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亞特蘭大。父親致力于消除種族隔閡,這對馬丁·路德·金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在賓夕法尼亞克隆澤神學院上學時,他知道了圣雄甘地,了解到甘地通過“非暴力革命”的斗爭將印度人民從英國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同時,馬丁·路德·金也受到亨利·戴衛(wèi)·梭羅“非暴力革命”的鼓舞。
1948年獲得學士學位后,馬丁·路德·金又在賓夕法尼亞州克羅澤神學院繼續(xù)學習,作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他獲得了普萊福克獎勵和J路易斯·克羅澤獎學金。馬丁·路德·金在1953年完成了博士學位聽需的功課,兩年后完成了畢業(yè)論文,并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像他父親一樣接受了牧師的工作。他被稱為“金博士”。馬丁·路德·金1955年開始參與民權(quán)運動,其原因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美國黑人裁逢,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未給一名白人乘車者讓座而被捕。
馬丁·路德·金和其他美國黑人社區(qū)的領袖們要求該市的美國黑人居民步行和自己駕車來抵制汽車公司。美國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馬州和地方法令規(guī)定的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是違法的,從而結(jié)束了這次持續(xù)了381天的抵制。馬丁·路德·金通過這次成功的抵制行動表明,非暴力的群眾斗爭能夠改變現(xiàn)狀。作為一個民族英雄和對民權(quán)運動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在1957年聯(lián)合起數(shù)名黑人領袖,為后來的南部基督教領導人會議(SCLC)組織奠定了基礎。馬丁·路德·金被選為該組織的主席,并且瞅開始組織其他社團一同起來抵制種族歧視。1964年,他被《時代》雜志評為1963年度人物。1964年他獲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去幫助正在罷工的清潔工們。4月3日他發(fā)表了他的最后一個演講。次日,即1968年4月4日,當離開汽車旅館時,馬丁·路德·金博士遇刺身亡。
(配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