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7月,畢業(yè)生總是校園里最美麗的風景。我們曾一次次地與他們擦肩而過,一次次帶著羨慕和好奇回望他們的背影:別致的學位帽映襯出藍天下最動人的笑容,肅穆的學位服掩蓋不住蓬勃的青春和活力。
2月,大地春回,當鳥兒的啼叫再次點亮燕園的蔥蘢,我們知道,在這個7月,自己也要融入那道獨特的風景,自己也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背影。2月的一個平常的夜晚,在那間窄小而溫馨的宿舍,我們又一次談及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談及選擇和放棄,談及這個7月后的我們。也許,除了笑容,除了活力,我們還能留下更多。是的,為了自己,為了旁人,我們理應留下更多。激情暢談后的我們一拍即合。在笑容和活力的背后,我們決定寫下兩個字---\"選擇\"。
是的,\"選擇\"。不久前的年月,\"包分配嗎\"一度曾是評價某校畢業(yè)生前途的重要尺度,一時之間,沒有選擇的選擇反而成了最好的選擇。曾經(jīng)在課桌文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當你做痛苦選擇時,往往沒有痛苦的權利;當你有權痛苦時,選擇已成為往事。\"難道選擇真的意味著無盡的痛苦?!
今天,看著身邊曾經(jīng)一樣經(jīng)歷痛苦選擇的同學們一個個或是進入自己理想的研院,或是脫穎而出加盟心儀的企業(yè),或是意氣風發(fā)準備遠渡重洋,看著自己即將和他們一樣美夢成真,我們不由萌發(fā)出為\"選擇\"正名的沖動。
其實,選擇是一種幸福的自由,只可惜我們還不太會享用。
說說\"我們\"。我們是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6個女生,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故事。在藏龍臥虎的北大,我們只是2萬多學生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群。因為平凡,所以我們敢于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寫下自己真實的故事。而心中時刻不滅的創(chuàng)新火花和開拓熱情,則是四年的北大生涯賜予我們最美麗的烙印。我們記下成功,也記下挫折;記下喜悅,也記下失落。但我們記下的句句皆是肺腑之言。希望這點點滴滴的文字能化作選擇道路上的墊腳石,幫助更多的人去尋找選擇的樂趣。
談談\"你們\"。錢鐘書先生在發(fā)表《圍城》一書時,曾想沿襲西方文壇的習俗,在扉頁寫上:\"致楊絳\"。然而轉念一想,不論獻給誰,書的作者終究還是自己,于是作罷。而今,網(wǎng)絡進入的低成本和文章內(nèi)容的普適性讓我們備感榮幸,我們自信地寫下---\"致你們\"。\"你們\",是面臨大學畢業(yè)選擇的師弟師妹,是豆蔻年華仍在眺望象牙塔內(nèi)美麗生活的青澀少年,是曾一路攜手共行的同窗友人,是惦念我們、關懷我們的父母師長。
其實,在校園里,在我們的文章里,\"你們\"和\"我們\"又有什么界限呢?昨天的你們,就是今天的我們;今天的我們,也許就是明天的你們。
還猶豫什么呢?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北大第四年:來自女生宿舍的原創(chuàng)報告》 劉翎等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3.8 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