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舉辦“公投”,就是挑起族群意識,激化省籍情結(jié),利用臺灣人民想當家作主的美好愿望,為自己謀取私利。
自從臺灣的領導人選舉開戰(zhàn)以來,“公投”就似乎成為以民進黨為核心的泛綠陣營的撒手锏,于是“公投”和選舉硬性地被捆綁在一起。
一般說來,公投的理論基礎是主權(quán)在民的思想,是民主的具體體現(xiàn)。民進黨就借用了這種觀念,在黨綱中明確把“公投”當作是獨立建國的途徑,具有極強的欺騙性。實際上,民進黨舉辦“公投”,就是挑起族群意識,激化省籍情結(jié),利用臺灣人民想當家作主的美好愿望,為自己謀取私利。正是由于民進黨把“公投”與“民主”劃上了等號,“公投”這張牌就特別有威力?!肮丁碧岢龊螅旧蠜]有遇到挑戰(zhàn),連泛藍陣營也不得不改變反對公投的一貫立場,轉(zhuǎn)而支持公投立法,承認了公投的合法性。
有些學者過于關注“公投”的法理,認為它將為今后的公投提供法律依據(jù),因而過分夸大了其危害性,引起了人們的恐懼。其實,“320公投”對民進黨的加分足有限的,對其長程利益,則可能是有害的。
首先,要清楚以民進黨為核心的“臺獨”勢力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執(zhí)意搞“公投”。“臺獨”勢力掌權(quán)4年了,在經(jīng)濟建設方而毫無建樹,導致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他們手中的王牌只此一張。泛綠陣營孤注一擲地要搞公投,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呢?按照陳水扁的說法,“3·20公投”的目的是要凸顯以下幾方面的意義其一為“歷史意義”,強調(diào)“3·20公投”是臺灣第—次,是為公投的制度化打基礎;其二為“民主意義”,在“民主參與”的幌子下,把民粹主義引入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為“臺獨”勢力左右未來的決策提供便利;其三為“和平意義”,表明臺灣只想用和平方式來處理重大問題。
問題是,“3·20公投”能夠?qū)崿F(xiàn)上述目標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仔細分析和考察這次公投的內(nèi)容以及其可行性。
陳水扁“3·20公投”煞費苦心準備的議題包括兩個題目。第一個是“強化國防公投”,提醒臺灣民眾面對中國大陸的導彈威脅,從而達到強化反導彈能力;第二個是“對等談判公投”,表達臺灣人民對兩岸恢復談判的期望。從內(nèi)容上看,民進黨已經(jīng)從其原先的既定立場后退了;從措詞上看,公開對抗和挑釁大陸的色彩也淡化了。并且,這兩個題目顯然是在明知故問,沒有公投的價值。
陳水扁精心策劃的“公投”怎么會變成為這么個不倫不類的東西呢?其原因就在于來自北京和美國方面的壓力。近幾個月來,北京不斷向美國施加壓力,希望美國迫使臺灣當局停止搞公投。由于大陸在美國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上給予了合作,美國在臺灣公投問題上給予回報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防止公投破壞臺?,F(xiàn)狀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多次公開質(zhì)疑臺灣當局搞公投的意圖和必要性。臺灣當局看美國人的臉色,美國人看;比京的臉色,只要中美兩國關系像現(xiàn)在這樣保持著“最好水平”,泛綠陣營即便贏了選舉也很難實現(xiàn)其“臺獨”目標。
所以,陳水扁執(zhí)意辦公投,其近期目標只能是為了撈選票。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選民領了公投票,對公投的兩個無需證明的議題投了贊成票,就可能在心理上產(chǎn)生把公投票與候選人連結(jié)起來的“溢出效果”,把贊成公投議題的人轉(zhuǎn)變成為支持促成公投的人。因此,陳水扁和他的選舉智囊團大力推銷“公投”,他甚至向臺灣選民說:“選舉可以不選阿扁,但一定要參加公投?!?/p>
目前,臺灣內(nèi)部各種勢力特別是泛藍陣營,對于“公投”提出了異議。臺北市“市長”馬英九明確表示反對搞“3·20公投”,認為它是非法的?!傲⒎ㄔ鹤h長”王金平認為,把“公投”與大選綁在—起,勢必引起大選開票拖延,極有可能導致社會動亂。一些社會名流如趙少康、陳文茜等都質(zhì)疑“公投”的必要性,認為這完全是浪費公帑。泛藍陣營正在發(fā)動民眾拒領“公投”票的運動,得到了不少選民的響應。在這種情況下,“公投”能否搞成亦末可知(參加投票的人數(shù)須超過法定投票總?cè)藬?shù)的一半)。
對于“3·20公投”的上述種種弊端和不確定性,臺灣的一些有識之士早已洞察。臺灣《中國時報》在一篇星期專論中指出了“3·20公投”可能造成的影響:“第一,它直接影響了選舉的公平和利公正,也就等于沖撞了民主競賽最低限度的價值共識。第—二,它平白折損了臺灣抗衡中國大陸政治脅迫的最后一張政治王牌,也就是將許多民進黨前輩心目中不到必要時絕不輕易動用的民主尚方寶劍,當做短線操作的工具來消耗。第三,它動搖了美國國會兩黨資深議員對臺灣民主進程毫無保留的支持,也就等于沖撞了臺灣在美國政治體系內(nèi)最重要、最可靠的政治后盾?!薄?20公投”將折損民進黨的長程利益,上述分析可謂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