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菁
消費力旺盛的中國年輕一代正在展開全新的生活方式,酒吧成為他們集中的去所,他們毫不吝嗇地掏錢,購買情調(diào),而不是酒水。
非典過后,在一份都市報做記者的趙杰每天晚上都毫無例外的接到邀請電話,邀請者是他各個行業(yè)結(jié)識的朋友,目的地是北京什剎海的某些酒吧,因為朋友們的行業(yè)不同,會選擇不同的酒吧。
這與趙杰在非典前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將聚會地點從著名的三里屯轉(zhuǎn)移到后來興起的什剎海酒吧群。
“其實不是真的去喝酒,我們更注重氛圍,”趙杰是中國正在改變的年輕一代的一員,他們逐漸從上一輩的茶文化脫離出來,更傾向于西方文化標準的酒吧。
而這種改變被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發(fā)掘,為了迎合這種改變,他們建造起各種主題的酒吧,營造各種不同的情調(diào),于是在這里,一瓶在超市只需要5元的啤酒被賣到30元的高價。別擔心沒有人買單,因為那些消費者知道,他們必須為這里的情調(diào)買單。
北京是全國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個地方,總共約有400家左右。
過客:不是酒是精神
金鑫是一個充滿了傳奇故事的行者,被背包族號稱為“大俠”。他熱愛旅游特別是自助旅行,在《經(jīng)濟》采訪他的當天晚上,他正在為十幾個小時以后騎單車赴西藏、尼泊爾的西行而準備。
金鑫并不是一個自由職業(yè)者,他是一個酒吧的老板。他給他酒吧取的名字叫過客。如同他曾經(jīng)是許多地方的過客。
過客是一家旅游主題的酒吧,而且據(jù)說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它位于中央戲劇學院旁邊,一個叫鑼鼓巷的胡同,離什剎海不遠。過客酒吧早在1997年金鑫就和他的妻子海燕共同經(jīng)營起來的。
當時開過客酒吧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金鑫很喜歡和朋友一起喝酒,為了找一個喝酒的地方,就找了一個39平方米的地兒,只能容納6張桌子的地方辦起了老過客,“再加之他是學美術的,總能把很不起眼兒的廢舊東西加以改造,變成獨特的裝飾品,所以使得過客有自己的一套風格,”老板娘海燕說。而現(xiàn)在過客卻是一個200平方米的大地方。
北京的酒吧一般裝飾講究,服務周到,而酒吧的經(jīng)營方式更是形形色色,各有特色。他們從音樂風格,裝飾風格的區(qū)別也決定了消費對象的情趣選擇。過客也不能例外。
過客的裝修是藏族風格,墻壁上的羊角和面具掛飾,古色古香的原木家具,陽光輕灑的小閣樓,而音樂是酒吧不可缺少的元素,此間飄蕩的不是轟轟烈烈的搖滾,不是懶洋洋的爵士樂,更不是大眾化的流行歌曲,而是幾支原汁原味的英語民謠反反復復地唱來唱去,唱詞中夾雜著很真實的嘆息聲和咳嗽聲,有點獨特,更多的是傷感,很符合酒吧的懷舊色調(diào)。
過客的經(jīng)營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過客會不定期舉辦旅行展覽、講座、簽名售書以及公益活動。如10月,他們將舉辦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活動,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北京這個城市。另一方面他們會推出自己的旅游產(chǎn)品,今年新推的是印有過客標志的“T恤”。酒吧還推行“三本書俱樂部”活動,活動是一個美國客人發(fā)起的,拿三本書過來放到書架上,就可以隨意享受書架上所有的書。一些外國客人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書架上因此擺滿了各色的原文書。
目前,過客有自己的網(wǎng)站并同時擁有1500名會員,他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討論關于“旅行”的話題。
“我們同沒錢旅行、沒時間旅行的思想還要進行斗爭!”這是過客的一句口號,海燕認為,酒吧本身的文化是一種時間的延續(xù),需要的是長久客戶群?!跋褚黄筷惸昙t酒,越老越迷人。酒吧經(jīng)營的成敗需要日積月累的品牌樹立,需要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的持之以恒?!?/p>
現(xiàn)在金鑫夫婦在醞釀著再開一家與過客不同風格的酒吧,他們清楚風格是酒吧的根基,“沒有風格,酒吧就會成為一個只賣酒的當鋪”,一位圈里人士如此詮釋酒吧。
融有中國元素的“佛吧”
老祁的佛吧是什剎海這一帶較出名的酒吧,也是最早在什剎海辦酒吧的開辦人之一,可以算是“元老”級人物。如今,老祁已經(jīng)開了有六七家店了,而且在什剎海邊上開了5間酒吧,5間酒吧都是一個名字“Bouddha”, 梵語“佛陀”的意思.。熟悉的人們都稱之一號、二號、三號……。
“當初其實我是為了能自己主宰一個小環(huán)境,做一家自己的店,等時機成熟時,分析了一下地理位置,最后選擇在北京這塊‘野景區(qū)?!薄盀槭裁捶Q作野景?”“因為這里是不收門票,但什剎海是具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一個北京古建筑平民公園。”
老祁之所以取名為“bouddha”也是根據(jù)什剎海歷史背景,而且老祁本身就對佛很感興趣?!捌鋵嵄緛韯傞_這個店時,都是朋友過來捧場,因為當時什剎海還沒有多少酒吧,沒想到后來一下子吸引了大量來什剎海的游客?!?/p>
老祁的酒吧突出一個“靜”字,是個適合聊天的靜吧,五間酒吧裝飾大同小異,都是那種散發(fā)著舊日情懷的老木頭和舊窗欞,酒吧墻壁很有看頭,有從民間淘換來的小古董,佛經(jīng)的殘片,老外用鋼筆畫的銀錠橋,還有關于什剎海、銀錠橋和早期的老照片。
對于這種設計風格,老祁認為他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酒吧雖說是西方文化,但是也可以融入中國元素在里面,因為中國人也有自己的酒文化,所以老祁酒吧裝修基于中式潮流,而且也是為了與什剎海這里的人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來中國的外國人都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中國人對還能見到這類懷舊的東西也覺得很新穎。
老祁的酒吧與其他酒吧的不同在于它“親和力”,他們努力做到從細微處為顧客服務,與顧客溝通,他們做了資源卡,經(jīng)常與顧客E-MAIL聯(lián)系,每逢過節(jié)或生日的時候,還會親自寄去賀卡,顧客在酒吧如果喝醉了,會被送回家。
佛吧最大的特點是它的留言板,一張晚報大小的白板,上面密密地貼滿了N個貼,寫著不同客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語:“欲覓一位溫柔、善良、美麗的女友,手機電話……”“ 今天是我們的結(jié)婚紀念日,我愛你”“向戰(zhàn)斗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很多客人互不相識,誰也不會偷了誰的心事,全部昭告于此,倒生出一種對世俗的同仇敵愾。而也有些熟客朋友把這當成他們之間溝通的平臺。
老祁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顧客進了酒吧后,他會對酒吧里的坐在窗邊的另一位顧客說:“對不起,朋友,請你起來,這個靠窗子的位子是我的?!睆闹斜硎揪瓢梢呀?jīng)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去泡吧的人主要是:在華的外籍人士、留學生、國內(nèi)生意人、白領階層、藝術家、娛樂圈人士等。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消費群體越來越個性化因而市場上已經(jīng)難以找到人數(shù)龐大的、有共同消費意愿的群體了,對消費“小眾”來說,他們需求的是對胃口的,度身制作的消費方式。那么,具體到酒吧,也只能拉攏到某一小類的顧客而不可能將市場獨占。
所以趙杰每天都會在不同酒吧會見他們不同行業(yè)的朋友,雖然喝得都是同一個品牌的啤酒,但是談話的內(nèi)容卻大不相同,“在一個旅游主題酒吧,談論媒體寫作,你會發(fā)現(xiàn)是多么的不合時宜,”這也是大大小小主題酒吧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