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天問》是一本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它以美麗的文字,記述了一位神秘主義者對我們身處的物理世界的觀察和驚嘆。這本書1974年在美國出版,一時書界好評如潮,并獲得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以后又被收入美國高中、大學的必讀課外讀物目錄。
美國《時代雜志》評論說:\"狄勒德(作者)就像一個掠奪者,潛近獵物般潛近讀者……。這里敘述的不只是殘酷的居所和'痛苦的荒原',還有《舊約圣經(jīng)》里那野蠻而莊嚴的世界,由激情的耶和華所統(tǒng)管,而彌賽亞不見蹤影……。這是恐怖和贊嘆組成的了不起的詩篇。\"
我國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對本書亦有很高的評價:\"兼具扎實的知識與敏銳的感性,在博物學家的認識上,更展現(xiàn)哲人的沉思與詩人的靈視。\"
作者安妮·狄勒德住在弗吉尼亞州藍嶺的聽客溪邊,用最真摯的眼睛觀察大自然:一只青蛙、一只麝香鼠、幾個螳螂卵蛸、一條纏結的蛇皮,或大或小,或生或死,或狂暴或溫柔,透過她的眼睛,便有了讓人驚奇的、特殊的美感。在季節(jié)的更替間,在人、生物和造物者之間,她細膩地探索了大自然里美和暴力共存的宇宙意涵。她以26歲時該有的一切放逸,來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主題交鋒,這番嘗試無疑是成功的。自從《溪畔天問》發(fā)表以后,安妮·狄勒德這個名字便代表了最優(yōu)良的寫作。她以精心雕琢的文字、敏銳的觀察和創(chuàng)新而深沉的洞見,在美國文壇爭得了一席地位。人們說,閱讀《溪畔天問》是一次心與靈的禮拜,一篇虔誠的祈禱,一場無與倫比的觀察體驗。更有人說,它可以媲美法布爾的《昆蟲記》。
《溪畔天問》[美]安妮·狄勒德著 余幼珊譯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5 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