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兩位高三學生在被調查對象不愿配合、同學朋友鄙夷和誤解中完成了《北京市中學生性生理、性心理發(fā)展現狀及其期望的性健康教育調查研究》,不僅用令人信服的數據顛覆了我國目前最權威的中學生性現狀調查論斷,而且還得出了自己的科學結論:性健康教育=學校+社會+家庭+自己。
兩位高中生的調查數據和結論,被國內專家譽為“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前所未有,從調查的形式、方法來看都是比較科學的”,而聯合國代表則在“簡直無法相信”的驚訝中評價說,“這兩個孩子的調查填補了中國中學生性健康的空白”。
在為兩位高三學生驚世駭俗之舉大加贊賞的同時,我們不時閃現一些疑問:填補國內空白的為何是兩位高中生,而不是專家學者、研究機構或職能部門?
近年來,中學生的性問題和性教育越來越成為教育界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然而對青少年所做的性方面的調查太陳舊了,甚至還沿用1989年的數據。一些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竟然是1993年的。我們一直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一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離開第一手的調查數據和實證資料根本無法得出科學結論。真不知道1989年的數據,甚至是1993年的數據對當今急劇變化了的社會還有多少說服力和研究價值?!
對于為什么仍沿用四五年前的數據,而不能及時更新,有關專家分析得頭頭是道:沒有專門機構作調查;職能計生部門很難進入學校;調查需要一大筆經費……似乎很有道理。但給專家迎頭沖擊的卻是兩個既沒有時間、經濟也不獨立的高三學生,專家列舉的諸多困難在兩個高中生這里似乎都“不成問題”。
在兩位高中生面前,令人尊敬的專家學者們特別是那些專門機關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們是不是該檢討一下自己了呢?是惰性,責任感,抑或敬業(yè)精神,到底是哪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呢?請用兩位高中生作為自己的鏡子照一照吧。
中國水壩:全球質疑的 雙面教材
深冬,來自61個國家300多位水壩專家學者、NGO代表及農民聚首泰國東部烏布省,召開國際水壩大會。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對國際社會盲目追求“水利利益”而隨心所欲建筑大型水壩的做法表明質疑:一是眾多水壩的建設導致地殼重量的重新分布,會對地球自轉的速度、軸的傾斜以及引力場形狀產生影響,甚至引發(fā)地震;二是自然生態(tài)受到嚴重影響,部分水壩地區(qū)人民的生計來源和文化習俗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法國一位拆壩專家更是直言把在世界各國建壩的大公司及金融機構稱為“水壩黑手黨”。大會宣言提出,應該邀請決策者、開發(fā)者及各種開發(fā)方案風險的可能承受者共同參加討論,這是尋求解決利益與意見沖突的必要途徑;更要在早期淘汰不適宜的水壩項目。
會上中國代表被問及最多的是四川的都江堰和云南的怒江。2003年9月中國取消了在都江堰修建楊柳湖大壩的計劃,這成為大會向各國推廣的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維護各類人群利益的范例。但目前又計劃在剛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基本還保持著完整、原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怒江上修建13級梯級水壩。對此,與會代表紛紛舉筆簽名,呼吁并懇請中國云南的建壩決策者停止該項計劃。特別是怒江下游國家——緬甸和泰國的專家學者和當地原住居民,更希望和中國學者及同飲一江水的各民族人民一起,保護他們稱之為“薩爾文江”的原始河流。
中國許多地方缺電,燒煤又會導致污染——這是主張建壩者的重要依據。但最重要的是講求能源的效率,要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生存與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