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春天,春姑娘的腳步聲尚未遠去,現(xiàn)實就跟預測大師們開了一個大玩笑:一場史無前例、揪動全國人民生命命脈的\"非典\"疫癥不期而至。沒有\(zhòng)"預先\",只有\(zhòng)"致命\",剎時間,全國上下,談疫色變。
首當其沖的地域是廣東,重災區(qū)是深圳(因首發(fā)病例就在深圳)。于是,瘟疫成了深圳人的影子,只要是持深圳身份證的人出現(xiàn)在機場、車站和碼頭,同時就有幾把紅外線測溫計像機槍一樣地瞄準他的額頭,最后還要隔離觀察一天,方能進入別人的領地。
曾經(jīng)榮耀地揮動著身份證(不需邊防證、暫住證)進入深圳特區(qū)的\"特民\"們,曾經(jīng)多么地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而此時此刻,同樣是這片身份證,卻像判了死刑入選證一樣,令深圳人那么取舍難已,就像手中捧著燙手的山芋。
深圳孩子劉博雯也遇到了這種經(jīng)歷,而且她還是身陷兩個重災區(qū)---深圳和北京。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為求學遠駐北京,本來就有思鄉(xiāng)之心,遭遇\"非典\"的肆虐,北京學校停課,師生之間的警惕態(tài)度、同學之間的遠距離接觸,飛返故鄉(xiāng)的孤獨等種種心路歷程,促使這個小姑娘拿起筆來,寫就了一本署名為\"鍋蓋\"著的《非典疙瘩》,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僅僅是以一個未成年人的眼光,把\"發(fā)生大事\"期間的過程用敘述的語言記錄了下來。既不是詩(因不壓韻),也不是文(因是詩行的形式),倒有點\"詩文合一\"的感覺。有趣的是配圖,讓讀者真切地領略到漫畫的精彩。
孩子的語言是質樸的,沒有任何多余的雕琢,也沒有艱澀難懂的字眼,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小孩遇大事\"時的沉著和無奈。
低齡作者向出版社捧出自己的大作,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而\"非典\"題材的書前一陣子狂出了一大批,鍋蓋這本小書此時推出,倒有種向人娓娓道出一件剛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一樣,顯得不盡的生動和可信。
孩子,你被這突如其來的\"非典\"撞了一下腰,卻依然用思考的雙眼捕獲生活中的真實,著實難能可貴。你拙樸的文字向成人們揭示了一種意思,也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亮起了黃牌。
遭受\"非典\"驚嚇的不僅是孩子,成年人更應在這場劫難中有所深思。
《非典疙瘩》 鍋蓋著 海天出版社 2003.8 定價:19.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