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仙
教室內(nèi)的最后一張桌子,被極不和諧地擺在角落里。這個位置該怎么安排呢?起初,我是讓高個子學生坐那里,可時間久了,家長有了微詞,怕自己孩子坐在角落影響學習,學生也漸露不悅之態(tài)。正當我苦惱之際,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進入我的視線,我眼前一亮,何不用來懲罰學生呢?后來那個角落就成了“屢教不改”者的專座,美其名日:“思過角"。為給受罰學生一線希望,我宣布:何時改過,何時再坐到前面來??蓻]想到他們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越來越放肆??磥響土P顯然是無效的,我又陷入了沉思。
受社會上免檢產(chǎn)品的啟示,我又推出“信得過專座",鄭重宣布:坐在那個角落說話、做小動作,老師不易發(fā)現(xiàn),可見它是滋生壞習慣的溫床,抵抗力弱的人不能沾邊,只有自我約束力最強、大家信得過的學生方可入座。凡要獲得這個專座,需自我申請,然后經(jīng)老師、同學審批(為了防止矮個子視線受阻,允許適當離開位置或站起來聽課)。一下子,這個座位成了一種榮耀,成了最高的獎賞,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申請。連那些經(jīng)歷過“思過角”的調皮鬼,都努力要坐上“信得過專座"。結果可想而知,所有坐過那個角落的學生,學習、紀律都越來越出色,家長贊成,我也舒展了眉頭。
同一個座位,前后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求。人被懲罰時,總會有一種自尊受損的心理壓力,會出現(xiàn)擺脫懲罰、對抗懲罰的行為。懲罰只會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極端。而信任會讓他們懂得人格的尊嚴,激發(fā)出自尊、自愛的熱情。當學生坐到“信得過專座”時,雖然客觀上位置不佳,但心理上得到了補償。的確,信任是對學生最佳的獎賞,是他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