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鏵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經(jīng)過4次審議,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獲高票表決通過。身份證,作為公民自我保護的憑證和"護身符",國家用法律的形式規(guī)范其管理,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將公民權(quán)利的保護上升到一個高度,同時使我國對居民身份證的管理向法制化、現(xiàn)代化邁上一個臺階。對于這一事關(guān)全體公民生活的重大事件,紙質(zhì)媒體在此法頒布后給予了充分的關(guān)注。
《人民日報》在6月29日二版頭條的位置全文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并在報眼處加框刊登本報評論員文章《進一步完善居民身份證法律制度》,突出強調(diào)將原來的居民身份證條例修改為身份證法的重要意義。
《中國青年報》則將這一新聞放在了6月29日的頭版頭條,在《公民身份的法律護身符(引題)居民身份證法在全國人民注視下高票通過(主題)》的大標題下,是六個重點提示句:"便利人口流動,戶口遷移不必換證"、"未滿16周歲居民可領(lǐng)取身份證"、"警察違反規(guī)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要追究責任"、"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生活困難的居民領(lǐng)證免收工本費"、"辦證時間縮短一個月",接下來是約1100字的本報消息,追溯身份證法產(chǎn)生的過程,簡要介紹身份證法的主要內(nèi)容,而在二版下面用了大約1/3的版面刊登了《居民身份證法》的全文。
在主流媒體中,版面給的最充分的恐怕要數(shù)《新華每日電訊》了,在6月30日的第六版,《電訊》用了一個整版作了"特別關(guān)注·居民身份證法"的專題報道,其頭條《十大新意促身份證變臉》,用介紹和"專家點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總結(jié)了新的居民身份證與過去的身份證相比的十大不同;下面1/3版為《生活,不再為身份證而煩惱--回溯身份證立法中的六大焦點問題》,此文通過"生活案例"、"審議焦點"、"法律規(guī)定"、"專家訪談"來解析新的居民身份證法中的六個問題;版面正中是加框的《居民身份證法》全文,其左右兩面為兩條"新聞背景"《十年砥礪修法》、《四大問題催生居民身份證法》,對身份證法推出的過程和原因做了回顧。而在版面的最上方,嵌在《十大新意促身份證變臉》中,是居民身份證的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居民應(yīng)當出示身份證證明身份"的圖表新聞。
作為都市報的《北京青年報》和《北京晨報》對這一新聞的處理有其共同之處,都在6月29日,把這條新聞放在了頭版報眼的位置,然后由頭版轉(zhuǎn)到二版頭條位置進行詳細解讀和新聞鏈接,而主標題都采用了引人注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其中《晨報》的引題是《三部法律昨日通過,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居民身份證法規(guī)定--》,(主題)《身份證不能隨便查》,二版要聞上進行"新聞解讀",在《(引題)居民身份證法昨天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獲通過,并將于2004年1月1日起實施,這標志著--(主題)"三無"概念從此成為歷史》的標題下,其解讀中用了《"三無人員"不復(fù)存在》、《身份證不能隨意扣押》、《重新規(guī)定了有效期》、《冒用身份證違法》、《未滿16周歲也可申領(lǐng)》、《身份證號碼終身不變》、《五種情形出示身份證》7個小標題,將身份證法中與百姓有直接關(guān)系的內(nèi)容和重要變化提出來,做條分縷析的梳理和解讀。同時刊登了"晨報資料"《不同證件的作用》,解釋身份證、暫住證、務(wù)工證、"綠卡"的不同用途。"專家觀點"《公民權(quán)利在擴大》用法律專家的視角對此法頒布的意義作簡略的評析。
《北京青年報》在頭版的標題為《〈居民身份證法〉昨獲通過除公安機關(guān)依法執(zhí)行監(jiān)視居住強制措施外(主題)誰都無權(quán)扣押身份證》,正文采用了新華社電,但將內(nèi)容用五個小標題進行分解《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個月》、《居民身份證將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可自愿申領(lǐng)身份證》、《人民警察違反規(guī)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要追究責任》、《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在二版要聞版又用了大半個版的篇幅加框?qū)Α渡矸葑C法》作進一步的詳細解讀。醒目的大字頭條標題《新身份證的多快好》壓在"飯店為住宿的客人登記身份證號碼"和"第二代身份證"兩張照片上。與標題相照應(yīng),其框的最上方是淡黑影反白的重點提示:"多:存儲多種個人信息"、"快:辦理時間縮短"、"好:具有機讀、視讀兩種功能,科技含量高"。正文分為6個方面進行解釋報道,而每個方面都采訪了相關(guān)的專家,由專家對相關(guān)問題作解釋和評析。這一報道的結(jié)尾處是一段介紹新身份證的小資料《新型身份證科技含量高》,左側(cè)報眼的位置是評述身份證法實施意義的"今日社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舉措》。
根據(jù)以上所示版面情況,不難看出各家媒體對身份證法頒布這一新聞的重視是一致的,但是處理的視角和方法卻有很大的區(qū)別,由此而獲得的宣傳效果恐怕也會大相徑庭。
總體來看都市類報紙更注重服務(wù)性,考慮更多的是方便讀者。從主標題來看《北京青年報》頭版的大標題是《誰都無權(quán)扣押身份證》,《晨報》一版的大標題是《身份證不能隨便查》,重點都突出了身份證使用者即公民自身的權(quán)益。而在內(nèi)容報道上,用小標題把與廣大讀者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內(nèi)容提出,既突出了重點,也方便閱讀,使讀者一目了然地認識這一新的法律與自己的關(guān)系。如此處理就把生硬的法律條文變成了生動的、與每個讀者都密切相關(guān)的新聞,自然會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宣傳新法的社會效應(yīng)也在讀者的閱讀中得到了。而通過專家來評說解析新的法律條文,更增加了《北京青年報》報道的深度和說服力。
《進一步完善居民身份證法律制度》、《十大新意促身份證變臉》、《居民身份證在全國人民注視下高票通過》,三個標題所蘊含的內(nèi)容,明確地告訴我們《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將報道的重點都放在了法律本身,這與以人為本的都市報的標題相比,對讀者的吸引力顯然就小了許多。
從版面的設(shè)計和內(nèi)容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新華每日電訊》的編輯們還是動了很多腦筋的,通過"生活案例"、"審議焦點"、"法律規(guī)定"、"專家訪談"等不同角度分層次解讀這部新法,增加了報道的深度、說服力和可讀性;而背景資料和圖表新聞的運用使版面內(nèi)容豐滿,形式活潑。但《新華每日電訊》的專題6月30日才與讀者見面,在新聞競爭幾近白熱化的今天,時效上的不足使其價值大打折扣。
《中國青年報》的重點提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導(dǎo)讀的功能,但一述到底沒有小標題的消息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在信息量呈幾何數(shù)增長、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今天,讀者對報紙的閱讀,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刊標題+文章"轉(zhuǎn)變?yōu)?看標題+感興趣的文章",這就使標題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標題不吸引"眼球"也就失去了文章吸引"眼球"的機會;而文中多一個小標題就增加了一次被注意的機會。如果《中青報》的編輯能把其重點提示做成新聞的小標題,估計宣傳的效果會更好些。
《人民日報》,看似很重視,但這些干巴巴的條文又能有幾個讀者會去注意呢!
從這個具體案例的對比中不難看出,都市類報紙具有很強的讀者意識和服務(wù)意識,其報道新聞更多的是從讀者的視角,這與有的主流媒體的從文件出發(fā)、僅把新法全文刊登在要聞版的頭條位置的做法相比,就顯得更有人情味和吸引力,這一點或許正是主流媒體需要向都市類媒體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