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新的政策推出,一是允許外商收購上市公司國有股,另一是QFII暫行規(guī)定。但兩個“有利措施”推出之后,深滬股市不升反跌,上證指數(shù)跌破了1500點這個“政策底”。這兩個新政策雖然短期內(nèi)對A股市場的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應該屬于利好,尤其是允許外資收購國有股的措施,其可能的影響更大。
QFII短期難吸引大量外資
在QFII暫行規(guī)定中,對境外合資格的投資機構的限制算是相當嚴格,要求其管理資產(chǎn)超過100億美元。除了一些大銀行,大部分香港的證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和財務公司等,無法達到這個要求。
大機構的投資方式,有其自己的獨特思路。中國經(jīng)濟連年高速增長,但如何分享這種經(jīng)濟成就,仍然需要講究策略。大機構的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所以境外投資者肯定傾向投資于大型以及盈利相對穩(wěn)定的上市企業(yè)。但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符合這個要求的上市企業(yè),大部分都在香港有H股上市。所以合資格的境外投資者,為什么要選擇以更高的股價投資A股市場并承擔更高的風險呢?
除了A股價格高,有關規(guī)定對境外投資者本金匯出境外有嚴格的限制,一個投資者如果要撤資,最少需要大概一年的時間。
有關的規(guī)定中,合資格境外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國債、金融債權和企業(yè)債券等,其中以國債規(guī)模最大,也最有可能吸引到外資投資。但中國人民幣國債缺乏利率期貨等工具,大規(guī)模投資具有一定風險。
另外,人民幣匯價的風險,也是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目前中國經(jīng)常項和資本項都有巨額順差,中國且有世界第二的外匯儲備,人民幣的匯率又處于“有管理的浮動”,所以短期內(nèi)匯率的風險較小。但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中國金融市場需要開放、中國商業(yè)銀行壞賬比例高、政府財政赤字逐年上升等因素,也令在中長期時間跨度上人民幣匯率風險不可小視。同樣,人民幣缺乏匯率期貨等避險對沖工具,大規(guī)模資金投資少了一個規(guī)避風險的手段。
因此,境外大型投資機構恐怕不會輕易向中國投入大量資金。然而這大概不會阻礙合資格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可能的獲利機會。所以,估計最后的情況會是大家都申請成為QFII,但卻只進行小量投資。不管如何,由于現(xiàn)在中國A股市場沒有海外機構投資,以后即使是小量投資,總算是有資金入市,對股市來說,都應該是利好因素。
收購國有股政策有吸引力
QFII規(guī)定中,境外投資者投資上市股份,不能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的一成。而允許外商受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卻沒有這個限制。因此,外商可以通過受讓國有股,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從而控股上市公司。
如果外商以長期投資為打算,以收購國有股的形式,可以把收購成本降至更低。而且,沒有股權比例的限制,等于是容許外商可以控制上市公司,這對許多港臺企業(yè)來說,頗具吸引力。
以這種方式介入中國股票市場,也有缺點。因為人民幣資本項仍未自由化,所以這種投資資本不能匯出境外,只有坐等資本項自由化的那一天到來。資本流動受到限制,是投資者所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
因此,QFII給了直接投入流通股份的方便,卻限制了投資規(guī)模,使得投資者不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允許外商獲得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同時也受到資本無法自由流動的限制。
所以,前者好看不實用,后者不好看,卻有可能在市場上引起真正的波動。雖然兩個政策都無法促成短期的效果,但長遠來看,這兩個相關的新措施,仍可能帶來中長期的效果,使得中國股市出現(xiàn)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