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鴻軒
越戰(zhàn)期間,美軍曾訓(xùn)練了1000多只軍犬。這些“狗特工”使越軍偷襲美軍屢屢失手,有時損失慘重。但越軍毫不氣餒,他們通過精心琢磨和反復(fù)試驗,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斗狗妙計。
有一次,越軍擬消滅一個固守山頭的美軍分隊。越南特工偵察到充當(dāng)美軍“哨兵”的是一只公狗,便挑選了一只母狗做“色情間諜”。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越軍把母狗“派”了過去。母狗用特殊的語言把美軍公狗勾引了過來,兩只各為其主的“狗特工”開始“偷情”,母狗很快使公狗喪失“理智”和“立場”,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中。此時,越軍出其不意地沖上山頭,端掉了這個美軍據(jù)點。
還有一次,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名越軍突擊隊員穿著厚實的衣服,悄悄潛入美軍一個彈藥庫前,被守庫的美軍軍犬發(fā)現(xiàn),撲上去對他一陣撕咬。突擊隊員趴在地上,任憑軍犬怎么咬都紋絲不動。狗撕咬一會兒之后,發(fā)現(xiàn)被咬的人沒有任何反應(yīng),認為他已被咬死了,便自鳴得意、歡天喜地地走開了。就在此時,被狗咬得血肉模糊的越軍突擊隊員猛地爬起來,抱著炸藥包靠近彈藥庫,點上導(dǎo)火索,就地一滾,迅速撤離。隨后一聲巨響,火光沖天,彈藥庫化成了騰空的碎片。這又是一條對付“狗特工”的妙計。
美軍1000多只“狗特工”,或這樣或那樣,被越軍各個擊破,絕大多數(shù)丟了性命或喪失了戰(zhàn)斗能力。
后來,美軍又利用鴨子和鵝膽小的特點,取代軍犬守橋,稍有風(fēng)吹草動,它們就“嘎嘎”地叫個不停。越軍又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找到了一個同樣利用鴨子和鵝膽小的特點去治它們的辦法——它們最怕的是與蛇模樣相似的東西,它們一見到這類東西,連叫都不敢叫了,飛快地閃到一邊,乖乖地躺下,嚇得早已忘了報警的“使命”。
此外,越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特“訓(xùn)”了一批野性十足的狐貍作“爆破手”。狐貍的特點是愛在夜間活動,專往有亮光的地方跑。越軍就把炸藥包捆在狐貍背上,摸黑來到美軍營區(qū),點燃炸藥包,再一撒手,狐貍就飛快地跑向亮著燈光的美軍營區(qū),“舍身”炸敵營。越軍就運用這支特殊的“敢死隊”炸掉了很多美軍軍營、武器庫和在夜間行馳的軍車。
(渝摘自《環(huán)球時報》 原標(biāo)題為《越南人智斗美國軍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