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外活動是指在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之外,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各種課外的語文活動,它既不包括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也不包括課外補課和選修課。它有相對的獨立性,帶領學生走向課外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課外語文活動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膚淺的嘗試,諸如:
一、開展課前五分鐘講故事訓練
1.精彩的片段講解。讓學生提前準備課外閱讀的精彩故事片段,然后在課前背誦朗讀。這些片段可分為:景物描寫片段、人物描寫片段、童話故事精粹、兒歌欣賞等幾個系列。同時,可在朗誦學習佳作的基礎上,進行模仿的口頭習作訓練,為今后的作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階段重在激發(fā)學生對語言美的感受,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更可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2.成語故事集錦。針對學生喜愛讀古代成語故事的特點,設計講讀內(nèi)容,旨在督促學生多閱讀青少年讀物,收集素材,關心現(xiàn)實生活,以古代優(yōu)秀的成語故事來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集腋成裘,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積淀,為今后的寫作錦上添花。同時,也可以從成語故事中領悟人生哲理,從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3.命題口頭編故事。通過上面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已具備了即興口頭講故事的基礎,此時就可由老師或?qū)W生命題,進行口頭即興講故事訓練,然后由老師或?qū)W生進行點評。這樣可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二、組建文學社,創(chuàng)辦校園文學刊物
學生語文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很多,除書法、朗誦、講故事等活動外,如經(jīng)濟、精力上允許,高年級還可創(chuàng)立文學社團。由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學組建文學社,社長、責編、美編、校對、宣傳、制版等根據(jù)學生的特長而定,各司其職,定期出版刊物。首先,社內(nèi)成員開選題論證會,確定下一期刊物的主題,在全校發(fā)出 “啟事”,征集稿件,然后選擇合適的文章進行組稿,教師一定要把握住刊物的思想方向,文稿的思想內(nèi)容要積極向上,適合中學生閱讀。經(jīng)過編輯加工后,制版、印刷、裝訂,分發(fā)到各個班級,成為校園固定的宣傳刊物,成為展示校園青春文明的陣地。教師在活動中只起指導作用。這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文學興趣,同時,也可發(fā)展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三、讓學生接觸社會,在實踐中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既然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那么,我們教語文的目的便是利用這一工具為社會服務。知識經(jīng)濟社會是一個高速、高質(zhì)、高效的社會,對人的實踐應用要求很高,如果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自如地運用到社會中去,那么,學得再多也只是一種浪費。因此,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把語文課外活動按以下形式劃分:群。眾性語文課外活動;組團性語文課外活動,主要指一些專門的小組或社團;個人語文課外活動。
我在近幾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感覺到訪問課外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又有利于學生運用能力的提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第一并不代表什么,最主要的是要有興趣。同樣,學生也只有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在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在于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活化課堂所學知識,并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近年來,我在抓緊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了上述的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發(fā)表習作提供了一方樂土,也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展示自我風采的大舞臺。
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因此我們要變小課堂為大課堂,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外活動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創(chuàng)新才能,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84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