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忠霞 葉曉華
在西北五省區(qū)黨委、政府的請示報告中受到贊譽的“天演速生楊”是由新疆天演生物技術公司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研制開發(fā)成功的,并已由國家權威機構審定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速生楊技術工程項目。這家公司的總裁,是一位名叫唐天林、年僅29歲的年輕人。
賣“半夏”交學費
唐天林生在極為貧困的四川開縣,貧窮與饑餓使他飽嘗生活的艱辛,也使他的求學之路坎坷而曲折。上小學時,因交不起一學期3塊錢的學雜費,只好輟學回家。后來,他靠著空閑時候掏中草藥“半夏”支撐著,完成了小學學業(yè)。
在開縣一中讀書時,12歲的天林再次因家中無錢交學費而失學,還是好心的老師幫了他。1984年,父親的病逝把正上高二的唐天林迫上了孤身前往新疆的千里長路。
從黑木耳到速生楊
高二失學后,唐天林跟著大哥在新疆科協(xié)下屬的烏魯木齊食用菌技術研究所里培育蘑菇、木耳和猴頭。在大哥的幫助下,唐天林考取了復旦大學。1991年畢業(yè)后,他與先一年回來的二哥一起在研究所里當助工。唐氏三兄弟研制出了“用棉籽在片林立體栽培木耳高產技術”,使食用菌培植在天山南北推廣開來。這項被稱為:“化腐朽為神奇”的成果獲得了自治區(qū)科技進步獎。后來的“FA旱地龍”、“用棉籽粕生產蛋白飼料技術”、昆侖山靈芝保健品(與兩位哥哥合作開發(fā))等一系列的成功,使他擁有了雄厚資本,也擁有了回母校讀MBA(工商管理碩士)的學費,這為他登上成功的顛峰打下了基礎。1994年,極度惡化的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深深刺痛了唐天林,他開始研究速生林技術,他說他想找出一種快速改善環(huán)境的方法。為此,他請到了全國最著名的林業(yè)專家來共同研究。
五年的辛苦終于換來了成功的喜悅。1998年,一種名叫“天演速生楊”的楊樹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種速生楊的生長速度與繁殖的能力使其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據(jù)測算,樹種種植后的一年內,平均生長6.63米,最高可達7米,速生期內每天可長高6厘米,樹徑年平均可長3.01厘米,是普通楊樹的30倍!采用單細胞繁殖技術,在一個300m2的溫室內,每周可培育種苗50萬株!
因此有人認為,如果從黃河源頭一直到入海口都種上“天演速生楊”,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以保水、儲水、防止水土流失,黃河有一天就能變清。唐天林對此頗為自信,他認為在森林植被嚴重破壞的地區(qū),種上速生楊,生態(tài)環(huán)境會很快改善。他希望有朝一日在全國能種上速生楊的地方都能種上這種樹。
從西北到全國
“天演速生楊”開發(fā)出來了,唐天林也成了名人,然而,速生楊能否從西北進展到全國呢?
1998年初,復旦大學李致勛、沈大棱兩位教授和戴鎮(zhèn)海研究員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新疆天演公司開發(fā)的速生楊在我國具有重要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效益,應大力推廣應用。8月31日,國家林業(yè)總局造林司雷加富司長實地考察了天演公司的苗木基地后,對項目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時間,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一些企業(yè)也找上門來,要求合作或買斷該技術。
西北五省區(qū)黨委、政府對速生楊技術給予肯定和支持。如今,速生楊已被國家林業(yè)總局定為重點推廣植物。
“想把地球染成綠色”,是唐天林恒久的愿望。他說,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