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凱等
人生的真諦
一個歐洲觀光團來到一個叫亞米尼亞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一位老者,穿著白袍盤著腿安靜地在一棵菩提樹下做草編。草編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國商人。他想,要是將這些草編運到法國,巴黎的女人戴著這種草編的小圓帽,挎著這種草編編成的花籃,那將是多么時尚多么風情萬種?。∠氲竭@里,商人激動地問這位老者:“這些草編多少錢一件?”
“10比索。”老人微笑著回答。
“天哪!這么便宜的草編一定會讓我發(fā)大財的!”商人欣喜若狂。“假如我買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個一模一樣的草籃,那么,多少錢一件呢?”商人還想把價錢再往下壓一點,這樣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得20比索一件!”老人不動聲色地答道。
“什么?”商人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著問:“這是為什么?”
“為什么?”老人生氣地說:“做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萬個一模一樣的草籃,它會讓我乏味死的!”
商人還是不能理解,在金錢萬能的今天,在這里竟然還有如此“不合時宜”的人,他一直在想這位老者是不是瘋子或者傻子,要不要再勸勸他。其實,商人猜錯了,老人既不是瘋子也不是傻子,恰恰相反的是,他是一位智者。
仔細想一想,人們在追求無窮的財富的過程中,還有多少人知道生活里有許多東西都比金錢更重要呢?感情、快樂、無憂無慮……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買來的?;蛟S這位荒誕的亞米尼亞老人才真正參悟了人生的真諦。
乞討的藝術
有一個孩子問我:什么是藝術?
當時恰好是在食堂,我就拿起一個生動的花卷: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這里面就充滿著藝術!農民從土地中種出糧食,這是農民的藝術!廚師將面粉做成點心,再做成各種花式和口味,這就是烹調的藝術。藝術可以不斷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
在我侃侃而談時,那孩子突然打斷了我;那要飯有沒有藝術?
眾人哄笑。
當然有??!我道。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個街頭氣丐,面前的乞討書上盡管是滿紙辛酸淚,傾訴他母親如何如何病入膏肓,家境如何如何貧窮……凄慘之極,但愿意施舍的路人始終寥寥無幾。
那天有一個藝術家走過他的面前,輕輕掏出筆來,將他的乞討書上所有的語言刪除,只寫了一句:春天來了,我希望能和你們一樣地快樂!
于是,很多路人紛紛對此乞丐慷慨解囊!
我還記得一個朋友在美國旅行,在路邊見到一個越戰(zhàn)退伍老兵,穿著陳舊的美式軍服,牽著一條狗,沿街乞討,胸口掛著塊牌子,上書:我很餓,我的狗也很餓!
我朋友當場就給了他5元美金。
十多年前,我在新加坡的地鐵內看見一位賣藝的乞討者,是個盲人,邊拉著風琴邊唱著憂傷的歌曲,腳前的一張紙也只有短短兩句話:“我看不見你們,但我相信你們能聽得見我的音樂!”
他的面前有一只盤子,且是金屬的,每當有人放下一枚硬幣的時候,金屬與金屬碰擊的聲音他就能聽見,然后很真誠地說一聲謝謝。
人的很多善行和同情,除了本性,往往就是因為內心被深深打動的緣故,而藝術的魅力就在于能夠打動人的心靈。
當然,狡黠的人如果擁有一點文化和藝術,也可以增添一層迷彩般的包裝。
綜觀那些衣衫襤褸,故意裝扮成殘疾的乞丐,多少年來不思進取,只知道用一份“可憐”來包裝自己,而這份千篇一律的偽裝藝術已完全缺乏新意。一種藝術模式如被廣泛而長期地運用,那就不是藝術了,而是木匠!
因此,我相信,凡是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人,如果真的有一天被逼得走投無路,淪為乞丐的話,那出去要飯,肯定也比常人討得到,討得多!
承諾太遙遠
如果我答應借錢給一個人,我不期待他歸還。那是已出之物,他主動歸還就歸還,否則我有什么能力追討,這方面,我不會太天真。
同樣,承諾也不可追討。
當一個人對你說:“我不愛你!”
你為什么還要流淚問他:
“你說過永遠愛我的!你說過的!”
兩個人之間的承諾,若一方無法守信,那是無可奈何。
是他辦不到,不是他忘了,用不著你聲嘶力竭去提醒他一次。
當一個人要離開你,也無須再提醒他:
“你說過不離開我的!”
他說過又怎樣?
他對你說的時候,你不肯相信。他要走的時候,你卻要追討。
就把承諾當做愛情的一部分罷!
我們曾真心許諾為一個人做一件事,但明天的世界,不在我們控制之內。
做到,我會快樂。做不到,我會憂傷。我會的。我也會學習,不去追討。
有過承諾的愛,總比未有過承諾的愛凄美。一旦要追討,承諾也變得太遙遠了。
殘酷的現實
一位父親去拜訪他在一家公司的好朋友。下面是他們之間的對話:
“你還是這家公司的副總么?”
“是啊,怎么了?”
“我兒子剛剛畢業(yè),我希望讓他接受點鍛煉,豐富一下人生經歷,同時開始賺點小錢?!?/p>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幫忙?!?/p>
“當然。我希望他能從點點滴滴做起,對勞動和金錢形成正確的看法?!?/p>
“那好……我想可以讓他去當總經理。總經理不需要做任何具體的事情,我讓他來的時候他來一下,隨便說些無關痛癢的廢話。工資每月8萬比索,有獎金,公司還負責報銷一些日?;ㄤN。可以么?”
“嗯……不好,那可是一大筆錢啊,而且職位太高了。還有別的嗎?”
“那就項目主管吧。工作就是批示一下下級交上來的匯報書以及做一些別的瑣事,工資每月5萬比索,有獎金,還有餐飲和差旅補貼?!?/p>
“也不好。要知道他剛參加工作,還有低些的職位么?”
“那……部門經理吧。每天給員工下達些指令,訓訓話什么的,每月工資3.8萬比索,有獎金和差旅費,還有帶薪休假。”
“嗯……還有更低層些的么?”
“項目負責人或是主管分析師、財務執(zhí)行官也可以。工資每月3.2萬比索,還有獎金。做的事情也很簡單:打幾個電話,時不時地同來訪的客戶聊聊天?!?/p>
“不,我想讓他多學點東西,珍惜勞動。還有別的么?”
“哦,這樣吧,我讓他去當辦公室副主任,幫助辦公室主任管理下面的分析員,監(jiān)督他們工作。每月工資2.2萬比索,工作時間朝九晚五。你覺得呢?”
“算了。還有更基層的工作么?”
“那就只剩工程人員和會計了。這兩個職位需要掌握很多金融和規(guī)劃方面的知識,整天同經理、項目主管和客戶打交道。加班是家常便飯,沒有加班費,成就還往往是別人的。工資是最低的8500比索。每天辛苦工作12到13個小時,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可以用來吃飯,而且每天都要拿工作回家干?!?/p>
“噢……這些活真是費力不討好,不過,的確可以讓我兒子從中學點東西。能讓我兒子干這活么?”
“不可能!做這件事的人,他必須最起碼是碩士,會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還要有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行!”
那也是禮物的一部分
故事發(fā)生在夏威夷一個偏遠的小島上。男孩杰克問老師:“為什么人們在圣誕節(jié)時要互贈禮物?”
老師說:“禮物表示了我們對耶酥降臨的歡迎和彼此間的愛,而耶穌就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禮物?!?/p>
圣誕節(jié)到了,杰克為老師帶來了禮物——一個閃閃發(fā)光的貝殼。
老師問:“你在哪里發(fā)現這么光潔、斑斕的寶貝?”
杰克告訴老師,老人們告訴他,20多英里外一個叫庫拉的隱秘海灘上有時會出現這種貝殼。
“哦,它太美了!我會一輩子珍惜的。但你不應該為此走那么遠的路?!?/p>
杰克眨著大眼睛認真地說:“走路其實也是禮物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