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綏中縣內(nèi)西街 高恩榮:我是退休干部,從創(chuàng)刊號起我就自費訂閱貴刊。我喜歡的欄目:臺前幕后、人物春秋、往事回首、改革風云、本刊特稿。我愛讀的文章如《習仲勛主政南粵》、《一個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記成思?!?,這兩篇文章寫的都很好。還有《王震將軍在紅星農(nóng)場》、《楊獻珍的自責與反思》等,讀后都很感人,有助于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品德。還有第7期刊載的文章《彭真同志與北大社教》、《1961年隨彭德懷回鄉(xiāng)作調(diào)查》,茆貴鳴的文章《早年胡喬木》以及《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郭沫若和安娜的四次見面》,這些文章讀后豐富了我的知識,對胡喬木、郭沫若等文人學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凡是名人的文章,名人寫的文章我都愛看,如龔育之的文章,楊天石的文章,當然像本刊專訪石仲泉答本刊記者問,雖然篇幅很長,但也愿讀下來。我最喜歡名人手跡書法,像第10期第17頁彭德懷的手書專遞毛主席的信、信皮,信的內(nèi)容寫的好,還有第56頁,陶行知先生墨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寫的好。還有一些照片如第71頁劉少奇會見日本前首相石橋湛山。我都認為好。希望貴刊多刊載這方面的好文章,把刊物越辦越好。把高質(zhì)量的優(yōu)秀文章、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讀者。我2003年繼續(xù)由當?shù)剜]局訂閱貴刊。這本雜志不但我讀就是我家晚輩人:兒子、兒媳也都喜歡讀這樣的刊物。每期的封面安排得很好,特別是第10期軍委江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
武漢市漢口萬松園路 王玉琳:本人是在單位自費訂閱《百年潮》。作為該刊的老讀者,對貴刊的嚴謹負責之文風十分贊譽。提一小建議:能否將作者基本情況略加介紹?可否將文章內(nèi)容面拓寬些?如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事件;海外有關人物介紹;對于歷史上各種角色的領袖人物的正反兩方面歷史情況的介紹評析等,當然這里的\"歷史\"是以《百年潮》為主題。
貴州省丹江鎮(zhèn)西前街 龍向日:讀了貴刊后,用歷史的眼光來講,是忠實于歷史的,忠實地反映了歷史本來面目,不忌諱,不隱瞞,可以說是仗義執(zhí)言。如《劉少奇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貢獻》一文可以佐證。既然是《百年潮》,那就是一百年的漫長歷史,對新中國建立前的事件應當有所涉及,但似覺少了一些。我黨已創(chuàng)立80年了,應當是耄耋老人,比較老成練達了。但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及教訓還有待加強。如對陳獨秀、王明、張聞天、張國燾、博古等人的功過也應繼續(xù)發(fā)掘研究,教育新一代。
江西省南城縣上唐鎮(zhèn) 劉來福:我是通過《人物》雜志推薦而認識貴刊的,訂了《百年潮》以后覺得是吾良師益友,所以從創(chuàng)刊號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自費訂閱。
貴刊最大的特點是真實,開門見山。憑我個人記憶:如\"文革\"中喊\"毛主席萬歲\"的第一人是彭真?!都t旗》改為《求是》雜志是李瑞環(huán)提出,組織決定的。井岡山\"朱德的扁擔\"被人偷掉,是王震將軍說的。
貴刊是否開設《黨史知識》欄目。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8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100題中,有些黨政農(nóng)村干部對黨史知識較為貧乏。
北京市永定路 王年一:我長期自費訂閱貴刊。我可以不填這個意見表,但我一定要寫,以盡一個讀者的責任。
貴刊的改進,要從文章的內(nèi)容入手,其他都在其次。選稿一定要精,要有新觀點和新材料,不可登那些泛泛之作。要在用心組稿上下功夫。從目錄上說,第10期上第一篇、第二篇、第四篇就很好。文章讀了,總要叫人有所收獲才好。不要白開水。我特別愛讀龔育之先生的文章。
北京市豐臺區(qū) 張梓荊:對欄目編排基本滿意,特別對紙張和印刷一律是白紙黑字特別欣賞。文章內(nèi)容很好。\"老年作者\"越來越少了,希望盡快刊登他們的稿件,積極向他們約稿。錯字不少,如有要求,我每期讀后可以把錯字以及時間的錯誤等寫給貴刊。
山西省大同市南關 謝建中: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訂閱了貴刊,一接到雜志,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越看越愛不釋手,索性向貴刊郵購了從創(chuàng)刊至99年的合訂本(全部自費),并堅持一直自費訂閱貴刊至現(xiàn)在,而且還要一直訂閱下去。貴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比較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歷史,讓人覺得真實、可信。人云亦云的文章少。訂閱貴刊的讀者,中老年人居多,他們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和黨史知識,希望看到更深、更高的文章,希望貴刊能成為有一定理論高度的刊物?,F(xiàn)在普及性的歷史、黨史刊物太多了,普及性刊物的讀者群極不穩(wěn)定,在當前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讀者會越來越少,而有一定理論深度的刊物的讀者群相對比較穩(wěn)定,因為他們是自動學習,具有連續(xù)性、探索性,這樣的讀者群只能擴大,沒有減少,希望貴刊能保持自己的特點,向更高更深的方向發(fā)展。
北京翠微路 萬鑄:《百年潮》辦的相當好,最大好處是使歷史返璞歸真。例如我看了《習仲勛主政南粵》,讀后眉批\"這是一篇好文章,客觀、真實,文字生動,描述了當時中央、地方領導人的功績。所以,改革開放是集體的結(jié)晶\"。再如《我親歷的仁安羌大捷》眉批曰\"此乃對正面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史的真實紀錄。\"……我們太需要讀文、憶史、反思了。
欄目多,說明辦刊很活,不受史料、文體限制,讀者先看欄目便被吸引過去。略作統(tǒng)計:今年已出10期,使用了29個欄目,頻率最高的是人物春秋10次,用了9次的有臺前幕后、史事本末、往事回首;8次是文史漫筆、國際縱橫。只用1次的有文稿補訂、文壇風雨、焦點透視、史海探幽等欄目,似有整合的必要。少有錯漏別字。我是去年聽了《求是》雜志社的一位副社長介紹,始于今年訂閱,明年已訂都是通過郵局的,全系自費。夫婦共讀,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