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學衡派和新文化派的錯位論爭

        2004-04-29 00:44:03蔣書麗
        人文雜志 2004年6期
        關鍵詞:西學儒學

        蔣書麗

        內(nèi)容提要學衡派是新文化運動遭遇到的一個重要反對者。二者之所以產(chǎn)生如此分歧是因為他們對傳統(tǒng)和新文化(西洋文化)的解讀不同所致。學衡派強調(diào)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擊的是儒家的“禮”;新文化派選取的“新文化”是西洋晚近的文化,而學衡派看重的是西洋文化的源頭———古希臘文化。這種不同的對傳統(tǒng)和文化的取向造成了他們之間的錯位論爭。與其說他們是敵對的,不如說他們是互補的,因此對當年的那一場論爭很有重新認識和評價的必要。

        關鍵詞學衡派 新文化派 儒學 西學

        〔中圖分類號〕B261;B25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6-0036-06

        眾所周知,學衡派是新文化派所遭遇的最大論敵。兩個有不同文化主張的陣營在上個世紀初期的對立,構(gòu)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構(gòu)過程中一道獨特的景觀,并留下了頗耐人尋味的余韻。當站在又一個世紀的起點回頭凝望時,卻發(fā)現(xiàn)當初那尖銳激烈的論證背后原來更多地是自說自話,很難說構(gòu)成了一種針鋒相對的對壘,而是發(fā)生了嚴重的錯位。這種錯位,并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的,即學衡派要晚幾年登場,以及以南京的東南大學為據(jù)點,而是指在他們的具體主張上。即便是文學的新舊和文言白話之爭,也沒有形成你來我往的局面,更不用說對傳統(tǒng)的不同解讀,以及對建設現(xiàn)代社會的不同預設。而構(gòu)成他們錯位的文化層面的,也主要表現(xiàn)在這兩個方面。

        不同面孔的儒學

        學衡派與新文化派發(fā)生嚴重分歧的,首先是 對儒學傳統(tǒng)的解讀。學衡派的主將吳宓在文革時期是公開反對批孔的三個知識分子之一,因發(fā)出“寧殺頭,不批孔”而被戴上了現(xiàn)行反革命的帽子,這是少見的硬骨頭。事實上,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打倒孔家店”的聲浪中,吳宓也曾表達過相同的意思,“本于我之智慧思考、我堅信孔子之學說。故今雖舉世皆侮孔謾孔,雖以白刃手槍加于我身,我仍尊孔信孔?!?①吳宓《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見《會通派如是說—吳宓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110頁。如此鏗鏘有力的話語并非憑空而出,而是針對新文化運動中掀起的一股批孔狂潮。

        新文化運動中的批孔風潮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針對復古派的定孔子學說為國教并寫入憲法的行為而起的,尤其是在尊孔之后的張勛復辟,使新文化派看到了儒家學說與皇權(quán)專制思想之間的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于是在他們堅決反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孔教是最突出的一條。因此說,新文化運動的反孔運動實則是由保守主義的復古尊孔所反激而來,同樣的,吳宓的尊孔信孔則從新文化派的批孔廢孔而來,激進和保守就這樣形成了一個互相批評的怪圈。

        吳宓高舉孔子這面大旗,是有他對儒學的理解作為依托的。在吳宓看來,孔子是處在中國文化的最核心位置的,其精神和價值具有永久的不可替代性。他認為孔子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孔子之本身。其人之學問道德事功,具見載籍,不煩引述??鬃訛橹袊幕行?,其前數(shù)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后數(shù)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此人所共知,所共許者也。(二)孔子者中國道德理想之所寓,人格標準之所托。不特一人一家之連命,即一國之盛衰,一民族之興亡,世界文化之進退,靡不以道德之升降,大多數(shù)人人格之高低,為之樞機。因果昭然。中西前史,可為例證。今欲救國救世,根本之法,仍不外乎是?!?① 既然吳宓將孔教看作是具有救國救世功能的根本大法,可見孔子在其心中的地位何其神圣。對于吳宓來說,孔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還是維系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根本。

        孔教在吳宓心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價值,是因為在他看來,孔子確定了人性具有二元性,并“揭橥執(zhí)兩用中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為諸種德行之本,而以(1)克己復禮(2)行忠?。?)守中庸為實行道德之方法。” ② 孔子學說在符合“全”、“通”、“宜”的標準,因此具有顛撲不破的永久魅力。而孔教的宗旨方法,則“惟在仁字上做功夫,即發(fā)揮生人固有之本善,使能盡其人之‘人性'。而人格以立,道德以成?!彼^的仁,則是人性,是人道的特征??鬃又宰钪匦ⅲ瑒t是為了發(fā)達仁心,確立人性。

        吳宓將孔子學說作為自己的人生向?qū)?,并完全納入到自己的人生觀里。吳宓在《我的人生觀》里,就將孔子的實行道德的三種方式當作了自己的信條。他把“克己復禮”理解為:“克己”是以理制欲,因此是實踐道德的第一步;而“復禮”者,是“就一己此時之身份地位,而為其所當為者是也”。儒家學說的另一個重要概念“禮”也獲得了吳宓的另一種闡釋,即“適宜之謂,乃精神上行事做人之標準而非形式上步履飲食之規(guī)矩也。 此等繁文縟節(jié)之屬于形式者,可名儀注?!笨偠灾?,“克己復禮”,就是“去人性中本來之惡,存人性中本來之善。合而用之,則可使人性企于完善?!敝劣谡f“行忠恕”,是“盡心之為忠,有容之為恕。忠以律己,恕以待人。忠恕者,嚴于律己而寬于責人之謂也?!倍笆刂杏埂保恰坝泄?jié)制之謂也,求適當之謂也。不趨極,不務奇詭之謂也。過與不及,皆不足為中庸?!手杏拐?,實吾人立身行事,最簡單、最明顯、最安穩(wěn)、最通達周備之規(guī)訓也?!?③

        而在新文化派人的眼里,儒家學說表現(xiàn)的是另外一副面孔。與吳宓的把“仁”當作儒學的根本宗旨不同,新文化派認為,孔教的精華是禮教,而禮教是帝制中國倫理政治的根本,因此解決這一倫理問題才是關鍵,而其他問題不過是枝葉而已。而以三綱為代表的儒家禮教,是憲制、共和的最大阻力,所以陳獨秀把倫理的覺悟看作是“吾人最后的覺悟”。而儒家的禮是什么呢?“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笨傊?,禮是“尊卑貴賤之所由分,即三綱之說之所由起也。”在陳獨秀的眼里,儒家的禮教正是封建帝國森嚴等級的肇始者,而這種等級觀念和人權(quán)平等之說顯然是格格不入的,“所謂名教所謂禮教,皆以擁護此別尊卑明貴賤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獨立之說為大原,與階級制度極端相反,此東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嶺也?!w共和立憲制,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與綱常階級制為絕對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 ④ 一種決絕的廢除的態(tài)度指向了二千年來的儒家學說,新文化者所感受到的是革命的痛快,而以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為使命的吳宓等人所感受到的則是深深的創(chuàng)痛。

        注釋 ①②③④陳獨秀《吾人最后的覺悟》,《青年雜志》一卷六號。吳宓《我的人生觀》,見《學衡》第十六期。同上,112頁。同上,111頁。

        一個看到了儒家的仁,一個看到了儒家的禮;一個要誓死維護,一個要堅決廢除;新舊兩個營壘之間的交鋒就這樣發(fā)生錯位。事實上,陳獨秀所看到的禮,和吳宓所看到的仁,從來就是儒家文化所賴以支撐和傳承的不可偏廢的兩個部分,二者之間構(gòu)成了具有內(nèi)在緊張的體用關系,禮所代表的宗法倫理是仁所代表的德性原則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即禮以仁為體,仁以禮為用,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然而仁的人文色彩被禮的宗法教條逐漸地禁錮和摧折,到了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已達到了極點,以“和為貴”的“禮之用”變成了“吃人的禮教”,最先發(fā)表在《新青年》上的魯迅的《狂人日記》成了這“吃人禮教”的最好的注腳和詮釋。面對同樣一個文化傳統(tǒng),對于從小因家庭落敗而飽受世態(tài)炎涼的魯迅,和對于從小就衣食無憂的吳宓來說,自然呈現(xiàn)出的是兩副不同的面孔,由此也就決定了他們看到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側(cè)面。

        無論仁所代表的是“仁者愛人”,還是“克己復禮”,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所面對的始終是生命個體,是個人的道德自我完善;而禮所體現(xiàn)的“尊卑貴賤”和“君臣上下長幼”的等級觀念則針對的是人的社會關系,宗法家族倫理和封建皇權(quán)專制最充分地實現(xiàn)了禮的信條,也因此“天理”滅了“人欲”,個人被完全納入到家族倫理和臣民倫理的等級序列中。當人格獨立、權(quán)利平等的西潮涌進,首當其沖的就必然是要顛覆這禮教綱常所罩在個人頭上的父權(quán)的、皇權(quán)的倫理之網(wǎng)。個人從宗法家族的依附性關系中解放出來,標志著現(xiàn)代化的真正開始。新文化派一代知識分子所掀起的倫理革命,徹底割斷了維系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具有強大整合功能的儒學被現(xiàn)代性從它的核心堡壘———倫理層面所突破,從而進入了全面的文化轉(zhuǎn)型過程中,這種突破,即是余英時所謂的“超越的突破” ① 。伴著西潮涌進來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成為新文化派解除儒家禮教束縛的外源性支點,借助于輿論的杠桿,終于撬動了儒學這塊磐石。

        然而,盡管啟蒙一代知識分子對儒學采取了決絕的廢除態(tài)度,但新文化派并未觸及儒學的另一個層面,即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和德性原則。相反,在他們身上,卻仍能夠體會得到儒家文化的人性光輝。在陳獨秀的愛國主義概念里,愛國

        者不是為國捐軀的烈士,而是個人在德行上的自 律———“勤儉廉潔誠信”,因此真正的救亡,“所需乎國民性質(zhì)行為之改善”,不難看出,從中不難感覺到其散發(fā)著儒家個人正心修身到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吳宓所主張的“道德救國論”實質(zhì)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中間的國家概念也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即從狹義的“朕即國家”到廣義的民族國家的轉(zhuǎn)變??梢?,啟蒙一代知識分子將救亡最終落實到了國民性和道德上。在胡適的從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論”到“社會不朽論”的轉(zhuǎn)變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儒家傳統(tǒng)中士人的角色意識。所以在以個人主義沖破宗法羅網(wǎng)的思想啟蒙運動中,新文化派并沒有忘記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所以說在人生理想層面,在啟蒙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深處,仍然有儒家的道德理想的幽靈。因此在他們對儒家文化進行猛烈抨擊的時候,是有所選擇的,他們繞過了儒家的道德理想,并承認了它具有普遍性,盡管這種承認中很有一些不以為然的意味,“若夫溫良恭儉讓信義廉恥諸德,乃為世界實踐道德家所同遵,未可自矜特異,獨標一宗也?!?② 由此就不難理解,陳獨秀的愛國主義落在改善國民性的“勤儉廉潔誠信”上面。

        注釋 ①②陳獨秀《憲法與孔教》,《新青年》二卷三號。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3頁。原文:所謂“突破”是指某一民族在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對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與歷史上的處境發(fā)生了一種系統(tǒng)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反省;通過反省,思想的形態(tài)確立了,舊傳統(tǒng)也改變了,整個文化終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更高的境地。

        沒有交接的兩塊陣地

        學衡派和新文化派的論爭錯位,除了體現(xiàn)在對儒學的仁禮的不同側(cè)重之外,在他們各自的陣地《學衡》和《新青年》上也有所體現(xiàn)。

        《學衡》創(chuàng)刊于1922年,但其主要發(fā)起人梅光迪等早在美國時就已經(jīng)醞釀,其創(chuàng)刊的最初動力也是來自于新文化派,其矛頭也直接針對新文化派,這就注定了在辦刊宗旨和發(fā)展脈絡上和新文化派的《新青年》的根本區(qū)別。更何況,當《學衡》創(chuàng)刊的時候,《新青年》幾乎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并在性質(zhì)上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

        《學衡》在創(chuàng)刊之初不僅以“雜志簡章”的形式闡明了自己宗旨,即“論究學術(shù),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無偏無黨,不激不隨?!?,而且更是非常詳盡地說明了自己的“體裁及辦法”,無論是在它的簡章中,還是在它的“體裁及辦法”里,都不難感覺出對新文化派的反駁,在“體裁及辦法”所體現(xiàn)出的對新文化派的針對性更明確:

        (甲)本雜志于國學,則主以切實之工夫,為精確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條析之,明其源流,著其旨要,以見吾國文化,有可與日月爭光之價值,而后來學者,得有研究之津梁,探索之正軌,不至望洋興嘆,勞而無功,或盲肆攻擊,專圖毀棄,而自以為得也。(乙)本雜志于西學,則主博及群書,深窺底奧,然后明白辨析,審慎取擇,庶使吾國學子,潛心研究,兼收并覽,不至道聽途說,呼號標榜,陷于一偏而昧于大體也。(丙)本雜志行文,則力求明暢雅潔,既不敢堆積 ↓ ,古字連篇,甘為學究,尤不敢故尚奇詭,妄矜創(chuàng)造。總期以吾國文字,表西來之思想,既達且雅,以見文字之效用,實系于作者之才力,茍能運用得宜,則吾國文字,自可適時達意,故無須更張其一定之文法,摧殘其優(yōu)美之形質(zhì)也。” 可以說,這也是《學衡》對于新文化派的一種戰(zhàn)略思想,即通過系統(tǒng)地進行國學和西學的“論究學術(shù)”而對新文化派進行質(zhì)疑和駁難。從長遠目標來看,是學術(shù)研究,從短期目標來看,是學術(shù)爭鳴。這兩個目標在《學衡》得到了一貫的堅持和貫徹,這就是體現(xiàn)在它對國學和西學的全面介紹上,吳宓作為《學衡》的主編,可以說持之不懈地堅持著自己“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的學術(shù)理想。所以,國學和西學構(gòu)成了《學衡》穩(wěn)固的兩個支點。

        由于目標明確,兩個刊物的編輯風格和欄目設計方面,《學衡》明顯要比《新青年》成熟得多,穩(wěn)定得多。從歷時的角度比較來看,借用吳宓的兩個字來說,就是《新青年》體現(xiàn)了“變”,而《學衡》體現(xiàn)了“?!?從橫向的角度上看,《新青年》缺少內(nèi)容上的整體規(guī)劃,時代色彩較濃,而《學衡》則有非常穩(wěn)定的欄目(包括通論、述學、文苑、詩苑、書評,其中前兩個欄目為介紹闡釋西學和國學的主體),內(nèi)容一貫。

        與新文化派所著重介紹現(xiàn)代的、政治經(jīng)濟的

        西學不同,吳宓等學衡派從融會貫通的角度出 發(fā),首先是從古典的、人文的古希臘思想哲學開始,因為這才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也很符合吳宓的從“中西文明之精華,而熔鑄之,貫通之”的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思路。二者之間不同的思路體現(xiàn)在各自的輿論陣地上,就是《新青年》的內(nèi)容以“新”為絕對優(yōu)勢,《學衡》則以“舊”為主體。

        因為吳宓將自己全部的信念理想都寄寓在《學衡》上面,用十年的時間慘淡經(jīng)營,想盡辦法維持《學衡》的繼續(xù)出版,所以《學衡》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吳宓的文化取向和志趣,而吳宓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就決定了《學衡》泛著古舊的氣息,但這氣息來自于古典和經(jīng)典?!秾W衡》對古希臘的哲學藝術(shù)進行了相對全面的譯介,尤其是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譯介比較完整。從第五期開始,直到第七十九期也即最后一期,柏拉圖的對話錄中的重要篇章都被譯介過來,包括他的對話錄之二的克利陀篇、之三斐都篇、之四筵話篇、之五斐德羅篇以及埃提論(即Doctrine of Ideas,埃提是Idea的音譯),由學衡派的兩個重要成員景昌極和郭斌禾共同完成。與柏拉圖平分秋色的是亞里士多德,而且主要是他的倫理學。除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兩位大家之外,《希臘之宗教》《希臘之哲學》《希臘之精神》《希臘美術(shù)之特色》《希臘之歷史》各篇可以說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希臘文化史,這幾篇文章和吳宓的《希臘對于世界將來之價值》譯自于一英國人所作的《希臘之留傳》。

        學衡派諸人雖然對“舊”情有獨鐘,但他們也并不排斥“新”,除了譯介古典之外,對于新文化派所熱衷的各種主義和所心儀的一家之言,學衡派也有所涉獵,這和新青年派的單取新思想新學說就很不一樣。在《新青年》中的熱門人物和主義,如杜威、羅素,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等,《學衡》也有涉獵,這自然有二者為論敵的原因在,但也的確反映出學衡派的博古通今的追求。除此以外,對于近現(xiàn)代歷史中體現(xiàn)了學衡派文化取向的人物及其思想,《學衡》也竭力表現(xiàn),如白璧德,就更毋庸贅言了。

        當然文學方面也不例外。吳宓除了撰述長篇的《希臘文學史》和翻譯了《世界文學史》外,更是開列了兩個長長的《西洋文學精要書目》和《西洋文學入門必讀書目》,遺憾的是,這個書單吳宓沒能堅持開到最后,但僅從開列的第一種書目中古希臘各時期就占去了156種,可見吳宓對這一時期的重視程度。特別是,盡管是從文學的角度,吳宓的書單中卻包含了歷史、哲學等書籍,其用意非常明顯,即寄希望于對西洋文學有全面的了解,而不要陷于一家一派。

        構(gòu)成《學衡》另一極的國學,內(nèi)容涵蓋面也很廣,既有發(fā)微探隱的小處落筆,也有鴻篇巨制的大處著眼。小的如各類“考、辨義、補義、說、補正”等,大的如諸子百家、佛學研究等,不一而足,其中更有皇皇史學著作如柳詒征的《中國文化史》,除了史學大家柳詒征、王國維、張蔭麟等構(gòu)成了學衡派中的國學臺柱外,更有一些年輕的史學精英加盟其中,如景昌極、繆鳳林、郭斌禾等史學新秀,特別重要的是文和史集于他們一身,充分體現(xiàn)了國學的特點。

        翻開《新青年》,展現(xiàn)在面前的則是另一番風景,具有較強的時代感,這是以進化論作為自己立論依據(jù)的新文化派的一種必然表現(xiàn)。盡管以創(chuàng)造新文化者自居,但在《新青年》中,文化的氣味是越來越淡,直到最后被政治完全沖散,這種發(fā)展路向?qū)嶋H上從一開始就隱約在其中了。

        與其說新文化派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新文化,不如說是創(chuàng)造新社會。從進化論的觀點出發(fā),新文化派的主將陳獨秀將希望寄托于“新青年”,其特點是“自主的、進步的、進取的、世界的、實利的、科學的”,他們是社會中的新鮮活潑的細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端賴于此。與學衡派的融會中西創(chuàng)造新文化思路不同,新文化派基本著眼于輸入,表現(xiàn)在《新青年》上,就是強烈的時代感,緊緊地追隨著世界風云的變幻,與《學衡》的“不激不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強烈的時代感,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問題”和“主義”。對各種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和討論,與引進的各種“主義”構(gòu)成了《新青年》的兩大支柱。這些問題既有社會層面的,也有學術(shù)方面的。胡適在其《新思潮的意義》(《新青年》,七卷一號)中作了簡單的總結(jié),稱其為兩種趨勢:“研究問題”,“輸入學理”。他所總結(jié)的問題有:“孔教問題、文學改革問題、國語統(tǒng)一問題、女子解放問題、貞操問題、禮教問題、教育改良問題、婚姻 問題、父子問題”,無疑,對每一個問題的討論,都引起了一場觀念上的巨大沖突和改變,可以說為社會生活的改變提供了輿論上的準備。而“主義”的引進,則為這些問題的討論和解決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由于對“問題”和“主義”的看法不同,甚至在新文化派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一場激烈的“問題”與“主義”之爭。

        新文化派所輸入的學理或主義在《新青年》上最明顯的體現(xiàn)就是幾次專號,如易卜生主義專號、羅素專號、馬克思主義專號、勞動節(jié)紀念號、共產(chǎn)國際號等,很明顯,政治上的專號占有優(yōu)勢,這也是新文化派之間文化使命和政治行為之間分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新文化派關注的更是社會的改革,而文化和文學充當了先鋒和輿論準備的角色??梢哉f,新文化派對社會現(xiàn)實的熱切關注,遠遠大于對文化的研究,這就決定了《新青年》和《學衡》成為兩個不同性質(zhì)的刊物,《新青年》更關注的是國內(nèi)和國外的大事記(也是《新青年》的兩個欄目),而《學衡》關注的則是中西文化的精華。文化取向的不同決定了二者在同一領域內(nèi)關注的焦點不同。以文學為例。雖然兩個派別都譯介過西洋文學,但一個趨向了古典,一個趨向了現(xiàn)代,吳宓選擇了介紹希臘文學史和薩克雷,而胡適選擇了易卜生。新文化派的另一個主將魯迅,則對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給予了深情地關注,而吳宓旗下的《學衡》,則是英、法、德文學占了主導地位。

        無論是文學作品的譯介,還是“主義”的拿來,所表現(xiàn)出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新”,而傳統(tǒng)的、古典的則不見蹤影。這種“新”還表現(xiàn)在新文化派的親歷親為的文學創(chuàng)作上,即白話詩歌和白話小說的創(chuàng)作,他們以自己的實績宣告了新文學革命的成功。

        歷史的反思

        新文化派的崇仰“新”,和學衡派的眷戀“舊”,使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論爭,這些論爭構(gòu)成了中國現(xiàn)代化初始階段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然而由于種種的錯位,以及占有優(yōu)勢一方的不屑,使得這場論爭沒能夠形成對話,因此也就喪失了繼續(xù)深入的機緣,這是歷史的悲劇。無論對于學衡派還是對于新文化派來說,如萬花筒般的西洋文化突然一下子傾倒在國人面前,都免不了有剎那間的惶惑,以及無所適從的躁動和不安,更有深刻的自卑和無法保持的自尊之間的高度緊張。誠然,新文化派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局面,甚至可以說開了一個歷史新紀元,然而,如果沒有學衡派的砥柱中流,今天的國學會是一番什么模樣呢?胡適最后的“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特別要指出的是,新文化派有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這些赫赫有名的主將輪番上陣,率領著千軍萬馬,而吳宓則靠自己單槍匹馬苦苦支撐著,借助《學衡》守衛(wèi)著他所珍惜的那塊文化園地不被踐踏。也許這才真正體現(xiàn)了易卜生的那句話,“世上最強有力的人就是那個最孤獨的人!”然而無論怎樣的強有力,歷史的潮流總歸要奔涌向前,而吳宓們所要做的,不過是要這奔涌向前的潮流,少一些慌不擇路,少一些泥沙俱下,而在這似乎螳臂當車的舉動里,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悲劇。

        在重新翻開那段歷史的時候,因為置身于另外一個歷史時空的關系,就有了一種“旁觀者清”的認識,這是撥開歷史的迷霧的結(jié)果,這結(jié)果就是對學衡派和新文化派的論爭的重新認識和評價,尤其是對學衡派的文化價值的重新發(fā)掘。因為歷史的、政治的原因,學衡派的歷史價值被埋沒了太久。因為處在新文化運動的對立面,又罩在艱澀的文言文的外表下,因此不問青紅皂白,就被扔到了歷史的角落里。新時期以來的許多文化工作是在拂去歷史的塵埃,挖掘出一個個被歷史不公正地埋沒的人物和事件。學衡派就是這樣進入人們的視野。

        以今天一個學人的眼光來看,學衡派的遭遇顯然也是一個歷史冤案,被冠以“保守”更有失公允。盡管《學衡》的重心與新文化派發(fā)生了錯位,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恰恰是對新文化派的補偏救弊。誰都不能否認,即便在今天看來,孔子學說仍有其合理的內(nèi)核和生命力,新文化派的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顯然過于簡單粗暴,矯枉過正。雖然孔子奠定了傳統(tǒng)禮教的基礎,但把它推向極致的是后來的宋明理學。新文化派出于建立自由

        平等社會關系的文化關懷,而對儒家文化中的尊 卑等級秩序大加撻伐,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吳宓等學衡派從個人的道德完善的角度對“仁”的強調(diào),也有其價值所在。因此說,學衡派面對新文化派對儒家文化的全盤否定而起而反駁,是對新文化運動的一種糾偏和補充。更不用說,這種糾偏和補充還體現(xiàn)在對西洋文學的介紹上。從社會、民族、個人的解放的實用角度出發(fā),新文化派將目光投向了嶄新的前蘇聯(lián)以及東歐弱小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為主。而學衡派則認識到了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因此大力推介古希臘的哲學和文學,特別是系統(tǒng)、重點地介紹了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的學說,無疑這種工作是開創(chuàng)性的,和以進化論為理論依據(jù)而集中在西方近現(xiàn)代文化上的新文化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就難怪學衡派被指斥為保守,更不用說它的國學研究泛出濃重的古舊味了。

        所以說,學衡派與新文化派所形成的錯位,毋寧說是學術(shù)研究與思潮運動之間的錯位,學衡派的文化取向?qū)崉t是構(gòu)成了對新文化運動的補充。然而急功近利的革命發(fā)展勢頭,以及深埋在骨子里的一元論思想的作怪,已很難讓傾心于變革的新文化派靜下心來耐心地傾聽不同的聲音,與學衡派提倡的既“昌明國粹”又“融化新知”的融會貫通主張相比,顯然有失仁厚。

        一場一個世紀前的論爭,雖然早已偃旗息鼓,然而它的余音仍不時地響起,尤其是在重新開放國門的今天,再一次面對一波又一波洶涌的西潮,自我的文化定位和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仍然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時,一個世紀前的那場論爭似乎又回來了。文學再次充當了文化交流的先鋒使者。對于上個世紀80年代解除禁錮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跌跌撞撞地跟在各種西方文學潮流后面的現(xiàn)象人們還記憶猶新,緊接著就是各種文藝理論和文化理論的跟進,以至于部分人士發(fā)出了中國文化界集體患上了“失語癥”的驚呼。在又一個世紀的轉(zhuǎn)折關頭,中國學界再次遭遇了選擇的困惑和尷尬?;厥浊皦m,就不能不寄希望于上個世紀那場新舊之爭所留下的前車之鑒,而那場錯位的論爭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延伸到了當下。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責任編輯:劉之靜

        猜你喜歡
        西學儒學
        周禮與儒學的機理
        當代陜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16
        康熙皇帝的西學教師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36
        儒學交流在路上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ois No?l SJ (1651—1729)*
        從高考模擬命題看兩種“虛無”現(xiàn)象——“丑化中國”說與“西學中源”說之比較
        有效備考之經(jīng)典考點的深挖——以儒學為例
        孤本《性原廣嗣》與西學之影響
        西學大家系列叢書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46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學習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6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大全|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 天堂新版在线资源|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白白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最快av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美女被射视频在线观看91| 99久久久人妻熟妇精品一区二区|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出白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毛片|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91制服丝袜| 激情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v|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伊人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性生活一级片| 国产av综合网站不卡|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有码av中文幕久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亚洲一区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av色婷婷网站|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