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聯(lián)奇才何淡如
何淡如,清末廣州人,以作諧聯(lián)而聞名遐邇。其詠世態(tài)之諧聯(lián),深受大眾喜愛。
世事若鳴鑼,只為錢多開口響;
人情如擊鼓,每因皮厚發(fā)聲高。
兩個比喻句,兼及雙關之義,并且深含哲理,又是修辭之警策,加上對偶之形式美以及比擬之聯(lián)想美,確屬絕妙修辭。評論家認為,作者對社會的丑態(tài),洞若觀火,腹中之氣,用快言快語,一瀉而出。
何淡如孩提時便精于屬對,他的老師曾以“豬北竇”這個怪僻地名要他屬對,何淡如狡黠地一笑,對曰:“蔡西灣”。
“蔡西灣”就是何淡如老師的大名,學生直呼老師之名,犯忌,再說以“蔡”對“豬”,老師更不高興,但是作為聯(lián)對之技法,卻又無懈可擊,老師也無可奈何,只有苦笑而已。
接著,蔡西灣老師看了看何淡如的衣著,又吟一上聯(lián)云:
皮背心襯繡花雪帽。
何淡如望著常伴老師身邊的煙筒,對曰:
血牙嘴鑲斑竹煙筒。
老師問:“你對來對去,為什么老是離不開我?”
何淡如答:“我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恩師栽培,我怎能離得開你?”
目中無人左宗棠
左宗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常以諸葛、司馬自況,他題一門聯(lián)云:
文章西漢兩司馬,
經(jīng)濟南陽一臥龍。
司馬指司馬遷、司馬相如;臥龍指孔明。
曾國藩看到此聯(lián)語,想殺殺他的傲氣,便作一上聯(lián)放在左氏書桌上:
季子才高志廣,仕不在朝,隱不在山,于我意見相左;
左宗棠讀后,頗不以為然,于是作一下聯(lián)贈給曾氏:
藩臣為國盡忠,進不能戰(zhàn),退不能守,問他經(jīng)濟何曾?
此后,曾、左二人絕交,直到曾氏去世,左宗棠才送一挽聯(lián):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此聯(lián)語頗為誠懇真摯。左宗棠畢竟是曾國藩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雖然其本性狂傲,但曾國藩人已死,若在死人面前再狂傲,反顯其為人猥瑣,所以他“大方”起來,作此聯(lián)以表“自愧”。
溥儀的西餐怪詩
1921年宮中將御茶膳房裁撤,設立野意膳房,做中餐,不久又設西餐,溥儀曾吟西餐怪詩一首:
明日為我備西菜,牛肉扒來燉白菜;
小肉卷來烤黃麥,葡萄美酒不要壞。
你旁看,我吃菜,一旁饞壞了洪蘭泰。
口中涎,七尺長,一直流到東長廊。
我大笑,把肉藏,藏在屜內(nèi)滿屋香。
李志源,曹振光,左右繞桌旁。
也是饞,不敢嘗。
瞪著眼,如筆長。
舔著舌,賽黃狼。
一會兒,我生菊(氣),
叫一聲:一群東西趕緊給我出中房。
哈哈哈,樂倒了三格格,
對著我直說:“我皇!”“我皇!”
詩中提到李志源、曹振光等,均是太監(jiān),三格格是溥儀的三妹。這首快板式的詩,是溥儀十五歲時的作品,用詞風格明顯受到北京地方數(shù)來寶的影響,所以讀來順口,間或用些比喻及其他描繪法,將他吃飯的生活寫得栩栩如生。
怪誕龔自珍
因罵人中舉
龔自珍考舉人的題目是“屯政策論”。主考官是溫平叔和王植。屯,是屯邊之意。龔自珍在敘述邊疆風土民情以及論述屯政的改革時,莫不筆走龍蛇,如數(shù)家珍。主考官王植讀龔自珍的文章如讀“天方夜譚”,因而笑個沒完。這時溫平叔過來問王植笑什么,王植說:“奇文共欣賞!”溫平叔看龔自珍的文章,也捧腹大笑,并說:“此人好罵人,如不薦他,將來準挨罵,還是把他錄取好了。”
后來龔自珍上榜后問主考官是何人,有人告訴他是王植,龔自珍罵道:“主考官竟是那個無名鼠輩王植!”
龔自珍用卑語修辭去罵人,正與他怪僻性格相適切。
譏諷翰林
龔自珍因字寫得不好,雖中了進士,卻無法入翰林院,他為這事很生氣,就叫他的侍妾、女兒、媳婦都來練書法,果然很有成效,每當有客人來,他就將家人寫的字給客人看,并說:“現(xiàn)在的翰林院,何足道哉?你看我家的女流之輩,哪一個不可以入翰林院?”
這是委婉修辭,意思是說:我因字寫得不好不能入翰林院,豈不是笑話嗎?若以字寫得好作為入翰林院的條件,我家女流之輩都可以進翰林院了!
有一次,一位尚書到龔家來與龔自珍的叔叔聊天,大講考試時要寫好字,并說:“只要寫好字,沒有不中選的?!贝藭r龔自珍鼓掌而出,道:“說得好,說得好,翰林們的學問,不過如此!”
他叔父因此便與龔自珍斷了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