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令生命愉悅
文/趙曉明
太極拳是一門深奧而又平易的學問,不可以一拳目之。其平易若尋常巷陌,人人皆可得而近之,其淵深如海,險坎如峻崖危峰,非有志者不能履其險,又非人人皆能登其堂奧,甚者畢一生之力亦不能究其竟。登山者眾,所得皆不同,道百里者半五十,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寡。只有不畏險遠,不止登攀者方能領略獨特的風光。我中年習拳,不敢言功夫,但太極拳惠我以康泰,約我以禮,潤我以德,悟我以道,甚者非筆墨所能道。僅以探驪所得之鱗爪奉于同好。
由于奔波生計,工作緊張,道路多艱,導致自己體弱多病,胃潰瘍、腸炎、神經(jīng)衰弱、腰腿疼,椎間盤脫出、嚴重失眠、時常感冒、心慌……病魔纏身。37歲時住進醫(yī)院,被確診為冠心病,近兩個月治療無明顯好轉,出院后喝草藥半年亦不見效。精神緊張,工作中極為勞累疲乏。這時,我想試試太極拳了。我的岳父是民間拳師,80多歲仍矍鑠壯健,非一般人可比。多年前曾向岳父學過楊氏太極拳,由于生計所迫未能堅持鍛煉,偶爾走走,尚能記起大概,我便拾起了太極拳。每天黎明即起,堅持不懈。練拳三個月左右,身體就有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心臟的感覺,明顯好轉。半年之后,心臟病癥基本消失,腸胃功能大有好轉。我練拳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足了,精神抖擻了。從此,我癡迷太極拳,不畏夏日酷暑,不懼冬寒凜冽,晨五點即起,保證一個多小時的練拳,雖風雨亦不能輟止。1992年秋,腰腿病復發(fā),疼得不敢彎腰,順著腿一直麻到腳趾,經(jīng)CT檢查,腰椎間盤脫出6毫米。醫(yī)院治療需要手術,或者牽引,但都沒有十分的把握。我當時思忖,可否用太極拳鍛煉使其復位?腰腿疼不敢彎腰,我便一點一點地循序漸進,向下盡量彎腰,在雙杠上壓腿,漸次升高,同時堅持走太極拳,完成自己的“課業(yè)”。終于可以自由的踢腿、彎腰,近二十年的腰腿疼、麻被太極拳驅走了。我充滿勝利的喜悅和自豪,為太極拳而驕傲,對她更鐘情了。近十年來,太極拳成了我的必修課,“東方未明,顛倒衣掌”,“聞雞起舞”成了行為習慣。雪雨中練拳歸來,妻子戲稱我為“瘋子”。由于堅持練拳,病魔悄悄遠遁,體質日益強健。心臟病消失,腸胃功能大大改善。過去肢寒畏冷,坐車時小腿寒氣浸骨,現(xiàn)在基本恢復。近幾年的檢體中,各類化驗檢查均為正常,自我感覺精力充沛,工作再累再緊張也能抗住。有時熬夜,不管睡得多晚,早晨照常早起,只要練完太極拳,一切疲勞都煙消云散。
學好太極拳最佳途徑是實踐,楊氏太極拳名師楊澄甫說:“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然最緊要者,在自己逐日之鍛煉?!薄耙唤?jīng)動念,即行摩練。”但也決不能忽視理論的指導。在沒有明師、工作緊張又不能外出訪師的環(huán)境下,我利用外出開會等機會,購求了《太極拳譜》《楊式太極拳》《太極拳釋義》《太極拳鍛煉要領》等三十多種太極拳書,買了《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等十余盒錄像帶。我性喜讀書,對太極拳方面的好書更是視若拱壁。反復觀摩名家的拳式,包括錄像帶和書上的圖影,以至玩味的地步。反復閱讀自認為指導性強的拳書,弄清拳理,指導自己練拳。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勤于實踐,在反復的走架中,細細體認,印證拳書的理論。在多年的習拳實踐中,我不斷感悟,不斷升華。學拳時刻苦認真,一絲不茍,學得規(guī)范,決不淺嘗輒止。學拳中悟到一點秘決——初學時不要急于跟著老師亦步亦趨地摹仿,而是靜觀默記,反復觀察,像背書一樣,把拳式默記在腦中,有整體而清晰的印象,然后復現(xiàn)拳式,倘感不似,則再觀摩,學起來可有事半功倍之效。練拳時“自行其事”,細細體認、揣摩。有好多人學拳練拳喜歡從眾,總是到人多的地方,“人云亦云”,結果耗時而少實效,甚或一無所得,兩手空空。其癥結是不動腦筋。我練拳喜歡獨自一人,排除外界干擾,不受別人的影響,默認揣摩,反復演練,神入其境,腦中復現(xiàn)著老師的示范,拳書上的理論,興趣盎然,其味無窮。
諺云:“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我們不是職業(yè)拳手,只有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中,擠出睡覺的時間,上班前早起練拳,其余的時間,即使間有小隙,但受到場地、服飾、環(huán)境的限制,也會白白流走。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了“神練”,或曰“意練”,即在腦中復現(xiàn)拳架套路。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時,坐車時,走路時,皆能“神練”初學拳時,“神練”可以幫助記憶,提高效率,后來套路純熟,“神練”如育讀古典詩文,懸揣凝想,涵泳其間,如醉如癡。雖比不上正式的練拳,卻也搖曳生姿,情趣無限?!吧窬殹钡搅溯^高的境界既可獨立,又能與其他思維活動疊加在一起,互不影響。貴陽的楊派拳家張卓星先生即主張生活之中處處皆太極,太極拳練到較高的境界,即可將太極拳理運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把太極拳請下“神臺”,充盈于時時刻刻,拳為人用,隨時可用,并不局限于練拳走架,這才是化境,才是練拳的目的和歸宿,也是太極拳的解放。不要把拳束之生活之外的“高閣”?!度龂萘x》“耒陽縣鳳雛理事”一回中,寫龐統(tǒng)耳中聽人訴說,口中發(fā)落,手中書寫判詞,互不影響,疾速穎異,被嘆為奇才。其實太極拳練出上乘功夫后,即可達到這種境地。這是人本來具有的一種潛在素質,不過尚未開發(fā)利用好罷了。
太極拳祛病延年,使人充分感覺生命的愉悅,給人美的享受,激勵人熱愛生活,給人以良好的行為習慣晨星著黠眼,彎月掛在高空,大地酣眠,萬籟俱寂。或清風習習,或月華如水,或暑蒸未起,或寒氣凜冽,在晨起練拳人的眼里,都富有豐饒的詩意,都給人獨到之妙,一掃床第上的慵懶倦怠。特別是漫漫雪天、瀟瀟雨日,雪野里“天地一沙鷗”,樓廳廈檐下聽雨練拳,如風行水上。拳走行云,妙思流水,拳中的禪意令人“醉月中圣”,以至“何處染塵埃”。但太極拳的獨特在于以出世的態(tài)度治入世的學問,教人淡泊而不隱逸,修身以圖治國,給人“般若”(大智慧),掌握了太極的真諦會更熱愛生活,把握今天,辦事可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太極拳貴在獨到創(chuàng)新,鍛煉人的思維:練拳使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勤于實踐,善于思考,克服懶惰,“訥于言而敏于行”。由于太極不可一蹴而就,“十年太極不出門”,練拳須“坐得冷板凳”,于潤人細無聲中使人沉潛、蘊藉,非名士亦可真風流?!?/p>
武術力量素質訓練要旨
文/武兵
力量素質是武術運動中最基礎的素質之一,也是武術訓練內(nèi)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有許多武術愛好者,特別是自學者,就力量素質的訓練非常感興趣,渴求了解相關知識,受編輯之邀,筆者特將所知所練的力量素質訓練內(nèi)容撰寫成文,以饗廣大武友,愿讀之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工作時克服內(nèi)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體的重量、支撐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氣和水的阻力等;內(nèi)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滯力、關節(jié)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間的對抗力。
力量素質可分為靜力性力量和動力性力量;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一般力量和專項力量。在武術力量訓練中,特別注重訓練最大力量、相對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種。
1.最大力量
是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時克服最大內(nèi)外阻力的能力。每個人的最大力量由于遺傳、年齡、性別、訓練水平等因素的差異,所表現(xiàn)出的最大力量也是不同的。
2.相對力量
是指人體每公斤體重所表現(xiàn)出的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相對力量=最大力量/體重(kg)
(指數(shù))
如果一個人的最大力量不變或變化很小,但體重增加則相對就減少;反之相對力量增加而體重保持不變,則其相對力量也隨之增大。在發(fā)展力量素質過程中,在提高最大力量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控制體重。
3.速度力量
又稱快速力量,是指人體在運動時以最短的時間發(fā)揮出肌肉力量的能力。速度力量取決于人體收縮速度和最大力量水平。速度力量包括起動力、爆發(fā)力和制動力。
4.力量耐力
是指人體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時能長時間工作的能力。力量耐力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耐力和靜力性力量耐力,力量耐力的好壞取決于神經(jīng)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和延續(xù)性,以及肌肉供能過程的順暢性。
二、影響力量素質發(fā)展的因素
1.性別、年齡
按一般規(guī)律,通常男子的力量比女子的力量要大,這主要是由于肌肉大小的差異所致。科研證明,一般成年男子的肌肉重量約占體重的40%-50%,而女子則占35%左右。另外,在女子力量訓練時,力量增加和肌肉體積增大也都比男子要慢,其因是受體內(nèi)激素所限。發(fā)展力量應與人體的敏感期吻合,一般在13歲至17歲的這個年齡段是人體力量發(fā)展的高峰期,此時訓練效果最佳,若女子過了20歲,男子過了25歲,則力量增長的速度會逐漸減退。
2.體型、體重
武術訓練實踐證明,體格健壯粗壯型的人由于肌肉較發(fā)達,因此力量也較大,體型勻稱的人力量次之,而體型瘦長的人力量較差,若體內(nèi)脂肪太厚,也會影響肌力的發(fā)展。由于體重與最大力量成正比關系,所以身高壯實和身矮粗壯者則力量較大,而身型又矮又瘦者則力量較小。
3.白肌纖維、肌肉橫斷面、肌纖維數(shù)
肌肉力量的大小取決于不同類型肌纖維在肌肉所占的比值。肌纖維類型通常分為白肌纖維(快肌纖維)、紅肌纖維(慢肌纖維)和中間肌肌纖維三種,白肌纖維比例高則肌肉收縮力就大。
肌肉的絕對肌力取決于該肌肉生理橫斷面積,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越大,肌肉收縮時產(chǎn)生的力也就越大,科研證明肌肉橫斷面每增加1平方厘米,便可提高6-12公斤力量。
每塊肌肉是由許多肌纖維構成的,參與運動的肌纖維數(shù)量越多,則收縮時產(chǎn)生的力量就越大,一般人運動時有60%的肌纖維參加活動,而優(yōu)秀武術隊員活動時參加活動的肌纖維可達90%。
4.神經(jīng)因素
大腦皮質具有相適應的神經(jīng)興奮、抑制過程,又具有最適宜的靈活性,從而積極調動了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功能,能夠協(xié)調肌肉在運動訓練中發(fā)揮最大的功率,即神經(jīng)過程程度愈大愈集中,肌肉力量發(fā)揮愈大。
5.心理因素
武術運動中由于心理障礙造成神經(jīng)過程處于抑制狀態(tài),以致不能充分發(fā)揮出最大肌肉力量,例如不愉快的運動經(jīng)歷、對運動損傷的恐懼、成功信心的缺乏、焦慮和緊張等都會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調節(jié)功能的減弱。
6.訓練因素
運動訓練中的許多因素,如負荷強度、動作速度、練習的組數(shù)、每組練習重復的次數(shù)、每組練習的間歇時間等訓練因素都會對力量的大小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三、力量素質訓練的方法
1.力量素質訓練的基本手段
雖然各種不同力量素質均有其各自的練習手段,但力量素質訓練也有一些共同的練習形式,現(xiàn)分述如下:
A、負重抗阻力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依靠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shù)刺激機體發(fā)展力量素質,如運用杠鈴、啞鈴、壺鈴等進行的練習。
B、對抗性練習
這種練習的雙方力量要相當,依靠雙方不同肌肉群的相互對抗來發(fā)展力量素質,如雙人弓步對推手、雙人弓步對拉手、坐姿雙人靜悄悄蹬腿等。此練習既不需任何器械設備,又能提高練習者的興趣。
C、克服彈性阻力練習
這種練習是利用彈性物體變形而產(chǎn)生的阻力來發(fā)展力量素質。如使用拉力器、握力器、拉橡皮條等。
D、克服自身體重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由人體四肢的遠端支撐來完成的,迫使肌體局部部位來承受體重,促使其力量得到發(fā)展,如引步向上、單腿蹲、倒立推起、縱跳等。
2.力量素質訓練基本方法
A、最大力量訓練方法
最大力量的增長主要有三個途徑,一個是依靠肌肉內(nèi)協(xié)調能力的改善;再一個是增加肌肉體積;第三個是完善運動技巧。
發(fā)展最大力量最常用的手段是負重抗阻練習,其基本要求是:
*強度
負荷強度以負荷的重量為指標,通常采用本人最大負荷量的三分之二(即60%-80%)以上進行負荷練習,有基礎或適應性較強的隊員也可穿插負荷量為90%-100%的負荷練習。
*重復的次數(shù)與組數(shù)
重復練習的次數(shù)和組數(shù)與負荷強度有很大的關系,負荷強度大,重復練習的次數(shù)就少,反之就多。發(fā)展最大力量以練習重復次數(shù)1-3次為宜,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應采用8-12次的重復次數(shù)。一般來講一次訓練課可安排10-12組的練習,且練習的速度不宜過快,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據(jù)練習者的實際情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練習。
*組間間隙時間
一般每組間隙時間為3-5分,組間休息時可讓隊員做一些輕微的放松活動。(待續(xù))
習武十忌
文/肖峰
一忌光看不練,藏書武迷。這樣的武迷所學不系統(tǒng),眾多的書就像有藥無處方、有珍珠無穿珠之線一樣,散亂無序,發(fā)揮不了作用。結果,時間、金錢花了不少,自身功夫卻沒長進,提起某某門派夸夸其談,無所不知,動起手來,水平低劣,連自衛(wèi)的能力都沒有。
二忌盲目苦練,自傷其身。有眾多不講科學、蠻練傻練、越練越笨卻自以為“要練武、不怕苦”,終身是武林門外漢卻自鳴得意者。
三忌陶醉虛幻、不知驗證。有人練了數(shù)十年,卻沒有自衛(wèi)的能力。
四忌模仿追星,喪失自我。有些人先天身體條件決定了其運動能力不可能練得像李小龍一樣的打斗風格,可他偏要怪叫連聲:腳踢連環(huán)無威力,出拳散亂無章法,逆已而行,越練越別扭,平素感覺良好,實戰(zhàn)卻手忙腳亂。
五忌武技不精,濫用兵器。
六忌亂打拚命,不思上進?,F(xiàn)在散打已普及,但很多人是學了幾下拳腳后,就與對方對攻,攻中不能防,防中不能攻,靠體能像坦克車一樣與對方對撞、硬碰硬。勝者心有余悸,敗者喪失信心。這樣的實戰(zhàn)既易受傷,又與技藝的提高毫無關系。
七忌擅立門派,不謙遜。
八忌遠離現(xiàn)實、不圖生存。武術界有很多成功人士,但畢竟是極少數(shù)。而眾多武者,幻想太多,把人生的全部希望押在習武上,一心想當明星、當保鏢掙大錢,卻不知成為武打明星的比例是幾十萬分之一!結果耽誤學業(yè)、謀生無道、生存艱難。
九忌貪心多多,上當受騙。生活中上當受騙者多為貪心愚昧者,練武,就是在老師手把手親傳的基礎上加上個人勤奮用功,方可掌握的學習過程。忽略這樣的條件,而被其它誘人的光環(huán)所惑,就容易上當。
十忌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然而有些人,從學武開始,就盤算著怎樣去掙錢,一心想著有了武功,別人高薪聘請他。希望過高,而自身能力又達不到,碰壁后立即心灰意冷、由自大變成自卑、喪失進取心、不能客觀地看自己。
去弊方法
一、自學重系統(tǒng),循序來提高。自學當選準一門,從基礎開始至技法至實踐本能應用,一步步由淺入深,如果過于復雜,則只能是把書當小說瀏覽一番,不能練成自身的東西。
二、練武講科學,博學增知識。一些蠻練至傷者,多是知識面狹窄、不辯真?zhèn)沃省?/p>
三、實踐勤驗證,首要重應用。不論何門武功,練精了都是“高級”的。如果不能學以致用,即使所練內(nèi)容講招、說招十分厲害,而沒有達到本能應用的程度,則屬空話。
四、目標訂實際,對癥獲成功。李小龍宗師說“我們每個人思想、體能不同,因此必須注重學習適合自身的正確拳法。”
五、尋明師指點,悟武道真理。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一個人久久不得開悟的問題,往往有水平的老師幾句話就揭示出來。獲得明師指點,方可使自己少走數(shù)年之彎路,使自己盡快學到前人的經(jīng)驗與技術。而為了得到老師的真?zhèn)鳎约簞t要慧眼識金,于茫茫武海中辯偽識假,所謂“嚴師出高徒、重道獲真諦。”