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潔,照亮五華樓的青瓦,照亮洋人街的青磚。
大理有條洋人街。不就是一條街,有幾個洋人?說實話,我是大理的土著,要我詳盡地描述洋人街,還是心里沒底。
洋人街本名叫護國路,單從街名上來看就不難看出它的出處。昆明也有條護國路,那是1915年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發(fā)動“護國運動”北上征討袁世凱的紀念。大理雖然不是“護國”的策源地,但可以看出“護國”對大理并非沒有影響,大理作為云南的一個重鎮(zhèn),政治、經(jīng)濟的神經(jīng)還是比較敏感的。文明和進步是一種普遍的經(jīng)驗,大理人推廣得很快,可是歷史才經(jīng)歷了短短的幾十年,除了部分大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它叫“護國路”,幾乎所有的人都叫它洋人街,不知道這是后人的背叛還是進步。
大理是一座古城,每一條主街道都是嚴格的南北走向,每一條鋪街都是嚴格的東西走向。洋人街是一條鋪街,朝東一頭連著蒼山之雪,朝西一頭接著洱海之月,滿月的夜晚,白花花的一片,照在小街的青磚上面,小街兩側(cè)的店鋪都掌了燈,但因為有了月光,燈光都不甚亮,昏黃色,不刺眼,太亮的燈會驚擾了月光,驚擾了古街,在燈下或是圍桌聊天,或是對弈打牌,或是品茶讀書,所有的一切都滲透著閑適、庸懶、平靜和自由。
歷史上的大理是個多戰(zhàn)的城市,南詔時期就曾多次打敗過大唐的軍隊,大理國時期又長期和元朝對峙。相傳元世祖忽必烈曾率軍攻打大理國,久攻不下,他就帶一路輕騎從蒼山西面登上山頂,進入大理城。在蒼山的山頂上現(xiàn)在還有一個叫“洗馬潭”的地方,那就是當年忽必烈洗戰(zhàn)馬之地。這個天然融雪匯集而成的山頂湖泊正好與洋人街遙遙相對,也許,當年元世祖的戰(zhàn)馬就是從這條小街上飛馳而過,據(jù)說現(xiàn)在每到夜深人靜時還能聽到馬蹄聲。傳說終歸是傳說,現(xiàn)在的洋人街東西兩端都建有石階和禁車樁,整條小街都是寧靜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愛到這里來,本地人來了,外地人也來了,中國人來了,老外也來了,消閑在夜晚的洋人街上,幾把竹椅,一張木桌,飲茶或是咖啡,把自己浸泡在月光之中。這里的茶館是年輕的,咖啡是年輕的,話題是年輕的,而茶碗是古老的,月光是古老的,氣質(zhì)是古老的。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大理在南詔時期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當年就是這輪明月照著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勞作耕耘,興旺發(fā)達,也是這一輪明月照著我們的祖先抵御強敵,維護尊嚴,今天還是這一輪明月照著后人們迎接朋友。
這一條小街幾乎不是用來交通的,而是用于享受的,很多的外地人來到這里就沒舍得離開,太貪戀這里啦,有兩個老外干脆就在小街上做了大理人的上門女婿。居留對于人來講是分軀體和精神的兩個層次的,有的地方軀體可以居住,精神卻不愿久留;有的地方精神樂于居留,軀體卻難于駐足,而大理卻正好是一個精神意義和軀體感受都完美統(tǒng)一的理想居留地。
洋人街的月色只是大理諸多美好中的一種美好,這是大理的月色,這是大理洋人街上的月色,這是大理洋人街上所有夜晚的月色,我不知道世界上哪里還有如此古典美麗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