去提攜他”。這樣的女性,在我們的身邊也不算少數(shù):有錢、有地位、有社會關(guān)系、有強大的家族背景,要提攜一個年輕的有潛力的男子,簡直易如反掌。問題在于,愿意被女人提攜的男人很多,但男人畢竟是男人,有誰會愿意一輩子屈服在女人的羽翼之下?到頭來,就算他離開你,傷你的心,他仍可以理由鑿鑿。
這么說一點沒有維護男權(quán)的意思,只是想提醒大家:一旦做出了選擇,就沒得抱怨。
其實,真正忘恩負(fù)義的人是很少的。被人提攜而發(fā)達的男子,相信他們終生會記得“這個女人曾有恩于我”。就算他辜負(fù)你,他心中也一刻不曾忘記。他背叛,他辜負(fù),無非是因為他受的恩太重,他這一生還不起——提攜二字,字字千鈞,有時竟重得如同屈辱。不相信的人盡可以放眼一看,名人姐弟戀多無善終,身份懸殊的戀情亦是如此,除非身份低的一個肯終生低頭伏小。受恩于人,自然要看別人的臉色做人。然而有血性的男子,怎么可能。對女人的愛惜與呵護是一回事,長期忍氣吞聲又是一回事。自立之心人人皆有,只不過在這種男人身上,這顆心沉默隱忍了多年而已。
施恩者向來比受恩者更有尊嚴(yán)。只要不是天生懶骨頭,誰都想做前者,享受感激與尊榮。
在這個問題上,女性作家通常是領(lǐng)悟得最早的。李碧華就給過這樣的警告:“女人千萬不要提攜男人,最好等他奮斗得差不多了,才去愛他……”
有些調(diào)侃,卻是真話。這是聰明人的智慧,亦是咒語。哪個女人能破得了它,那是她命好,再就是她會做,除此之外什么也說明不了。
而女人的問題在于她總是將“我對你有恩”掛在口邊,就算不掛在口邊也時刻掛在心里,一心想要這男人當(dāng)牛做馬,一個“不”字都不可以說。試問誰能忍受?正如普通人家的女子嫁入豪門,如果老公天天對著她說“若不是我娶了你,你還不是像灰姑娘一樣在廚房里撿豆子”,哪個女人又受得了這樣的損辱?
且不說提攜,就算一對普通夫妻。家境稍好的一方若是不斷地提醒另一方“我家就是比你家強”,時間一長,絕對引起家變。
所以,身份地位和經(jīng)濟力量懸殊的戀情,不是不可以有,只是要記住愛的基礎(chǔ)是平等。
有趣的是,用這道題詢問了幾名男性,結(jié)果如下:愿意讓女人坐享其成的一人,愿意與女人一同打拼的兩人,愿意被女人提攜的三人。于是有人搖頭無奈道:現(xiàn)在的男人,是越來越不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