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自己的航天員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國家;39年前的同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并由此開端了“兩彈一星”的輝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周曉飛說,“神舟”飛船是我國獨立設計和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識產(chǎn)權的產(chǎn)品;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說,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復雜、難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需要有許多高新技術的支撐和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做保障。載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實際上預示著一個國家在科技和經(jīng)濟領域的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發(fā)展載人航天,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技術水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謝名苞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共組織了5次“神舟”飛船發(fā)射,前4次每次直接消耗大約為8億元人民幣;第5次發(fā)射,因為是載人飛行,費用稍多,但也不到10億元人民幣。
相較于動輒耗資數(shù)以百億美元計的歐美航天工程而言,神舟五號載人航天的成功,向全球再一次彰顯了中國制造的卓而不群;在舉國歡慶華夏圓夢飛天的過程中,一批中國制造的著名品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人們增添一份喜悅,比如長城潤滑油出色的運行于“神五”之中,比如飛亞達表成為繼歐米茄等之后的第三個航天表品牌,再比如蒙牛以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的身份鋪天蓋地的號召“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
對于中國制造太空時代的榮耀,我們的感受可以用農(nóng)夫山泉專門為載人航天成功而修改的廣告語來形容:這一刻,有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