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不付稿酬,我們將給每位來信被刊登者贈3本本期雜志。
我很喜歡《視野》下面的小格言,每次我都是最先翻看它們,不知道這些妙語出自哪里。但是看得多了我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有些格言說的都是一個意思,有換湯不換藥的感覺,感覺很不爽。因為我愛《視野》,所以我就要指出它的不足,希望它更加完美。
——杭州仲麗君
頁碼下的格言確實有“換湯不換藥”的感覺,甚至同一個意思的一句話總被N個不同的名人用不同的版本表達。而要徹底改變頁碼下名言目前存在的狀態(tài),卻是個難題,因為此類資料畢竟有限,編者也為此煩惱。在此向大家發(fā)出征集名言或經(jīng)典的一句話的邀請。
——編者
近一年未見《視野》,現(xiàn)在又讀起來覺得還是非常好,保持著以往優(yōu)秀的風格,可我想向敬愛的編輯們提點建議,希望海納。
(一)希望《視野》做一個《讀者評價表》,評出每期最受歡迎的的文章,這樣有利于增加編讀者間的交流。(二)我想知道《視野》的閱讀群體主要集中在哪一塊兒,是不是大學生呢?若是,我希望能在底欄的名言里面有英文的,或者在地球村落里加一塊英語版塊。我還希望《視野》多刊登一些有關就業(yè)指導、就業(yè)經(jīng)歷的文章,還有一些有關名人成功之路的文章。(三)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希望《視野》能做一期青綠色的封面,菁菁視野一定很美,您覺得呢?最后,我覺得“往來”版塊中“編者”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名字,“編者”讓人覺得模糊,讀起來不太親切,或者寫點評的編者,用筆簽一下您的名字。
——天津外國語學院袁爽
袁爽朋友的建議比較中肯,編者定會針對目前編刊中存在的問題來權衡其中的建議。有關就業(yè)指導、就業(yè)經(jīng)歷類的文章,《視野》“成功版”中就有,請留意閱讀。
——編者
《視野》給我的感覺,不是一份雜志,而是一位年輕的、隨和的老師。因為她不光有別人閃光的優(yōu)點,而且還有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內心感受。
《視野》特誠懇,勇于承認自己小小的不足,從而照亮我的心靈。
——小西耿紅芹
誠懇,乃做人之道。《視野》的誠懇,編者將它看作是贏得讀者信耐的應有品質。
——編者
當我們齊聲譴責毒氣事件、撞館事件時,當我們怒斥日本右翼的卑劣行徑時,當我們看到網(wǎng)絡民族主義風起云涌時,我們除了一味地去“仇視”日本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自己存在的問題嗎?確實,他們的行為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摒棄日本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我們應當尋找與他們之間的差距。
近日,在搜狐的BBS里看見一個網(wǎng)友發(fā)了一個帖子,說我們應該向日本人學習,正視己身問題,結果招來幾十個跟帖——全是罵聲,什么難聽揀什么說,祖宗十八代罵夠了,接著罵下一代,更有甚者,干脆說那個發(fā)帖的網(wǎng)友是日本兵留下的孽種、鬼子兵……看到那些帖子,我沒有跟——不是怕也招來一片罵聲,而是感到痛心,難道愛國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難道我們應該讓民族主義發(fā)展成為民粹主義?我們應該警惕,在批評日本極右翼行徑的同時,不能陷入狹隘民族主義的深淵。
——讀者 劉勝軍
劉勝軍朋友的來信反映了一個實質問題:愛國,是每位公民應有的政治素質,若將狹隘的思想?yún)⒑嫌趷蹏榻Y中顯然不妥。作為編者,不論對哪一種愛國的方式進行評論,都很后怕,擔心萬一評價失誤被他人看作是“不愛國”了。
——編者
我想咨詢有關《視野》薦稿的事項。不知《視野》雜志對稿件有何要求。稿件是指定的人推薦的,還是從社會上廣泛征取的?稿件必須從雜志、報刊上謄寫下來還是剪下即可。
不知《視野》中可否發(fā)表原創(chuàng)的作品。如果可以,對作品的內容、思想又有何要求?
——西華大學傅鑫
我們對稿件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即對您思想上有所啟發(fā)或有教育意義,并且有趣、耐讀、實用的稿件就是我們歡迎和期待的好稿,字數(shù)要求最好在3000字以內。我們歡迎文摘稿,更歡迎原創(chuàng)稿。至于投稿方式,手抄、復印、原件均可。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