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武術(shù),使戴氏心意拳這一優(yōu)秀拳種早日發(fā)揚光大,現(xiàn)將戴家拳基本修煉功之步法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步法之修煉,無論套路、散打、健身等都離不開它。要想功夫達到上乘,首先從身法、步法練起,它是拳術(shù)的根基,若不下苦功修煉,夯實基礎(chǔ),其它套路、器械從何談起,(身法部份于《搏擊》雜志1997年第10期刊出,此不贅述)現(xiàn)把戴氏心意拳前輩傳下來的多種步法分述于后,希望愛好者弄清要領(lǐng),深入體會,應(yīng)用到實踐中去。
一、戴氏心意拳步法歌訣
手抱丹田身軀正,腳尖抓地心平靜。
二目平視有敵情,右腳拖至左腳跟。
腳尖微側(cè)指頂跟,重心壓在后腳心。
后腿彎曲扎好根,前腿微屈要虛靈。
腳掌上蹺翻腳心,縮頸抬頭似身冷。
兩腿彎處膝頂膝,兩手至膝束勢成。
束身丹氣升土釜,展身丹氣涌泉行。
展身前腿擦地出,腳掌抓地要毒狠。
前后距離一腳半,前腳內(nèi)扣后腳蹬。
前弓后直變虎步,頭頸頂起胸微挺。
進退連環(huán)走直線,久練此步氣貫身。
行步煉丹上功快,虛實二字須分清。
輕行慢步煉真氣,重動快勁要發(fā)音。
只要學(xué)者心意誠,到此步法算完成。
二、戴氏心意拳步法內(nèi)容
(1)虎步:其步前弓后直,前后腳趾均向前,非若參彬步之前后步法均斜,亦非丁字步之前橫后直,此步上身須坐下,兩胯須夾緊,頭須帶上虎豹頭之勁,更要丹田有射勁,為戴家拳常用步法。它的用法是:前撲,撲時足要上翻,起落時足要滿踏地,要猛快,將敵踐踏得向前射出。撲時步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以每個人的尺度而定,一般為一腳半。
(2)寸步:前進不能超過一尺之外,前足行之,上后足。前足宜先寸之,而后方上后足。用法:活動拳勢,勇猛身法,虎步地盤步有寸,寸為步法總要,又是步法精華。
(3)墊步:為后足跟前足之步,所以墊著以防誤事也。左打左,左足若在前,右足墊后。左足即時起,虛怒其足尖,仍出左足尖。左足若在后,左足墊前虛其足尖,仍出左足,此踩中門扣里之步法。用法:我左扣敵左,右打右亦同,而反其式。若打中門,不分左右。踩時則墊后足于前足之后,仍出前足,但墊足之前,前足須寸墊上方有勢,若踩外門時不外挪左右,踩右挪右左,踩左時,左足向前在側(cè)方,寸步作主,右足墊前,即起時虛懸起足尖,仍出右足。
(4)雞步:以輕靈為主,能練至足下無聲。起落向上作半圓形,姿勢身如竹,而其出腿從肚里掏出,掏時身下,落時身起,兩胯夾緊,兩腿要合;出時其足必超過在地之腿之膝,其前足甫落,而其后足起而掏出。用法:束身向敵丹田處蹬出,兩腿緊夾從肚里掏腿防護小腹。
(5)車輪步:以猛為妙,然猛者進得勇,則退時自然扎得穩(wěn)。此種步法上身宜向前稍彎為要。此步為活動的步法,有隙可進則踩中門而入,若無隙可進則退還原地。起腿之膝務(wù)必與心腹而齊,膝尖盡量向里不可向外,其足亦要與未起腿之膝相齊而緊合,其足尖盡量向上斜不可向下斜。用法:雙手打敵胸部,暗用膝頂敵人,此步好像獅子滾繡球之法滾進去,滾回來。
(6)轉(zhuǎn)輪步:與過足的踐步相仿,帶了車輪步的形象,此步用法與過足的踐步相同。
(7)地盤步;前腿里側(cè)外扭,向前落足踏地作主,足系橫形,其尖向外。后足尖虛點地,其尖向前,后膝務(wù)與前腿彎合緊,上身束緊下坐。
(8)退步:敵力過猛前進不易,須退讓以避其鋒而再乘機以行襲擊。左足若在前,退左足于右足之后半步,右足即時退于左足之前側(cè),虛其足尖而腳尖向上翻虛起,足尖成為舒勢,此退右足之法。
(9)龍蛇二行:龍蛇二行為上法之最優(yōu)者,然二行之中以蛇行為首,龍行次之。兩手相隨謂之人和,手其上也;龍行雙進,蛇行單進,其足前進之時不可高于地七寸,即不可超過自己的七寸骨是也。
(10)閃步:左足在前,左足向前側(cè)方挪,右足向后左側(cè)方拖拉成了斜形。十字閃為左足在前,右足上右前側(cè)方,左足向右后側(cè)方拖拉成了斜形。
(11)趕步:我左足與敵左足相抗時,我左足挪于左方,右足彎追踩敵人之后右足;我左足與敵之右足相抗時,我右足向右斜進,左足進踩敵人之后左足。練法:左足在前,左足挪左前側(cè)方,右足斜進,右足挪右前側(cè)方,左足斜進,此通法。
(12)疊步:若右足離地時,先起左足,再落右足之謂也。
三、戴氏心意拳步法應(yīng)用
步法雖有多種,而各有應(yīng)用之妙,挪當(dāng)用龍蛇二行,閃則用閃步,進退自如用車輪步,身勢就下以顧下路則地盤步,近用寸步,防誤事用墊步,打人用虛步,趕外閃用趕步,退避用退步,追遠而活動用轉(zhuǎn)輪步,換步用疊步,追敵用雞步。傳統(tǒng)說法有:(1)以毒制猛,當(dāng)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當(dāng)然,這適用于對敵。眼毒瞄得準(zhǔn),心毒要奪命,步毒必傷人??梢哉f心意拳舉步抬手處處皆毒。以步法為例,出步提膝要頂對方的襠部,落步要踩碎對方的腳面。還有絆、勾、踹、掛等打法。(2)以短制長。步法和散手手法相同,彼不動,吾不動,彼若動,吾先動。充分發(fā)揮該拳短而快的優(yōu)勢,一旦連破帶打,進步插入敵人后面時,采用貼身短打制服對方。(3)以快制敵,古譜有這樣一句:步法不到,打人不倒。決定勝敗主要是個快字。如能按規(guī)矩練步法,每日達數(shù)百次以上,必能快、準(zhǔn)、狠。遇到敵人,快速進攻,以拔其根,挫其銳,使其有勁無處使,有法不能用,有手不能伸,從而達到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