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人的“發(fā)家史”,絕對嚇你一跳。社會底層出身、做小工、當?shù)範?,他們就是這么一步一步地爬上成功的“金臺階”??哲娚衔窘ㄆ鸷廊A賭城
這位86歲、滿口假牙的億萬富翁科克·科爾克里恩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只是排名第44號的“后進分子”。他不喜歡到神秘小島上躲避狗仔的鏡頭,也沒有培養(yǎng)克隆豬之類的怪癖,卻一直被《福布斯》雜志冠上“美國最神秘富翁”的頭銜。
1917年,科克的母親挺著大肚子從亞美尼亞移居美國,她老人家剛剛踏上美國的土地,小科克就迫不及待地“蹦”出來,成為家里第一個拿到綠卡的小家伙。不過,這個標準美國娃一直到走進小學校門的時候,才知道美國人不說亞美尼亞語,而是說英語。
操著一口怪怪的亞美尼亞式英語,小科克被老師和同學嘲笑了8年。終于有一天,小科克忍無可忍地在校長面前甩出一份“退學申請”,隨著打拳擊的哥哥‘討生活”去了。33賽28勝的成績,讓“半路出家”的小科克在洛杉磯地下賽場贏得了“小號萊福槍”的稱號,也讓他攢下一小筆財富。過了幾年不見天日的日子后,科克·科爾克里恩趁著自己的頭腦還清醒,趕緊丟下這份很“賺錢的事業(yè)”,報名參加了一個飛行員訓練班。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個沒有多少文化的小孩子居然是一個飛行天才。
科克不僅成功地通過了飛行員考試,還得到了飛行訓練員的執(zhí)照,并投身空軍。到二戰(zhàn)時期,科克已經(jīng)得到“工尉”的軍銜,專門負責指揮飛行隊穿越亞特蘭大海峽。
二戰(zhàn)結(jié)束以后,美國空軍將大部分擱置夏威夷的戰(zhàn)機以1萬到10萬美元的“出血價”賤賣給軍人。科克傾囊而出,也只夠買1架飛機和裝滿一半引擎的機油。
開著這架滿身槍眼、隨時可能因為機油耗盡而栽在大海里的“老爺飛機”,科克來到了加州的一家小航空公司,并說服航空公司的老板高價買下飛機,改裝成豪華私人包機。
,一來一回做了幾趟“倒爺”,科克就賺夠了本錢,自己買下了洛杉磯航空公司當老板。懶得和大公司競爭,科克“拍腦袋”想出了一個“獨門生意”一專門負責秘密“運輸”好萊塢的名人去拉斯維加斯結(jié)婚或離婚,100美元一次。
去賭城結(jié)婚的名人口袋里揣著大把的現(xiàn)金,卻總在拉斯維加斯找不到地方花。玩笑中,他們建議科克投資地產(chǎn)業(yè),將拉斯維加斯建設(shè)成一個巨大的娛樂中心。
這句玩笑話真被科克聽進去了!1967年,他花了1300萬美元,買下拉斯維加斯市中心的幾塊黃金地皮,建起了自己的超豪華賓館,并且把賭場和劇院搬到了賓館里面,美其名曰“賓館賭場”。
1969年6月,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娛樂場所、夢一般金碧輝煌的“世界賓館”,在科克6000萬美元的堆砌下,向各地的賭客張開了雙臂。
這還不夠??诖镅b滿了賭客的美元,科克又瞄準了電影業(yè)的:巨頭——米高美,一舉買下了整個電影公司,納入自己麾下,并且以“米高美”命名新的賭城和娛樂中心。小鞋匠締造鞋業(yè)帝國
人們只知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哪知道一個小鞋匠居然能成就一個鞋業(yè)帝國。
16歲那年,卡爾·土斯比終于找到了一個活計,在丹麥南部小鎮(zhèn)的一家皮鞋作坊當小工。那會兒的作坊沒什么花樣,只有4種款式的男女皮鞋翻來覆去地倒騰。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手工活兒,做一雙鞋總得花上一個星期。
1963年,當時的丹麥小鎮(zhèn)不萊特埃德寧靜宜人,沒有人相信當?shù)匾粋€小作坊將來會“霸占”·丹麥人的腳丫子。那一年,卡爾·土斯比賣掉了自己的小洋房和破舊的小福特車,籌措了差不多10萬美元,在鎮(zhèn)子上蓋起了一間不算起眼的小作坊ECCO。他拖著老婆、扯著4歲大的孩子搬進了廠房,跟43個員工一起吃住。
小鞋匠終于不用再做鞋子了,卡爾變成了一個“思想家”。他每天要花上二十多個小時“全天候”地思考著,怎樣才能把自個兒的鞋套到周圍人的腳上。他換穿各國各地生產(chǎn)的各式各樣的鞋子,細細體會著每一分不同的觸感。
有一天,卡爾摸著被新鞋磨得腫腫的腳板,終于想明白啦。
正常人每天大約邁出1.5萬步;每一步腳跟都要承受約2倍于體重的壓力;人腳每天排出約200毫升汗液;每只腳由26塊骨頭、20塊肌肉、112根韌帶組成,它們太累了。年輕人不會再留戀老派的、笨重的、硬梆梆的鞋子,他們渴望有一雙舒適的鞋,而不單單是漂亮。
以后的日子就順理成章了。1972年,ECCO借著北歐經(jīng)濟危機反而迅速擴張,把觸角伸向南美的生產(chǎn)基地,開辦了國際工廠。
1982年,ECCO去往日本;1992年,ECCO到了阿根廷、印尼、印度、泰國;2002年,ECCO殺回丹麥,從生產(chǎn)發(fā)展到銷售,把旗艦店開在了哥本哈根。ECCO的產(chǎn)量超過1億雙鞋以后,卡爾·土斯比被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了“騎土”稱號。
谷倉里開出大公司,
因為自己3次摔斷鎖骨而無法進軍美國大學生體育聯(lián)盟(NCAA)的滑雪隊,他發(fā)誓要讓滑板滑雪從一個純專業(yè)運動變成一個大眾娛樂的活動。杰克,伯頓,卡朋特還蠻有“奉獻精神”的。
杰克從科羅拉多大學退學以后,才真正開始發(fā)憤圖強。他在家里“待業(yè)”1年多,居然考上了紐約大學的經(jīng)濟系,他一邊讀書一邊當木工,研究改革滑雪滑板的造型,讓它變得更加舒適方便。
畢業(yè)后,杰克的“伯頓滑板公司”很快在自家倉庫正式開業(yè)了。公司的辦公室在杰克家的飯廳里,而倉庫就是他的加工廠,至于臥室嘛,就擔當起“展示間”的功能了?!澳菚r候,我常常會在半夜2點收到國外的長途電話,向我定購一塊滑雪板。”
這樣一塊一塊地賣滑板,自然賺不到大錢。杰克的公司成立2年以后,還是“賬面赤字”的家庭作坊,拖欠了銀行10萬美元的債務(wù)。老板杰克只好早上去長島教網(wǎng)球,晚上去酒吧站柜臺,還銀行貸款的利息。
直到某一天,杰克突然腦袋開竅,往附近的滑雪場推銷自己的滑雪板,生意才開始有點兒起色。僅僅1年多,他就還清了所有欠款,接著買下了附近的滑雪場,繼續(xù)開發(fā)其他滑雪產(chǎn)品。
如今48歲的杰克·伯頓·卡朋特,已經(jīng)擁有700萬的消費群體,牢牢掌控著全美三分之一的滑雪運動品市場。外來客創(chuàng)建“新聞王國”
從薩拉熱窩移民到土耳其的烏贊家族第一代——科美爾·烏贊,是一個高學歷的土木工程師。
靠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和一本“洋文憑”,科美爾自己的建筑公司拿下了土耳其足球場的建設(shè)權(quán),并因此結(jié)識了當時的土耳其總理奧薩爾。
幾年以后,奧薩爾成為土耳其總統(tǒng),’科美爾的建筑公司也在總統(tǒng)的“提攜”下迅速發(fā)展成為土耳其建筑界的“巨頭”。
與此同時,烏贊家的第二代成員山姆“恰巧”和總統(tǒng)的兒子“青梅竹馬”,同學一路從小學做到大學,畢業(yè)后就合辦了一家電視公司。有“總統(tǒng)貴公子”撐腰,山姆在德國租了一個工作室,通過衛(wèi)星向土耳其轉(zhuǎn)播收費電視“StarTV”。緊接著,烏贊家族又收購了一家電臺和一家報社,在土耳其搭建出自己的“新聞王國”。
一旦握住“國家宣傳的喉舌”,烏贊家族開始將“商業(yè)觸手”伸向各個行業(yè),并利用手里的“宣傳武器”打擊對手,不斷揭發(fā)和編造對手企業(yè)的丑聞,達到自己的商業(yè)目的。此后10年,烏贊家族成了法庭里的常客,二百多起詐騙和誹謗案像雪花一樣飄落在公司上空,又像雪花一樣悄悄融化,沒有對他們家的上億財產(chǎn)發(fā)生致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