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凍春
往google搜索里打入“雇兇殺人”關鍵詞進行搜索,所得到的搜索結果是9960項,其中第一項便是“億萬富翁雇兇殺人被捕曾為北京建昊集團董事長”。
據3月24日的《北京青年報》報道,2003年11月38歲的袁寶璟作為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帶走。袁寶璟曾有過“商業(yè)奇才”的美稱,1996年其資產就達到了30多個億。當年由于在成都的期貨生意受挫袁寶璟就玩過一次雇兇殺人的游戲,而這一次雇兇殺人只不過是上一次的延續(xù),因為這次袁寶璟要殺掉的正是上次所雇傭的“殺手”,以殺人滅口。
袁寶璟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他不可能不知道殺人是國法里的頭宗罪,是要冒“掉腦袋”的風險,但袁寶璟仍然選擇鋌而走險,其原因只是因為不能忍受對方向自己勒索錢財。
袁寶璟到底被勒索了多少錢財,相信不會比他“雇兇”的費用高出很多,但袁寶璟寧愿花錢殺掉對方,也不愿意接受對方的要求,或者訴諸法律。正體現了這一類人的膨脹心理:“我是社會精英,我要超脫法律和秩序”。
“雇兇”首先所體現的是一種非法雇傭關系,它一般需要很大的成本。從這幾年不斷增加的雇兇殺人案中,雇主非貴即富,都是一些所謂的社會成功人士。他們想建立起一套自己充當裁判的游戲規(guī)則,不服從規(guī)則者只有出局。
當富人與貴人遇到糾紛便采用雇兇殺人的方法來擺平時,殺人便成了他們的一種極端選擇,它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混亂和無序,同時也體現出一些精英真實人性的一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