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集團于2003年2月18日公布了1984年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度凈虧損報告表明:2002年的凈虧損總額為6.304億美元。該公司的股價已較2000年3月的高點下跌了約90%,目前徘徊在12年來的低點。
路透的首席執(zhí)行長官湯姆·格羅瑟承認路透所面臨的危機,他說:“這艘船正在極其洶涌的海浪中航行,但我們絕沒進入死亡漩渦!”這位美國人從2001年7月開始執(zhí)掌路透的帥印。
在20世紀的70年代和80年代,路透是少數幾家既能接觸財經數據,又具備傳送數據的科技實力的公司——該公司可以將財經數據及時傳輸至全球各地的交易現(xiàn)場。如果沒有路透的終端,許多交易員簡直就無法工作。數據市場一分為二:在高端市場上,彭博資訊依靠出色的技術和及時信息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在普通市場中,低成本數據供應商大行其道。
7年前,路透在財經數據市場的占有率為36%,是彭博資訊的兩倍。但從那時以后,彭博資訊逐漸趕上了路透。紐約市現(xiàn)任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于1981年創(chuàng)建了彭博資訊。迄今為止,彭博資訊已經捍衛(wèi)了其市場頂尖公司的地位,其大受歡迎的網絡尋呼系統(tǒng)功不可沒,該系統(tǒng)使得交易員、分析師和投資經理得以通過電子方式聊天。路透于去年10月份推出了自己的尋呼系統(tǒng),比彭博資訊落后了9年時間。這漫長的9年,讓彭博成為行業(yè)的頂尖公司;而路透也在這9年失去了再也爭不回來的龐大市場。
那么,造成今日路透危機的一個主要根源是:強調區(qū)域自主,放棄了整個集團的微觀管理,導致該公司在不同國家生產出售了一系列的相近的、但彼此并不兼容的產品。事實上,市場不景氣使擁有眾多內容重疊產品的路透成本高漲;從某些方面來說,路透已經因此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在使得客戶滿意的一個基本要素方面,路透也頗為失敗,那就是:服務。例如,彭博資訊通常指派某一個人來培訓投資銀行客戶,而路透則往往會派出各種不同的人員,還會出現(xiàn)令人惱火的拖延,并缺乏培訓。
路透總部的管理層中沒有速戰(zhàn)速決的意識和特點,管理層的官僚主義是路透危機的主要癥結所在。該公司的老員工說,一些新想法和產品計劃常常被管理層所破壞。路透前首席執(zhí)行長彼得·喬布曾經這樣對員工說:“無論相關與否,耐著性子看完一系列幻燈片演示可不是路透管理層的工作?!?/p>
路透公司的利潤在20世紀90年代驟升,證明其經營策略是正確的。而一些經理介紹說,早在落后于彭博資訊的幾年前,路透策略中的基本缺陷就很明顯了。由于對總部的不支持甚至是阻撓感到失望,一些經理開始自行開發(fā)產品,本應該交由路透總部按計劃開發(fā)的產品紛紛流失,成為一些經理人和其他公司謀取利益的產品。
格羅瑟摒棄了公司根據4個客戶集中的市場來劃分的地理結構。在未來幾年里,他打算將該公司臃腫的1000多種產品的系列組合縮減50%。他還推出了一些新服務,單純數據產品面向的客戶是公司財務顧問,且定價比交易員使用的最高層次的路透產品模型低40%左右。
一些行業(yè)專家認為,中等層次的新產品只會奪走路透尖端產品的生意。因為尖端客戶會覺得奇怪,他們?yōu)楹尾焕脝渭兌畠r的數據產品達到自己的目的呢?
許多藍籌股客戶很樂意同時向路透和彭博資訊支付費用,但這樣的好景已經不再:在J·P摩根(J.P.Morgan)的倫敦分部,幾位交易員稱,上司讓他們在這兩種終端中選擇一種。Teather的技術總監(jiān)Louis Lai表示,該公司用Proquote替換路透終端的決定,反映出對于路透的服務和收費的不滿。然而,他稱贊路透的產品“非常非常棒”。
路透駐紐約的首席行銷長亞歷克斯·享蓋特(Alex Hungate)拒絕就與Teather的業(yè)務關系進行具體討論。而Teather預期其數據服務總成本今年將下降55%~60%,這主要是因為它減少了所使用的路透終端數量。最近幾周,Teather與路透就新服務重新談判。Lai稱,路透在定價方面顯示出靈活性,并聽取了我們有關服務方面的建設性意見。對此,一些分析家感慨:早知如此,路透今日危機何來!
然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格羅瑟表示,他將依靠低定價數據產品、加強客戶服務,重振路透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