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鶴拳是我國福建南拳中的一種,宗鶴拳的最大特點是“宗”。宗是方言,難以用確切的文字來表達,只能說個大概,我們知道,狗從水里爬上岸時,身上總是發(fā)出一種彈抖之勁,把身上的水在片刻之間彈掉、抖凈,狗的這種動作叫“狗宗身”,這種彈抖之勁就叫“宗勁”。所以我們說,“宗”有“彈、抖、撞”的含義。
宗鶴拳在訓練中要求做到:“兩手如竹繩,兩腳如車輪,進如猛虎出林,退如老貓伺鼠?!鄙矸ㄉ蟿t要求做到:“龜背鶴身,蝦退狗宗身”。
宗鶴拳的“勁”,指的是通過人體肌肉組織的迅速收縮而爆發(fā)出來的一股“彈力”。一些功底深的鶴拳名家在與對方交手時,只要手觸到對方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使對方感到觸電似的“麻痹”,或被擊倒,或被拋到數(shù)尺之外,這就是宗鶴拳里所提到的“鶴如觸電”。
這種勁和力不一樣,一般的力一過壯年,若不經常鍛煉就會消退;而勁就不一樣,有勁的人可以轉衰為壯,在技擊中,有勁的人可制勝有力的人,有力的人可以舉起重物,卻無法制勝有勁的人。打個比喻,牛能拉動很重的大車,如把車繩套在虎背上,老虎是拉不動的,這說明老虎不如牛的力氣大,但牛和老虎對斗,勝者是老虎,這說明牛不如老虎有勁。就武術技擊來說,需要的是老虎的活勁,而不是牛的死力。
宗鶴拳的勁最主要的可分為剛、柔、虛、實、直、橫、斜七種。初學者多是用剛勁和直勁,進而就能辨別橫勁和斜勁,再加深造就能辨別虛勁與實勁及柔勁,這些道理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用起來就難了。如虎撲食、鷹捉雞都是用直勁和橫勁,至于虛勁與實勁是在對抗運動時,“人實我虛,乘虛即實;人剛我柔,乘柔即剛,柔中有剛,且為真剛;剛中有柔,且為真柔?!倍眠@些用法,就能達到剛柔相濟,這時離宗鶴拳所要求的宗勁就不遠了。
宗勁在宗鶴拳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著手練宗勁呢?
訓練方法是:人體下蹲成馬步,兩手伸直下垂于兩腿之間;吸氣時氣沉丹田,出氣發(fā)聲,以聲助力;把雙手向前、向上摔出,身體直立,自然放松。
初學者需每天配合呼吸摔練300—400次,天天持續(xù)不斷地練,到了半年之后,就能消除身上原來固有的僵勁。然后再放松腰部,用腰帶動上肢各部,慢慢地由淺入深,練其彈抖之勁,增強全身的彈性,再進一步就得學會辨別剛勁和柔勁的使用。如果能正確地掌握這些,那就說明你已入了宗鶴門。
要練好宗鶴拳不僅要懂得發(fā)宗勁,而且還要懂得使用宗勁,這樣當攻擊手碰到你的手足時,就會被你迅速地彈擊。
總的來說,宗勁產生于彈性勁,這種彈性勁可以產生于平時的摔勁(即摔手),而摔勁就是前面說的,緊密地配合呼吸,氣沉丹田之后,出手時以身助力,將勁發(fā)到身體各個部位的終端。
在進行摔手訓練時,還必須注意每摔一次手都得與手、眼、身、法、步、呼吸等進行配合。
這里重點介紹一下呼吸。初學者應加深呼吸,特別是應加深吸氣。因為人體不論訓練水平高低,在長時間的緊張運動中,都會因呼吸不協(xié)調而缺氧;特別是初學者心血管機能暫時不適應以及精神緊張等原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呼吸,因而在練套路時有時會感到胸悶或脹滿,呼吸困難,使套路的練習速度下降,甚至中途練下去。但如果加深呼吸情況就會好轉,因為加深呼吸,可以促進靜脈血液回心,增強循環(huán)功能,必要時還可用口來呼吸。
宗鶴拳功夫到家的人,在技擊時不僅兩臂能發(fā)出彈抖之勁,而且全身也能發(fā)出彈抖之勁,并能做到意到勁到。當你意識到自己身體某一部位需要出擊之時,這種彈抖之勁就會立即集中地發(fā)在那里,當然,這并非一、二個月即能奏效的,還得經過換勁階段,也就是要除掉原來身上的僵勁,換來宗鶴拳的彈抖之勁。
練好宗鶴勁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勁與意的配合,要做到“力斷氣不斷,氣斷意不斷”。比如練摔手,自己應有意地將勁送至手指尾節(jié),時間長了就會練成意到勁即到,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在搏擊時,你就會本能地做出應有的反應,閃電似地將對手擊敗。故在訓練每一招每一式時都應有意識地進行這種練習。
本文乃是根據我個人習武時的筆記整理而成,難免有掛一漏萬之處,敬請前輩、同好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