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館里有一位阿富汗雇員,年輕老實。一天我?guī)辖?,平時沉默寡言的他卻格外高興,不停地向我介紹阿富汗的物產(chǎn)。當我走進地毯店里,他儼然成了行家,將各種地毯的來龍去脈說得一清二楚,還暗示我說,現(xiàn)在街上地毯大多質(zhì)次價高,如果我感興趣,他可以讓自己的親戚訂做,保證價廉物美。
阿富汗有三寶,地毯、青金石和紫羔皮。對排名第一的地毯,我卻知之甚少。因為在國內(nèi)嫌地毯容易臟,而且清洗起來太麻煩,所以對其少有問津。但雇員的一番廣告倒讓我有些好奇,訂做的“高級”地毯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決定跟著他去看看。
雇員帶著我去了位于喀布爾西郊的一家地毯作坊,這里的老板是雇員的親戚。他熱情地向我介紹說,他的作坊共有15臺紡織機,75名技工,規(guī)模在喀布爾屬于中上。這里的地毯全是手工羊毛毯,質(zhì)量絕對一流。在他的帶領下,我參觀了部分成品。這些地毯圖案復雜,有的是氣勢恢弘的大清真寺,有的是絢爛多彩的花朵,有的是完整清晰的阿富汗地圖,有的是各式各樣的槍支彈藥。除了圖案繁多以外,地毯的色彩也引人注目。老板得意地介紹說,地毯的各色圖案幾乎完全是由純天然羊毛織成的,化學染料不到1%,所以這些地毯哪怕使用百年也絕不會褪色。
地毯作坊里另一個讓我驚訝的是織地毯的“技工”。這些“技工”可不是成年人,他們小的不過幾歲,大的也就十幾歲,稱之為“童工”倒更貼切一些。據(jù)老板介紹說,阿富汗地毯之所以聞名于世,是因為其完全由手工織造,花樣繁多、色彩絢爛、經(jīng)久耐用。而要一針一線地將細細的羊毛變成厚厚的地毯,需要的不僅是技工們嫻熟的技藝,更需要他們自身良好的先天條件。在這方面童工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他們手指纖細,織出的各種花式細膩、柔和,稱得上復雜中不失規(guī)則,大氣中顯露靈巧,這是成年技工無法做到的。老板特別強調(diào)說,用童工織地毯并不是剝削,因為首先阿富汗地毯的織造方法幾千年來變化不大,使用童工也算是歷史傳統(tǒng)。另外織地毯收入穩(wěn)定可觀,以后的出路也完全由自己選擇。所以許多阿富汗人都認為織地毯是一件既可養(yǎng)家糊口,又不耽誤孩子們學習的好事情,到地毯作坊當童工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地毯作坊的訪問讓我對阿富汗地毯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因為工作關系,我經(jīng)常和一些阿富汗朋友們接觸。這些人性格差異很大,有的能言善辯,有的寡言少語,但無論是誰,只要一提到地毯,就立刻變得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為什么阿富汗人對地毯的熱情如此之高呢?這首先是因為地毯是一件特殊的商品,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據(jù)說在阿聯(lián)酋的一家地毯店中,一塊有400年歷史的波斯地毯售價高達上百萬美元。據(jù)朋友介紹說,手工地毯的特點就是惟一性,也就是說,你花錢買下一塊手工地毯,其花樣、設計等完全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圖案可能是一段神奇的歷史,它的織法可能含有獨特的創(chuàng)新??傊镆韵橘F,出廠時就獨一無二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珍貴而不會貶值。所以,許多阿富汗家庭都將地毯作為自己的“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有意思的是,這個衡量地毯價值的標準也給造假者留下了空間。一些地毯商故意將嶄新的地毯放在塵土飛揚的大街上,天天風吹日曬。據(jù)說經(jīng)過這樣“老化”處理的地毯,價格反而比新地毯高出不少。
阿富汗人熱愛地毯的另一個原因是其悠久的歷史。說起來,地毯在阿富汗的歷史可比阿富汗的國家史還要久遠。傳統(tǒng)意義上阿富汗的建國時間是1747年,當時阿赫馬德沙國王建立杜蘭尼王朝。但據(jù)說距此幾千年前,上古時期亞歷山大大帝征服阿富汗時,最喜歡的就是阿富汗地毯,而因為他的青睞,阿富汗的地毯業(yè)也開始逐漸繁榮。阿富汗地毯的圖案既有宗教故事,也有花鳥蟲魚;既有名勝古跡,也有歷史人物,加之做工精細、歷久彌新,漸漸地在全世界享有盛譽。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阿富汗陷入內(nèi)戰(zhàn),人民大量外逃成為難民,其中包括很多熟練的地毯技工。他們逃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很快開始重操舊業(yè),織起了地毯。原料仍是上等阿富汗羊毛,技工仍是阿富汗兒童,只是地點從自己的國家搬到了異國他鄉(xiāng)的難民營。因為阿富汗地毯的聲譽,這些難民織出的地毯很快成為其所在國家商家關注的對象。他們先是少量購買,再倒手賺取差價。嘗到甜頭以后,就與阿富汗技工們商量,讓他們專心織毯,而銷售的事則讓給當?shù)厣倘藗儼k。這樣很快形成了阿富汗地毯被外國商人——尤其是巴基斯坦商人壟斷銷售的格局。
阿富汗新政府成立,超過130萬難民回國,許多地毯熟練技工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工作熱情極高,想迅速重振地毯業(yè)這一阿富汗傳統(tǒng)支柱性產(chǎn)業(yè)。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隨著阿富汗形勢的改善和重建工作的展開,地毯業(yè)的振興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困難之一是阿富汗地毯的價格居高不下,使其市場銷售受到?jīng)_擊。地毯價格的形成包括工人工資和中間費用。據(jù)我一位朋友介紹,技工們織地毯的手工費是按地毯的“道數(shù)”計算的,所謂“道數(shù)”,就是地毯上單位面積經(jīng)緯線的密度?!暗罃?shù)”越高,針線越密,相應的地毯質(zhì)量也就越好。一般而言,技工們?nèi)粢允止た椦蛎?,每?800道的工資約為1美元。這是什么意思呢?好的手工羊毛地毯每6.5平方厘米約為360道,即每平方厘米約56道,如此計算,一張典型的長150厘米、寬100厘米的標準手工羊毛地毯共約84萬道,技工織這樣一塊地毯的工資約為175美元。這說明,阿富汗地毯工人工資并不高,但由于其銷售市場中間商眾多,運輸、轉(zhuǎn)手等費用一加再加,一塊標準手工羊毛地毯的價格多在300~500美元之間。若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一塊50美元的伊朗機織地毯似乎就足夠了。若從裝飾角度出發(fā),阿富汗手工羊毛地毯與伊朗手工真絲地毯相比又差了一個檔次,而標準真絲地毯在1000~1500美元之間,多花些錢一次性買個上檔次的又是許多人的購物心理,所以阿富汗地毯在市場上并不如伊朗地毯受歡迎。
困難之二是熟練地毯技工越來越少。隨著阿富汗形勢的改善,許多家庭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不再把讓孩子做地毯技工視為一條出路,而是寧愿自己受累也要讓孩子讀書。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但阿富汗地毯因此則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改進生產(chǎn)工藝也就變得越來越迫切了。
雖然阿富汗地毯業(yè)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應該看到,這些困難是在其國家開展重建,逐步融入國際大市場時所產(chǎn)生的。我想,有了阿富汗人民對地毯由衷的熱愛,有了阿富汗地毯千年來在世界上的聲譽,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個勇于反思自己歷史、鞭策自己前進的民族意志,誰說這些暫時的困難不會成為催化劑,幫助阿富汗人民織出自己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