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8日,由朝鮮革命者文正一率領的朝鮮義勇軍第五支隊30余名干部進入吉林省延邊地區(qū),開始籌建延邊朝鮮義勇軍辦事處。幾乎與此同時,義勇軍第三支隊抵達哈爾濱,第七支隊抵達吉林市。跟在這三支先遣隊伍后面的,是將近7000名來自延安和八路軍太行山前方總部的朝鮮族抗日勇士。他們奉朱德總司令于1945年8月11日12時在日本投降前夕緊急發(fā)布的第六號命令,在沈陽集結(jié),整編為七個支隊,準備進入朝鮮,或用朱德在第六號命令里的說法:“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
負責執(zhí)行朱德第六號命令的是長征干部,朝鮮族老共產(chǎn)黨員武亭。朝鮮義勇軍的黨的政委,是國共雙方都給予支持的“朝鮮獨立同盟”領袖樸一禹。在武、樸領導下而承擔先鋒之責的文正一,原名李云龍,朝鮮族,1914年出生于吉林琿春。1934年在南京參加朝鮮民主革命黨的組織“十月會”并任組長。1938年在武漢參加朝鮮獨立同盟并參與組建“朝鮮義勇隊”,任義勇隊第二支隊二分隊隊長。1939年在八路軍洛陽辦事處任朝鮮義勇隊隊長。1942年參與籌建“華北朝鮮獨立同盟”并任秘書長,并由此于1942年當選為晉綏邊區(qū)參議員。
當時的一段歷史插曲是,蘇聯(lián)遠東軍長驅(qū)直入中國東北,并且在朝鮮和中國交界處,禁止執(zhí)行朱德第六號命令的7000名義勇軍戰(zhàn)士進入朝鮮半島。這樣,由金日成上尉率領的蘇聯(lián)紅軍朝鮮支隊數(shù)十名戰(zhàn)士,便隨蘇軍中將史蒂科夫接管了朝鮮北部。
自近代以來,朝鮮半島在大國政治博弈里經(jīng)常充當“棋子”或“棄子”的角色。1895年清政府甲午戰(zhàn)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把對朝鮮的保護權讓與日本。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試圖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但緊接著就被當作日俄戰(zhàn)爭日本一方的“戰(zhàn)利品”,在1905年“乙已保護條約”和1910年“韓日合并條約”中喪失了名分,廢“大韓帝國”,改稱“朝鮮”。之后,日本人于1919年毒死國王李熙,引發(fā)了有數(shù)百萬韓國民眾參與的“三一起義”。
1919年4月韓國獨立運動領袖們流亡到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21年,被推為總統(tǒng)的李承晚因“不堪調(diào)和臨時政府內(nèi)部沖突”,出走美國不歸。1926年,愛國領袖金九出任“國務領”,在其后幾十年里領導了上海和重慶的“流亡政府”。金九早年刺殺日本中尉土田,1932年又策劃了上海虹口公園炸死侵華日軍總司令白川大將的行動,深得國共兩黨和韓國義士的敬重。1945年11月,周恩來和董必武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設宴歡送金九政府返回朝鮮。
另一方面,共產(chǎn)國際朝鮮族老黨員韓斌,于1936年在南京領導朝鮮民族革命黨黨內(nèi)組織“十月會”的改組,改組后的組織名為“朝鮮共產(chǎn)主義青年前衛(wèi)同盟”,開始在韓國獨立運動中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影響。文正一是1934年加入朝鮮民族革命黨的,故而1936年成為中共在朝鮮獨立運動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中央軍校(即“后期黃埔”)在培訓金九策劃成立的“光復軍”干部的同時,還在湖北江陵設立特別班,培訓文正一帶領的上百名朝鮮共產(chǎn)主義青年前衛(wèi)同盟的干部。1938年,根據(jù)周恩來的建議,這批干部沒有去延安,而是到武漢創(chuàng)立了“朝鮮義勇隊”(即后來的朝鮮義勇軍)。1939年,文正一受命擔任八路軍洛陽辦事處朝鮮義勇隊隊長職務,除負責敵工工作,還負責審查甄別從抗日前線向中共諸根據(jù)地轉(zhuǎn)送的大批朝鮮族革命青年。
不難想像,1945年的朝鮮半島,在美日蘇中大國博弈的復雜格局里,實在難以獲得“獨立”。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在無強勁對手參選的情況下成為“大韓民國”總統(tǒng),美國立即予以承認。同年9月9日,金日成也入主平壤,宣布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1月8日,延邊專區(qū)專員文正一率領“中國朝鮮人代表團”前往祝賀。
然而,韓國半島的政治權力并不能和平分享。1949年,“大韓民國”總統(tǒng)李承晚因怕總理金九統(tǒng)一南北朝鮮的努力和聲望,派特務將其暗殺。1948年秋至1950年春,由原朝鮮義勇軍和原抗日聯(lián)軍的五萬名朝鮮族解放軍戰(zhàn)士組成的三個整編師,陸續(xù)從延邊進入朝鮮,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歸金日成指揮。義勇軍司令武亭后來曾擔任朝鮮國防部長,而樸一禹后來亦成為金元帥的“次帥”。
1950年12月下旬,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金日成關于“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受到批判的武亭、樸一禹等人離開職位。后來武亭在朝鮮一個偏遠農(nóng)村貧病至死,而樸一禹則被判處死刑。
1950年下半年,文正一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擔任志愿軍保衛(wèi)部副部長??姑涝Y(jié)束后,他沒有留在朝鮮,堅決要求返回中國,參與剛剛組建的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工作,任職國家民委財經(jīng)司。在其后的近半個世紀里,文正一多次向來自朝鮮的老朋友伸出援手。
多年之后,文正一委托其妻,赴朝鮮探望幾位老友的遺孀。滄桑重重,老友之間竟至無言以對,沉默了半晌,灑淚告別。
1979年,經(jīng)胡耀邦親自過問,文正一出任國家民委副主任。他還被選為五屆政協(xié)常委,并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當選中紀委委員。
文正一以平易和務實的作風著稱。他剛正不阿,童真未泯——正是這樣的品德和性情,使得文正一為黨內(nèi)同志所敬重,為親友們所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