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川交界處白龍江畔的郎木寺,是甘肅省會蘭州去四川九寨溝旅游線路上的一處著名藏傳佛寺。這里群山環(huán)抱,景色綺麗,既有殿堂宏偉,白塔高聳,經(jīng)廊遍布,法號悠悠的佛國氛圍,又可見雪嶺摩天,峭峰縱峙,森林茂密,溪泉奔涌的自然風(fēng)光。
其實,郎木寺并不僅僅只是一座寺院,而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以寺為名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在游人眼里,也還包括與之毗鄰的屬于四川省若爾蓋地區(qū)的格爾底寺的一方屬地。兩寺各有歸屬,遙相呼應(yīng),據(jù)說取名意義也基本相同,只不過譯音有別而已?!袄赡尽辈卣Z“仙女”之意,“格爾底”亦與之有關(guān),都源于這兒一山洞中有酷似玉女之石和禪林深處有一名為“德合倉”的虎穴,由“虎穴中的仙女”而演繹出的一段浸透著濃厚宗教意味的古老傳說。
然而,最具吸引力的卻是每年以正月十三曬佛大法會為主的盛典。四鄰八鄉(xiāng),百里之外的藏胞信眾們紛紛動身趕赴這里。一時間車水馬龍,摩肩接踵,使這個方圓十幾里的小鎮(zhèn)熱鬧非凡。來自周邊省市和北京、上海、福建、廣東以及港澳、歐美等地的上百名攝影采風(fēng)者們也云集于此,成為朝圣者隊伍里的另類。
看看暮色中灰白的雪山,踏著冰凍溜滑的江邊小路,影友們最擔(dān)心的是天氣。房東卻笑道:“你們放心,哪怕是今晚下大雪,明天也會出太陽?!?說來也怪,據(jù)說自他們記事起,這一天就從來沒陰過,年年如此。頂著刺骨的寒風(fēng),抬頭仰望陰云四伏還不時飄落雪花的天空,我們趕緊回房上炕,圍著被子等天亮,暗暗祈禱明天日出,好給佛爺照個光輝形象。
天亮前,虔誠的信徒們還在酣睡,各地的影友們便都扛著設(shè)備背著包,三三兩兩摸黑而出,往白天踩好的點上跑,生怕好位置讓別人搶占。大家在晨風(fēng)里搓手跺腳,終于等來了東方的魚肚白,真是一個晴天??上У氖菨u漸發(fā)紅的天上卻不見一朵云彩,那太陽鮮紅透亮一絲不掛,如圓球一樣從東邊的山崖豁口彈出。頓時,近處的郎木寺便被鍍上了一層金光,那高高的尼泊爾式佛塔更顯金碧輝煌。在晨曦霧靄中,藏漢結(jié)合的殿脊飛檐和佛塔寶頂都金光閃爍,十分奪目。遠處格爾底寺的白塔正沐浴在霞光里,在巍巍雪山藍灰色背影映襯下,如金雕玉琢,肅穆圣潔。尤其是那一縷從山腳下蒸騰而起的白霧漸漸濃郁,使塔寺樓閣如浮海上,大有濟航渡船之感。這時,法號聲聲,低沉悠遠,人影憧憧,煙霧朦朧,真是宛若仙境了。
上山坡曬佛臺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個衣著華麗,好像是參加藏族服飾表演似的,讓人眼花繚亂。約莫到了9點多鐘,在兩隊手持經(jīng)幡傘蓋和各種法器旌旗以及鼓鈸螺號的儀仗樂隊導(dǎo)引下,頭戴黃色宗喀巴高冠,身披玫瑰紅僧袍的大喇嘛們走出寺門。身后幾十個健壯的青年喇嘛抬著20多米長一抱粗的佛像畫卷緩緩而來。人們蜂擁上前,爭相幫抬扶持,以表恭敬虔誠。在威嚴的大法官指揮下,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長長的畫軸輕輕旋轉(zhuǎn)著,用錦緞貼繡繪制的巨大佛像慢慢在山坡的支架上打開,但是卻被一條條的五色彩綾遮蓋著,只有舉行特定儀式后才會揭去面紗,暢見天日,得以沐浴陽光。
這時,明凈的藍天升起朵朵白云,艷陽高照,佛祖終于露面,法相莊嚴,燦然含笑。霎時間山崗生輝,信眾們跪倒一片,匍匐上前,爭著用頭去碰畫軸,以求消災(zāi)祛難,賜福人間。這時萬頭攢動,人如潮涌,秩序大亂。只見兩名威嚴的執(zhí)棒喇嘛,一手拄棒,一手揮鞭,穿行在人海里,很快就把人群分為兩隊。人們相扶相攜,排成長長的隊列,各據(jù)一端,依次俯首觸碰佛像軸頭,并獻上哈達等,接受高僧摩頂,滿意而退。這時,在法號鼓鈸聲里,12名身穿錦衣繡袍,披戴纓絡(luò)珠釧,寶冠玉帶猶如仙女的青年僧人在佛像前的空地上,圍繞著擺放獻物的祭臺開始作法事起舞表演以禮佛,圍觀者或跪或坐或立,個個謙敬恭順。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慶典后,佛像即被卷起,僧眾們依來時隊列回寺。人群再一次掀起高潮,在大家的簇擁下,佛像又成了爭相抬送的熱點。
對面格爾底寺和這邊一樣,曬佛活動也同時結(jié)束。兩邊都是佛,也不知先看哪一個。殿堂寺院各有千秋,藏胞男女老少各有特點。遠道而來的影友們個個風(fēng)風(fēng)火火,跑得大汗淋漓。曬佛結(jié)束,散去的人群或進寺轉(zhuǎn)經(jīng),或去朝山拜水后才返回。同道們又圍追堵截,跟蹤采訪。而我則徜徉于附近的山林,想探詢宗教神圣氛圍中的自然神韻和在暖洋洋的陽光下那種隆冬的靜謐愜意。聽到幾個藏族朋友呼喚,我便和他們躺在山坡上攀談起來。我稱贊他們信仰的虔誠執(zhí)著和家鄉(xiāng)的清靜美好,他們也對我們不辭辛苦來這里攝影采風(fēng)表示好奇和理解。在互相關(guān)照之間,忽然就覺得我們其實都是朝圣者,而我們心中的佛不就是自然之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